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新闻和民生新闻同属于新闻节目,但是在本质上却存在着些微的差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部分电视台为了提升收视率将公共新闻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民生新闻节目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实际受众接受度,因此,在公共新闻视角下研究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取得了辉煌,但传播内容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新闻越权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也暴露无疑,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电视观众公共讨论意识的增强、竞争的需要、媒体责任意识的加强及公共领域的构建这几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提出在报道内容、受众定位、报道方式和反馈环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周珂 《新闻界》2013,(5):39-43
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取得了辉煌,但传播内容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新闻越权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也暴露无疑,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电视观众公共讨论意识的增强、竞争的需要、媒体责任意识的加强及公共领域的构建这几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提出在报道内容、受众定位、报道方式和反馈环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6.
刘斌 《新闻传播》2009,(9):76-76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期待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本文探讨了“公共新闻”的内涵.和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珂 《新闻世界》2009,(6):51-52
电视民生新闻相对于其他节目形式在拓展公共话语空间方面走在了前面。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身和外在的因素限制了民生新闻在构筑公共领域方面的进一步作为,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惟有向公共新闻转变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9.
罗自文 《当代传播》2011,(3):118-120
在当今数字化影像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处在一个类似"七年之痒"的低谷期.社区影像的传播是发展传播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电视民生新闻最终走向公共新闻、构建公共领域的必经之路.树立话语观念,转变价值取向,发展传播手段,培养影像民主素养,是电视民生新闻走向社区影像的几个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共新闻和电视民生新闻虽然都是新闻节目,但在定义上却稍有不同,电视民生新闻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大多电视台将公共新闻的概念穿插其中,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而民生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社会背景和国家政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必须要关注民生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观念在"公共领域"思想以及"公共新闻"运动的影响下,由过去以信息传播与服务为主转向成为公民意识的参与者与鼓动者.以及社会政治民主化的组织者.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民众关注度、参与度下降,效果不佳,前景模糊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最终目标应当将受众定位为公民而不是现在的"平民化视角下的市民",培育公民意识,构建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概念,试从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报道语态方面论述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是否存在着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传播学的视角下,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有着很大的相同点,但在这两者的传播要素中也有着明显不同的地方,在这里就着重介绍一下在传播学视角下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播要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逐步成为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新闻形态,然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难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说明民生新闻要和深度报道良好融合,朝着公共新闻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汲取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并留意民生新闻的采写及编排方式等,进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林凌 《东南传播》2012,(5):128-13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发展瓶颈却不容忽视。面对诸多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的改革与发展应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发展关注公共领域的"大民生";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引导公众价值观为任务,合乎社会和谐与道德准则;注重向新媒体拓展,特别是手机媒体和微博,构建公共互动平台。只有贯彻好这些策略,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出更宽更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曾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股热浪.但当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却视之为收视率的重要砝码,致使电视民生新闻发生流变,与民生定位背道而驰,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现象.如何寻求转型和升级,重新确立传播定位,构建公共新闻理念等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电视新闻业变革为例,探析新型传播生态与...  相似文献   

17.
姚娟 《新闻界》2013,(13):31-34
电视民生新闻由辉煌走入困境,向公共新闻和大民生新闻转型是学界认可的两个发展方向,然而,二者都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电视民生新闻应适应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做到关注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民生内容转向民本精神、突出社会大众的教化涵养作用、深入开掘民生新闻内涵四点,在文化视域下寻求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近些年取得长足发展,也因同质化等问题有了众多诟议,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民生新闻走栏目集群化、向公共新闻转型及在全媒体时代进行多渠道传播等论点,借此来打破电视民生新闻停滞不前的现状,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转型。  相似文献   

19.
正2000年5月8日,常熟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今日传播》异军突起,由此带动了整个频道的活力。随之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栏目纷纷开播,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改革,民生新闻发展已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当前民生新闻发展往何处去?可以说面临着重要的选择。民生新闻要吸引观众,实现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思路,拓宽视野,提升品质,向关注公共话题方向转变。关注公共话题就是要求民生新闻关注公共事务,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公共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理性剖析,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公共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20.
樊建军 《新闻世界》2009,(11):64-65
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民生新闻,结合电视民生新闻的实例分析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