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孤城  庆玉 《新体育》2003,(1):54-56
喜欢乒乓球,一定认识刘国梁;提到刘国梁,不能不想起直拍横打;而了解直拍横打,就不能不说说王皓。 要评出当今乒坛第一高手实在不容易,是王励勤还是马琳,是孔令辉或者是波尔?当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乒乓球界,谁是直拍横打第一人却已有公论。不是刘国梁,不是马琳,也不是秦志戬。他就是不久前在荷兰公开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的王皓。 如果说刘国梁的横打技术已初具规模,那么王皓则让人们看到了这一技术成熟的希望。刘国梁反手更多地使用推挡防守,王皓则完全放弃了推挡,而以横打去进攻,其反手在和横板的对抗中已不落下风…  相似文献   

2.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1,(10):22-24
8月22日下午我走进国家队训练馆,看见刘国梁正用孔令辉的横板与威海环翠区俱乐部的吴广打比赛,孔令辉站在一边观战,还不时给双方支招。只见刘国梁一边拉球一边对孔令辉说:“这块球板怎么这么‘肉’?你用这个板打球可真不容易。”这时,吴广把球打到刘国梁的反手位,刘国梁漂亮地用反手敲了一板直线,打得吴广措手不及,观战的人大声叫好,刘国梁自夸道:“我用直板都能敲,横板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3.
偏爱国梁     
屈指算来,对国梁的关注已经有十二、三年了,是从他学打“直拍横打”的时候开始的。 当时我在《中国体育报》负责乒乓球项目,在报道中对“直拍横打”的倾斜更多地缘于责任,国家体委的机关报应该有义务向基层传递新技术,鼓励新打法。 1990年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国梁打得不好,球板背面的胶皮粘了撕,撕了粘,国家队和八一队教练的意见也不太统一。在此后两年的冬训报道中,我都特意单独成篇写过“直拍横打”,把这项新技术取得的点滴进步告诉大家。 刘国梁在1992年的中国公开赛一举成名,在成都,我房间里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各路记者纷纷向我打探刘国梁的来路。大概唯独我没有对刘国梁当时取得的成绩大肆渲染,我给报社的老总打电话说,别怪我漏新闻,我们对“直拍横打”已经报道得很多了。刘国梁才16岁,赞扬太多,可能会使他头脑发热,对他的成长不利。  相似文献   

4.
1992-2002直拍横打十年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拍横打,这项卓而不群、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源于八十年代末,发展于整个九十年代,经过刘国梁、马林、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炼,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性,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全方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它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同时,直拍横打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大满贯”英雄——刘国梁。  相似文献   

5.
“刘国梁,1976年出生,右手直握球拍,典型的中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结合直拍横打技术。” 每当听到解说员介绍起这位乒坛骁将,我就会浮想连翩……初识国梁 1992年,上高中的我在《新体育》杂志中读到了一篇文章《直板横打的刘国粱》,至今我还清晰地记着文中的叙述:“ 1992年6月在中国成都举行的中国大奖赛中,年仅16岁的直拍小将刘国梁,连克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韩国的金泽洙、朝鲜的李根相等世界高手……”从那个时候,我便认识了刘国梁,喜欢上了刘国梁。当时中国男队仍处在低谷时期,国梁的获胜,使男队的复兴看到…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2,(10):52-53
直拍横打,这项卓而不群、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源于八十年代末,发展于整个九十年代,经过刘国梁、马林、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炼,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上的合理性,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全方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它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同时,直拍横打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大满贯”英雄——刘国梁一  相似文献   

7.
1988年底,重新组建的中国青年乒乓球队破格选拔了两个年仅十二岁的小男孩。三年后,少帅蔡振华上任男队主教练,这两个男孩又同时破格晋升国家队。 八年后,这两个小男孩已经长成翩翩少年,象他们的名字一样,孔令辉,令国球生辉;刘国梁,已成国家队栋梁。 刘国梁右手直握球拍。当中国乒协极力倡导技术创新时,教练在他的球拍背面贴了一快反贴胶皮,这个被称作“直拍横打”的新技术使  相似文献   

8.
邢俊平 《精武》2011,(A1):19-20
直拍横打,这项卓而不群、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源于80年代末,发展于整个90年代,经过刘国梁、马琳、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炼,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它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同时,直拍横打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大满贯"英雄——刘国梁。从此直拍横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和使用,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广角镜     
五大流派张光煌第45届世乒赛将于今年4月在南斯拉夫拉开战幕,透视当今乒坛大致可分成五大流派: 亚洲直拍快攻打法:采用这种打法的男女选手人数比过去有再所减少,但仍不乏高水平运动员。如韩国队4名主力金泽洙、刘南奎、姜熙灿、李哲承全是这种打法,并掌握了正手弧圈球技术,能拉能扣,中台有一定相持能力,反手也不弱。中国名将刘国梁直拍技术又有新发展,“直拍横打”渐显威力,往往令对手猝不及防。中国式横拍弧圈快攻打法:以王涛、孔令辉、王励勤、邓亚萍、王楠等为代表。他们虽使用横拍,但打起来更像中国直拍打法。他们掌握了娴熟的弧圈球技术,中远台能对拉,更多地采用抢攻在前,中近台速战速决的技术。欧洲新派弧圈快攻打法:这种打法与中国式横拍弧圈快攻打法接近,法国的加蒂安、德国的罗斯科普夫等欧洲新一代好手多是这种打法。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事不过三。 孔令辉20年来一帆风顺。现在回想起来能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失败,也已经有两次。 坐在我面前的孔令辉刚打完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回来,家乡哈尔滨以贵宾的礼遇迎接这位奥运冠军。其实,据他的父母讲,小辉心里对这次奥运会的成绩并不满意。 去年的第43届世乒赛上,孔令辉与最要好的朋友刘国梁双双打入男子单打决赛,最后孔令辉获得第43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刘国梁获亚军,这也是孔令辉正式登上世界乒坛的开始。 但在本届奥运会上,刘国梁、孔令辉之间的名次发生了巨大的逆转,刘国梁一举夺得男单冠军,孔令辉却被韩国的金泽洙拒之于八强之外。失败以后,孔令辉给家里打来电话,父亲孔祥智不在家,他对母亲说:“金泽洙打疯了!” 才20岁出头的孔令辉不得不面带老成地承认自己打球有时在势头上压不住对方,“疯”不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那时打法很简单,就懂得搓球、抽杀这两样,真正对乒乓球产生浓厚兴趣是看了中央二台直播的爱立信乒乓球擂台赛开始的。 每个星期六的下午,只要有乒乓球赛直播,我准会按时守在电视机前。比赛看多了,我对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更让我得意的是,我从刘国梁、马林这些优秀的直拍选手那儿“偷师”,学了点直拍横打的“手艺”。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乒坛各种打法风格各异,争芳斗艳,各具特色。大致可分成五大流派: 亚洲直拍快攻打法 采用这种打法的男女选手人数比过去有所减少,但仍不乏高水平运动员。如韩国队4名主力:金泽珠、刘南奎、姜熙灿、李哲承全是这种打法,并掌握了正手弧圈球技术,能拉能扣,中台有一定相持能力,反手也不弱。中国小将刘国梁直拍技术又有新发展,“直拍横打”渐显威力,往往令对手猝不及防。  相似文献   

13.
尹霄 《乒乓世界》2006,(12):16-17
孔令辉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当然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最关键的,还是他的技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男队正处于低谷,当时我们的横拍基本是陪练为主,模拟欧洲的打法,陪主力对抗训练,直拍正胶才是重点队员。在直拍正胶受挫之后,中国才开始探索横板之路。孔令辉,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4.
杨仪  毛森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44-245
20世纪80年代直拍横打这一技术被提出,90年代该技术开始被重视。尤其是在马琳和王皓等运动员的采用下,该技术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且随着对该技术的调整和改善,运动员可以更有效的解决直拍反手位的弊端,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本文对直拍横打技战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马琳、王皓为例论述了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直拍横打技术的情况和新规则对直拍横打的制约因素,同时还对直拍横打技战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球星手把手     
巴力园长: 您好!我特别想练刘国梁直拍横打的绝招,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 河南/刘爽刘爽朋友: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刘国梁的绝招,当然得由他来为您指点迷津。 巴力  相似文献   

16.
奥运明星在悉尼出尽风光,他们自然成了国人的英雄。那么,这些尚未有心上人的青年俊杰的择偶标准又是什么?孔令辉,短发活泼型在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前,孔令辉特别有信心,誓夺这块沉重的金牌。中午吃饭时,室友刘国梁对他说:“小辉,你得给我‘报仇’!”孔令辉一口答应:“你放心!包在我身上!”刘国梁又想起一件事:“天津世乒赛的时候,王涛为我们男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直拍横打攻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  李强  危小焰 《体育科研》2004,25(5):38-41
研究目的:研究乒乓球直拍横打回击弧圈球技术。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MotionAnalysis系统对两名国家级运动员的直拍横打和横拍反手回击弧圈球两种技术动作进行了自动采集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直拍横打和横拍反手位回击弧圈相比,直拍横打技术各阶段的挥拍速率都比横拍的小,远台时比较明显,近台相差不大,直拍横打技术比较适合在近台、中台时回击弧圈球。直拍横打在整个击球动作中前臂外旋幅度较大。推测可能是造成挥拍击球速度小的原因,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访刘国梁、孔令辉是在国家队的训练馆里,当时孔令辉和刘国梁正在练习无遮挡发球。刘国梁的感觉似乎不太好,总是没发好,有点懊恼。他们俩不停地交流着接发球的体会。记者看到,由于要“无遮挡”,刘国梁每次将球抛起后,左手都要刻意移开,而不像以  相似文献   

19.
南木 《新体育》2003,(7):12-13
掌声并不只是胜利者的专利。当乒乓王子孔令辉在男单半决赛中无奈地扔下球拍时,人们仍给了他足够的敬意。就像他的对手施拉格所说:“孔是一位伟大的选手。”很多外国媒体仍然一如既往地将感觉依然年轻和以往不同,这次远征巴黎之前,孔令辉已不再是舆论瞩目的焦点。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他的队友马琳、王励勤和年轻的王皓。好友刘国梁退役之后,在人们的意识中,孔令辉已不再风华正茂。然而,孔令辉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他说:“28岁,实际上还是当打之年。只不过中国队的新老交替太快了,所以总有人说我是老队员。但我从没这样想过。我觉得…  相似文献   

20.
直拍横打主要解决直拍打法反手位相持能力弱,反手进攻能力差的缺点。王皓是直拍横打的代表人物,在第28届和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王皓分别输给了同为直拍单面攻代表人物柳承敏、马琳。对这两场比赛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探索直拍横打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对直拍横打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拍横打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