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学生厌学体育的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学生中厌学体育现象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严重问题,一些厌学体育学生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广大体育教师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所做的努力,而且厌学体育行为具有可怕的传染性,危害着学校的体育工作。厌学体育指的是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其表现为:学习体育兴趣低落,学习体育行为懒散,学习体育纪律松驰,学习体育不刻苦,体育成绩常常不及格或勉强及格。其实质是学习体育动机不强。学习动机是推动或激励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因素。学生厌学体育现象正引起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与体育教师的注意,但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则试图将归因理论引入这一领域,即以归因理论为指导,对厌学行为做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大学厌学体育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厌学体育行为作归因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本研究主要内容:第一、调查厌学体育学生自我归因的内容及结构,以及厌学体育学生和非厌学体育学生的不同特点。第二、考查个性中的内外倾及情绪稳定性对学生厌学体育的影响以及对厌学体育学生归因的影响,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体育差生”一词,或者说称谓,且沿用至今而无人提出异议。笔者查阅了众多的文献也难以追溯这一称谓的起源。倒是发现有多种相类似的提法,诸如“厌学体育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生”、“体育行为差生”等等。综合起来,这些学生无非是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而被鉴定为体育学习方面的差生。这是一种定性的评价,也是一种等级的划分。但造成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厌学体育的学生,如何解决学生厌学体育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通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来阐述如何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中厌学行为与差生心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厌学行为是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尤其是因中学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使其在体育课上难以完成技术动作和学习任务。考试难以及格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行为。章从教学心理角度探讨上述问题,并通过优化教学,制定符合“差生”实际的考试标准(个人参考标准),设立激励奖惩制度等方法,使他们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乐学好练,逐步提高成绩,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章平 《少年体育训练》2013,(3):34-35,61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学生文化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育课学习也受旧的体育教育理念的影响,表现出厌学情绪,体育活动的单调化、无序化,致使学生把体育课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体质的严重下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手段,是指以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以促使他们有效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教学手段。它实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在25种教师行为中,“在你完成动作时给你具体的指点”、“鼓励你克服遇到的困难”、“语言幽默富有趣味性”、“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动作要领”等,学生认为“必要”的百分比最高。应提倡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厌学体育行为,这就要求从提高教师素质,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等几方面着手,调动厌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熊冲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4):428-429
近几年,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体育厌学",体育教学中的厌学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报着无所谓的态度,时常发生躲学、厌学情况。为什么学生厌学体育?可能与高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我们应该顺应改革大潮,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出发寻求到"治理"体育厌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男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归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男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自我归因 ,指出了影响体育差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主要归因。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多年来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对学生个性培养的问题,致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淡漠,体育意识淡簿,表现在学习中的主要现象就是厌学。厌学问题是多年来困绕体育课教学,阻碍学校体育总体目标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厌学现象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受传统文化观念、学生自身体能水平、教师综合能力、家庭和学校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厌学体育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厌学体育课学生自我归因的内容及结构,以及比较厌学体育课学生和非厌学体育课学生的不同特点,从中了解到一些带有代表性和有规律的因素,找出影响厌学体育课学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主要归因,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与逻辑分析法,澄清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属性、厌学概念,阐析厌学深层成因,探究基于课改的解决之策.结果表明: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属是综合类课程,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反感甚至痛苦的心理现象.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中厌学现象与农业社会以来"重德轻体、重文轻武",工业社会以来"重智轻体"的文化背景,"体育余暇化"的社会意识下衍生的职教教学主客矛盾息息相关;建构以专业特征、岗位需求为基点的中职体育与健康综合课程模式是解决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中厌学现象的课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至于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这种导向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体育活动中的这种消极怠工行为,具体表现在:上课无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职学生厌学体育的主观原因1.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偏差。体育活动与劳动的区别就是体育运动的娱乐性与让人心情愉快的特点。这容易使得学生把体育理解成为一种欢乐的"玩",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现实的体育课是教育,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如队列和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2.灰心自卑、腼腆。中职学生的体育素质普遍较差,有极少数学生甚至连一些体育器材都不认识。因此,在练习信心不足、灰心自卑、怕丑退缩,这是体育教学中造成一些"笨"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体育运动还与学生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心理分析与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任何一所学校和班级都存在体育弱势群体,许多体育教师都为他们伤透了脑筋。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厌学—拒教”是弱势群体的三大特征。自卑是弱势学生的认识特征,厌学是弱势学生的情感特征。拒教是弱势学生的行为特征。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失衡,存在许多心理障碍,并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关注他们的心理,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高中女生厌学体育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中女生中厌学体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引起教育界的十分关注。学生群体中厌学体育的现象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不同程度上不仅危害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严重挫伤和影响了广大体育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采用访问、问卷等形式对489名高中女生厌学体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就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付锐孔锐辰月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越是高年级,就越明显。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教学呢?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观察,以及对同行们的询问了解,发现目前体育课堂上高中女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较大差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消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高中女生学习体育态度消极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体育学习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反应倾向,是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选择、准备及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