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和实践中,选择地理环境以利于健康长寿的思想和实践简称地理环境养生思想和实践可谓养生文化的一大特征。由于这一特征与传统风水理论的密切关系,又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风水理论的一些误解,使人们对这一特征缺乏研究。本文研究认为,中国传统地理环境养生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古人认为山水等条件均良好的林木茂盛之地是最有利于人们养生的地理环境。而导致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确立了古人养生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思想;二是传统交感思维方式设计了宜于养生的地理环境模式。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建立在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方式基础和交感思维方式基础上的传统地理环境养生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方面。因此,注意养生的地理环境的选择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曾永忠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39-40,42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萌芽时期,《吕氏春秋》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养生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体育在科学的道路上向前发展。《吕氏春秋》提出了动以养形、益气保精以养神以及养生与卫生保健预防相结合的养生方法,这与现代体育卫生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F0002-F0002
太极拳养生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太极拳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养生的价值取向。陈鑫将意、气、经络等理论融入太极拳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养生理论。在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影响作用下,太极养生思想逐步完善了养生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传统养生体育的动静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 ,阐明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核心、特征方法和运动形式。认为动静结合是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要特征 ,形神兼养为传统养生体育动静观的理论基础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合一是传统养生体育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5.
儒家养生思想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儒家养生思想是儒家基本学说的折射,反映了儒家对生命的价值和对养生的目的、意义等的认识。其特点是重精神而轻形体,重理论而轻方法。它把养生纳入了伦理教化的轨道,对传统养生理论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状况和大众健康促进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系统论的理论方法,从理论框架的层面提出以大众健康促进为核心的传统体育养生体系构建。确立以我国大众为服务对象,以健康促进为服务目标,以传统体育养生健身方法为服务手段,以基于传统体育养生建立的服务、管理、保障系统为基本系统,形成一个相对完备、开放的服务型体系。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5月25日,武派太极养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这个协会的成立,旨在发扬,传承老一辈武术家所拥有的优秀的传统养生健身方法,这其中包括中医药理论和养生学等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传统体育养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健康,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的价值和促进健康的方式进行探讨,并结合系统论的理论方法,从理论框架的层面提出以大众健康促进为核心的传统体育养生体系构建。研究表明:应确立以我国大众为服务对象,以健康促进为服务目标,以传统体育养生健身方法为服务手段,以服务、管理、保障三个方面为基本系统,形成一个相对完备、开放的服务型体系。  相似文献   

9.
蔡建辉 《体育学刊》2005,12(4):63-65
中国传统养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象思维在传统养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体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然而,在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中,有着它先天的弊端,即具象思维带来了传统养生的任意比附,具象思维使传统养生陷入了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是我国养生思想和理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各种养生思想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空间。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和中医学的养生是这一时期主要的三种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依托于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其形式多样,有着良好的养生防病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理论渊源、健身防病治病作用及其理论基础。旨在为传承祖国医学传统文化并应用到体育科学领域中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彦骅 《武当》2008,(5):53-53
中国传统养生学将学生理论称为“养生为道”,而把养生的方法称作“养生之术”。养生之道概括了中国所特的医药学、饮食养生、宗教养生、民俗养生、武术养生等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大类。  相似文献   

13.
先秦养生思想对传统体育观念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是在早期众多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干,但儒学在战国时期稷下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升华过程。先秦时期的养生思想非常丰富,道家思想、儒学思想与齐文化中关于人的修养观念在基本思维出发点上有着鲜明的一致性,但具体的方式方法却背道而驰。这正是在战国稷下百家争鸣的环境当中形成的。道家提出的运动养生观念,儒学对于人的个性品德修养的许多理念,都应当是稷下学对诸子百家思想全面整合的结果。道家的运动养生观念的产生受齐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体育养生术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健身方法之一,是世界上一项独具特色的本土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通过形体活动、呼吸吐纳以及心理调节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文章从传统体育养生术对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在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可能性,为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提供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太极拳发展历史的探究表明,出太极拳的养生文化是一个由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中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体育健身理念是太极拳养生文化构成的基石,现代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国道家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非常重视养生保健,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逐渐创立了拥有系统理论、独树一帜的道家传统养生文化。本文通过对我国道家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进行综述和剖析,用以指导人们如何健身。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养生体育是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之一,是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神等学说加以阐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受到启示,进行总结,不断发展。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旨在推动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的理论,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这就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气一元论”等。这些基础理论不但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今世界体育发展,拓宽对体育的认识,增强世人体质都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楚兰 《体育科学研究》2006,10(4):81-83,87
传统体育养生作为我国独特的健身方法,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健身效果良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许多大学体育课都开设了传统体育养生课,由于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特点与其它体育项目有着显著的区别,如何根据其特点来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这门课能否开设成功的关键。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拟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特点及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对其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族传统健身养生教育中,存在学校基础教育匮乏、社会观念局限、民族文化意识淡薄等问题,致使对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提出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论设想。首先应该解决民族传统健身养生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开发等理论问题。进而得出,对教育的本质和课程的本质的理解,是开发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的依据;以探究性学习理念设计教学,是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