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案例一为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生,我校科学教研组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种植植物的实践活动。学生对这项活动兴趣很高,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在花钵里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的种子,可是过不了几天,就会有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我的种子被人挖出来了,老师,我的芽被弄断了。不管科学老师怎么强调、班主任如何重视,每年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9,(2):120-124
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既定答案、开放式、互动式的情景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关键教育技术,文章分析了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现状与不足,就案例教学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应用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从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论述了案例教学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应用的具体方面.该教学方法的成功运用对于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园艺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傅晓芬 《成才之路》2011,(12):49-49
一、案例背景本课题选自高一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此节内容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开放性较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研究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而温瑞塘河是我们温州人的"母亲河",又刚好是湿地,所以这节课笔者通过对"母亲河"的个案研究,来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二、案例描述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为了人类的生存,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多姿,必须保护大自然,认识和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此,必须使学生认识人和自然界中水、土、植物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以达到改造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之目的。例如在学习《水、土、植物、人》一课时,做完水土流失情况模拟实验后,我着重讲述了人、水、土、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学生明确,如果其中一种受到破坏,都会造成旱、涝灾害等。这些自然条件好,人们就生活得好;这些自然条件不好,  相似文献   

5.
一、两个教学案例【案例1】一锤定音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八年级科学公开课,课题是《空气的污染与保护》,这个班级共有38位学生,教师将学生分成"环保研究组、环境检测组、医学研究组、科研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备仿真性、交互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等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施行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能够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适时引入案例教学,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子与这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相  相似文献   

7.
案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屡见不鲜,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笔者谈谈自己将案例应用于生物教学的一些实践探索。一、案例呈现,提出问题在选择教学案例后,教师应该综合利用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形象、生动地呈现案例,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随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已有知识,深入挖掘案例隐含信息,自主提出科学性问题。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笔者准备了一个测定植物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科生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存在畏难情绪等问题。如何设计好的开篇案例及案例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欲望尤为重要。在分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篇案例的构建思路和讲授原则,详细介绍“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界面及效果,设计并实现开篇案例组合:与概念融合的案例、课堂演示及实验案例。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该案例组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它要求教师平等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与遵守课堂规则的外在要求是否会形成对立与冲突?怎样才能达成一致呢?本案例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供思考与探究。[案例描述]失控的课堂吴老师在全区开了一堂公开课,是初一的“人贵有自尊自信”。一上课,吴老师先宣布了课堂规则: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通过“必答题”和“抢答题”两轮竞赛决出胜负。为了使竞赛结果随时可现,吴老师还设计了一幅手绘图画——…  相似文献   

10.
设计说明: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听说训练不同,教学时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努力使学习成为他们向往和感兴趣的事情。通过设计情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及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合作探究、扩展知识。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用简单的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际。3.培养学生感受美,激发保护动、植物的情感。通过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画面,让学生从…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