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有感于现实生活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和择偶等诸多方面受到的歧视、排斥和压抑;有感于一个女人除了脑力和品德之外再无他物可由自己自由支配;有感于女性无法参与任何伟大的运动,更无法借用文字记录自己,从而使自己进入历史,伍尔夫在文中着重强调女性自由空间和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伍尔夫说:  相似文献   

2.
《双语世界》是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下属的《双语世界》杂志社出版发行的。她创刊于2001年3月。据说,在这之前曾出过两期试刊号,但我没有亲见。从这期试刊号中,我觉得《双语世界》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矛盾。《双语世界》这个“语”字,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两种语言,它体现的是一种对话与交流,特别是女人和男人的话语,本土与世界的对谈。由此,《双语世界》就为本身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她可以向那些想了解外国文化,而又无法“亲密接触”外部世界的人介绍一些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等。这就像一个梦一样,《双语世界》就是一个造梦工  相似文献   

3.
特别感动于一个故事:战争期间,新婚妻子跟随当军官的丈夫到一个靠近沙漠的地方驻防。这个地方酷热无比,一年到头风吹不停。更要命的是,当地住的都是不懂英语的印第安人,大家无法交流。而有一段时间。她的丈夫外出参加部队演习,她一个人在家相当寂寞。她向母亲写信诉苦。母亲的回信意味深长:“有两名囚犯从狱中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泥巴,一个看到的是星星。”寂寞的新娘想了想,对自己说:“那我就去寻找星星吧。”从此,她走出屋外。与周围的印第安人交朋友。一段时间后。因她的朴实、善良和聪明。周围的人慢慢喜欢上她。她从此迷上了这片荒凉之地。  相似文献   

4.
到本期,《中国记者》已经出版整整200期了。她的前身《新闻业务》杂志最后一期的总期数则是157期。前者与后者相续总共为357期。从《新闻业务》到《中国记者》,一脉相承,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宗旨;立足新华社,面向新闻界,以反映和总结交流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新闻理论为己任。无疑,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专业期刊。笔者在新华社的工作经历也正好可以概括为从《新闻业务》到《中国记者》。这里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些历史片断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5.
新春,收到程亚男馆长赠书《流动的风景——图书馆之旅》。程亚男馆长是深圳乃至中国公共图书馆界的风云人物,前些年,程亚男馆长在她年富力强、最能干事的年龄早早退休,离开了她精心打造的南山区图书馆。许多人替她感到惋惜。没有想到的是,程馆长退休后的图书馆学术生涯更加精彩了。《流动的风景》这部书,就是程馆长近年精彩学术人生中的一笔彩绘。从20多年前进入图书馆领域起,就不断听人说起程亚男这个名字。近年来也有幸见过几次面。这20多年所有来自接触或来自朋友交谈的印象集合到一起,简单地说,她是一个完美的人。这种完美表现在她的性格中,是进取与恬淡的统一,表现到她的书中,就是优美与“直白”的行文风格。程亚男的书,新颖的观点比比皆是,绝不亚于某些看似高深的大部头论著。因为直白,她的书也许无法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也不特别适合写学术论文的人案头阅读。书中少了些刻板的学究式的认证,往往使人无法按照现行“学术规范”大段地引用其中的论述。这样的书,似乎更适合带着去旅行。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随意地翻出一段来读,似听一位朋友娓娓地叙说着她对于图书馆问题的见闻与见解。听罢,在途中,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领悟或思考。读完《流动的风景》,王宗义副主编和我都有一种书评的冲动。但没等几天,我们不得不抑制自己的冲动了。因为我们先后收到了孙蓓欣馆长和程焕文教授的书评。我想,也许程亚男和她的书,本身就像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看到这美丽风景的人,不论是很少写书评的孙蓓欣,还是被期末事务忙得一塌糊涂的程焕文,难免都会有一种冲动,使他们放下手中的事,来评说这道风景。正在图书馆之旅的朋友们,如果你愿意“带一部书去旅行”(孙蓓欣语),“追逐流动的风景”(程焕文语),不妨尝试读读程亚男。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多丽丝·莱辛都是英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女性作家。伍尔夫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先驱之一,她独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她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莱辛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上对现代女性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她的女性意识与伍尔夫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傲慢与偏见》)2.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随笔集》)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4.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  相似文献   

8.
怎样拥有杜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杜拉。后来这成为了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这样无论好还是不好,却是我无法选择的。让生命中有一个女人,与你心心相印。在她的灯塔一般的照耀下,走你的路。你便有了依托。仿佛始终有人做伴。而且是一个熟人。在你的身边,说着她的故事。而你听。与她分享她的痛苦与爱情。那痛苦与爱情也是你所熟悉的。因为你了解她,就像了解你自己。这就是一种关系。一种关于灵魂的关系。你不管那个女人是不是有时会让人难以忍受,但她就是那个人,亲近着你  相似文献   

9.
刘加增  张思凯 《青年记者》2000,(6):27-27,43
从6月30日吴宝书的《我当垃圾清运工》到10月14日王学文的《千里卖菜》见报,“记者亲历”这个栏目已经办了20期。人过18是成年,作为《大众日报》经济新闻版的一个新开栏目,到了她的20期,我们觉得应该对她的发展脉络作一下梳理,理清思路,并求教于大家。为经济报道另辟一方天当初经济新闻编辑室酝酿开设“记者亲历”栏目,本意是想通过这个栏目,开辟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新领域,同时  相似文献   

10.
有一篇《寻找贝娄的耶路撒冷》很是特别,作者写道:"法狄曼是《The American Scholar》的总编辑,爱书爱得深情,说是42岁生日那天,她男人带她到一个叫Hast-ing-on-Hudson的山城去探访一家俯瞰赫德逊河的旧书店,书店叫  相似文献   

11.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如此,整个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国家。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和"美国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2.
太阳刚刚升起,楚天都市报副刊部的门口就已经有人在探头询问:“请问哪位是邹编辑……” 找人的是楚天都市报的读者,他们或来投稿,或有事相求;被人找者是楚天都市报副刊部的副主任、多个副刊的责任编辑──邹晖。 与楚天都市报同步成长的她,短短四年,可谓名播荆楚。在楚天都市报上百万读者中,或许有人会陌生于她的名字,但提起由她编辑的一个个副刊,却鲜有不熟悉的。从《百姓生活》到《打工一族》,从《银发岁月》到《大学校园》,从《婚恋家庭》到《情感话廊》……邹晖与她编辑的副刊,伴随着楚天都市报的快速成长,早已深入到了读…  相似文献   

13.
郭海英 《出版广角》2016,(17):58-59
外国文学在国内的传播与接受,既受到翻译家、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又受本国文化及传统等“期待视野”的制约。好的翻译作品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在“人本”基础上对普遍人性、人伦和人情的跨越国界和地域限制的译介。文章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的成功出版为例,对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集演员、主持人、策划于一身的庞敏,1996年是她大丰收的一年,她在30集电视剧《美容院》里饰演了干练的女老板,在《金融潮》里饰演风采可人的女副市长,在即将播映的26集电视剧里饰演一个医科大学学生,还经常为各种晚会、专题当主持人,频频亮相于屏幕和各种媒介,给人留下一个一个多才多艺、端庄脱俗的形象。 深入生活戏路宽 庞敏涉足演艺圈已有20年了,她从歌剧舞台到影视屏幕,也已10多年了。拍摄过《小字辈》、《雾都茫茫》、  相似文献   

15.
“佛姬失落的香吻”△她犯的最大错误,“是让英国庶民首次看到露胸的王室女眷”。1992年8月20日清晨,早去上班的英国人迫不及待地在报摊上购买当天的《每日镜报》。伦敦街头一个报摊老板在卖出一份《每日镜报》后告诉来访的英国记者:“它们就象刚出炉的蛋糕一样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不是为了寻找认识人的机会,没人愿意去参加鸡尾酒会。在英国《经济学人》一篇名为《U型生活轨迹》(The U-bend of life)的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人们对社交生活的厌倦情绪。而在中国,社交焦虑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心理问题。一个保守估算的数字是,每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高原的7月,蓝天白云,格桑花盛开。应《甘孜报》邀请,《新闻界》编辑同仁在康定与《甘孜报》编辑部的同行们交流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会。四川日报副总编辑罗鸣结合《甘孜报》所处民族地区的特点,着重讲了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甘孜报》总编辑郭昌平、本刊执行主编何光、高级编辑张永红作了重点发言。  交流中,大家体会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非常必要。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特别是加入WTO,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编采人员要完成好喉舌任务,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特别要学习好…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开始后,新民报经理邓季惺的胞弟邓友民到延安去了。邓和报社一个与友民要好的同志,邀请他给《新民报》写通讯,他表示同意。《新民报》由南京迁到重庆复刊后不久,原在报社工作的胡迦彤(宋迪夏)同志也去延安,报社负责人和与胡有关的人,又要她写通讯,她也同意了。还有报社的其他同志,也根据各自的关系,约请去延安的同志写稿,都乐于接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随大陆新闻媒体参访团到台湾,因为团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去,少不了要好好看一回祖国的宝岛,并作一些采访,真正与台湾同行交流也就只有不长的三天。在这样短短的时间里,我们走访了《中国时报》、《工商时  相似文献   

20.
再论出版物两个效益与文化品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文化品位?我们首先得清楚何谓文化?《周易》云: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论述文化的语句,在此时中国人的观念中所谓文化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去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以教育感化为手段去治理天下。《现代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