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反常化,作为一种陌生化修辞,就是使词句的运用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思维规律,初读悖理逆情,细品方见理真情切,让人回味悠长.清人叶燮曾曰:"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能千古乎?吾故曰:无胆则笔墨畏缩.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有胆者有摇山撼岳、排江倒海的,也有踏雪无痕、履水无迹的.明末散文家归有光当属后一种.他的散文风韵疏淡,清而能瘦,感情真挚,悖理逆情的用语,更是风味醇厚,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下面斗胆以<项脊轩志>中的两个字--悖理的"娘"字和逆情的"死"字--来探幽烛微,饱尝其中"真"味.  相似文献   

2.
原文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苏轼所著的(石钟山记)中有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成为千古众人首肯的真知灼见。①然而,“目见耳闻”了,就一定能避免“臆断”吗?我认为,“目见耳闻”在某些情况下,仍然会导致“臆断”之灾。②就以这  相似文献   

3.
青春(节选)     
块然一躯,渺乎微矣。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如其有尽,纵有彭、聃之寿,甚且与宇宙齐,亦奚能许我以常享之福?如其无尽,吾人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又何不能之有?而宇宙之果否为无尽,当问宇宙之有无初终。宇宙果有初乎?曰:初乎无也。果有终乎?曰:终乎无也。初乎无者,等于无初;终乎无者,等于无终。无初无终,是于空间为无限,于时间为无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笑话:问:您认为莎士比亚怎么样?甲:还行。只不过口感不如"人头马"。乙:嗨!莎士比亚是一种甜点,您怎么当成酒了?莎士比亚,何许人也?酒乎?甜点乎?可怜莎士比亚一代文坛泰斗,却  相似文献   

5.
延师为仆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主人曰:家无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可。曰:或家人妇子欲买零星什物,屈先生一行,可乎?曰:可。主人曰:如此,幸甚!师曰:仆亦有一言,愿主人勿讶焉。主人问:何言?师曰:  相似文献   

6.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相似文献   

7.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8.
喜读圣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在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圣贤之语,它的意思是:学习后不断温习,不是件快乐的事吗?有朋  相似文献   

9.
曾子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一名教师,我把它稍微修改一下:"吾日三省吾教:为生谋而不尽乎?与同学交而不信乎?授不省乎?"意思就是:教师每天需要再三反思自己的教学,为学生谋划教学是否尽力?与同学交往是否守信?传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覬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會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謀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飽,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子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学也已。”  相似文献   

12.
孔子弟子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曾向师生提出了《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作为现代校长,每天要问自己什么呢?我从自身实践提出了“十问”。一问:有没有走进课堂?学校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校长不能不进课堂,包括上课、听课、评课,这是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不进课堂的校长就没有领导和管理教学的权利。二问:有没有走进教师?教师是学校之本,校长既是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正>《论语》首篇《学而》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话集中告诉我们如何加  相似文献   

1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  相似文献   

15.
吴景寅 《教书育人》2013,(11):52-53
一、大德楷模《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相似文献   

16.
要上好课得研究教学方法,正如要写好文章得研究写作方法一样。王若虚说:“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吕本中在《夏均文集序》里对写诗文的方法也  相似文献   

17.
先看以下例句: 1.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2003年4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115页韩愈《祭十二郎文》) 2.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同上书第116页) 3.其然乎?其不然乎? (同上)  相似文献   

18.
师旷劝学     
晋平会问于师、旷曰:师旷曰,平公曰,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何不炳烛乎?﹄﹃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  相似文献   

19.
髑髅     
庄周 《现代语文》2004,(8):14-14
庄子之楚,见空髑(dú)髅(lóu),然有形,檄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安页曰:“吾安能弃南面…  相似文献   

20.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