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有这样的一道思考题:有甲乙两袋米,甲袋装米10千克。如果从乙袋中倒出13给甲袋,两袋米就一样重。乙袋原来装米多少千克?对于这道题目的算术解法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学生基本都能够作出以下的线段图:似此能够正确  相似文献   

2.
[例]甲桶油比乙桶油多4.8千克,都倒1.2千克后,甲桶的(5/21)等于乙桶的1/3。甲、乙两桶原有油各多少千克?解:把都倒出1.2千克后甲桶的(5/21)等于乙桶的1/3的分率关系,转化成甲、乙两桶油的  相似文献   

3.
[题目]甲筐苹果比乙筐苹果多14千克,甲筐卖出4/7、乙筐卖2/5后,两筐剩下的苹果重量相等。原来甲乙两筐苹果各多少千克? [一般解法1]统一单位“1”解答。题中“甲筐卖出4/7、乙筐卖2/5”中的两个分率单位“1”  相似文献   

4.
有些问题若按常规法求解比较麻烦,这时可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这样解题效果特好.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整体思维法.例: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两人的体重之和是98.5千克,乙丙两人的体重之和为112.5千克,甲丙两人的体重之和为111千克,求三人的体重各是多少?思路分析一:如果要先求出甲的体重,必须先消去乙和丙的体重,如  相似文献   

5.
例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8千米。甲、乙同时出发,甲比乙早到5小时,若甲到B地后立即原路返回,则在距B地15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及甲、乙两人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例1摇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往时每小时行3千米,返时每小时行5千米,往返共需8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解:设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则往时共用时间为1/3,返时共用时间为1/5,往返共需(1/3+1/5)的时间,这与“8小时”对应。于是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1/3+1/5)=15(千米)。例2甲乙两辆汽车由梅州开往广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少用1710小时,求梅州到广州的距离。解:设梅州到广州的距离为“1”,则甲车共需时间为1/60,乙车共需时间为1/50,甲车比乙车少用的时间对应(1/50-1/60),于是,所…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在一次访问德国时,与一位数学家一同散步,对方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相距100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同甲一起出发,狗每小时跑10千米,碰到乙时它  相似文献   

8.
方程的建立离不开相等关系.怎样去找相等关系?我们先以例1为例: 例1 甲乙二人同时由A地步行去B地.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当甲到达B地时,乙距B地还有6千米.甲走了几小时?AB  相似文献   

9.
对事物运动的方向、路径、位置进行准确的分析 ,这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之一 .下面列举的几例行程问题 ,貌似简单 ,但如果不分析、讨论位置情况 ,肯定不会得到全面的解答 .例 1 甲、乙 2人骑自行车 ,同时从相距 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 1 7.5千米 /时 ,乙的速度是 1 5千米 /时 .经过几小时 ,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分析 在什么位置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很容易想到在它们相遇前有一个位置 ,而忽略相遇后还有一个位置 .仔细分析 ,显然两个位置都满足条件 .解 设经过x小时 ,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相遇前 ,1 7.5…  相似文献   

10.
刘裕娟 《文教资料》2005,(26):125-126
案例.下面以《解简易方程ax+b=c的练习》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为案例,试行分析如下:在练习完解方程后,出示一思考题:甲袋有a千克大米,乙袋有b千克大米,如果从甲袋倒出8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的大米同样重,下面哪几个等式符合题意?(1)a-8=b+8;(2)a-b=8;(3)(a-b)÷2=8;(4)a-b=8×2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你们想不想战胜它?(生:做出胜利的手势,都异口同声说想)先看第(1)个等式a-8=b+8(生:a-8表示从甲袋取出8千克,b+8表示往乙袋装入8千克,正好符合题意,两袋的大米同样重)。同学们都毫无疑问表示赞同,第(2)个等式a-b=8(生:a-b表示甲袋比乙袋多的千克数,8…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中考中经常出现条件看起来似乎不足的题目。对这类考题,同学们往往感到棘手。下面通过例题介绍常见的处理方法。 例1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5:3,将甲放入水中,乙放入密度为0.9×10~3千克/米~3的液体中静止时,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之比是4:5。求:  相似文献   

12.
行程问题在中考方程应用题中出现的频率极大,现对中考题中的行程问题,分类归纳其解答思路,供初三同学复习时参考.一、一般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式为:路程一速度X时间.例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时,经过几小时甲乙两人相距32.5千米.(1995立云南)分析本题容易漏解.应对两种情况讨论.解设经过X小时两人相距32.5千米.门)当相遇前两人相距32.5千米时,方程为1入5x+15x一65一32.5;()当相遇后两人相距32.5千米时,方程为175x+15。一65+32.5.例2甲…  相似文献   

13.
有一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由于整体“1”的不同,根据一般解题思路,很难列出算式。但是,如果根据题意把它转化成整体“1”相同的分率,就能很巧妙的求出来。 例1,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2/3,比较甲乙两数的大小? 分析:两数的整体“1”不相同,不容易比较大小,不妨转化一下都以甲作整体“1”。那么乙是甲的4/5÷2/3=6/5,从而得出乙>甲。同理,还可以把乙作整体“1”比较大小。 例2.甲比乙多存款200元,如果乙拿出存款的1/4给甲,那么乙现在的存款是甲现在存款的1/5,求甲乙两人原来各存款多少元?  相似文献   

14.
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出发,甲行了30千米到达某地后,马上从原路按原速返回,在途中与乙相遇,从出发到相遇,甲、乙要经过多少时间?我是这样解的。先求出甲到达某地用了多少时间:30÷15=2(时),这时乙行了5×2=10(千米);再求两人相距多少千米:30-10=20(千米);接着求出还要行多少时间相遇:20÷(15+5)=1(时);最后求出两人经过多少时间相遇:2+1=3(时)。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物理学中把_叫做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_、_和_而改变;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2常用的天平有.和、;叫做天平的最大秤量.3·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4量简或量杯里的水面是的,读数时,视线要跟.相平.5.设两种液体混和后其体积不变,(1)10毫升的水中加入密度为1.2×103千克/米3的盐水10毫升,混合后的密度为_;(2)10克水中加入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8克,混合后的密度是6·1克/厘米3_千克/米3.7.铝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读作8.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2/5…  相似文献   

16.
题目: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对开出,当甲车行了全路程的3/7时,乙车行了36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路程的7/10。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7.
例1 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当甲车行了全程的3/7时,乙车行了36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7/10,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面对此题,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无法找出36千米对应的分率。为此,笔者引导学生采用假设“单位时间法”,使此题化难为易,突破了难点。由题意可知:甲行全程的3/7和乙行了36千米所用的时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题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门川.5千克一_____.__克,(2)25毫升一_____厘米’,()2.7xl矿千克/米’=———__克/厘米’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当横梁平衡后,右盘内的极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3.某实心长方体的体积jJO.4米’,质量是240千克,则此物体的密度为_._千克/米34.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相比较,质量大的是____块;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相比较,体积较大的是…块.5.甲、乙两物体相比较,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甲的质量是乙的女,则乙物体的密度是甲物…  相似文献   

19.
学过了比例的有关知识后,我们都知道:如果时间一定,那么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如果路程一定,那么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利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问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当甲车行至全程的2/5时,乙车距中点还有36千米。A、...  相似文献   

20.
例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空心小球,且空心部分体积相等,甲球密度为10×103千克/米3,乙球密度为5×103千克/米3,将甲球放在水中时悬浮,将乙球放在水中时漂浮,求:乙球露出的体积与乙球体积之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