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荔 《文化市场》2000,(6):10-11
处于当代社会文化转型期中的传统艺术样式,如今已愈来愈感受到一种堤岸将决的苦涩和澹淡。尤其是戏曲艺术,这种况味和情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感受了。而在时下这种大力标举商品经济意识,以经济起飞为目的来调整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总体文化背景之下,传统戏剧更无法踞伏于由产品经济社会构筑成的遮风蔽雨的象牙塔之中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考验着一切艺术形式,经千百年传承的中国传统戏曲正陷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尴尬处境。如何使年轻一代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使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有其未来?已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79-I0079
雅昌(上海)艺术中心于2006年6月在浦东张江注册成立,隶属于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此为核心向全国辐射,拥有北京、深圳、上海三大运营基地。雅昌公司一直遵循“为人民艺术服务”的经营理念,以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为核心,以雅昌首创的商业模式——“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将中国传统印刷与现代IT技术和文化艺术完美结合,将传统行业变成以艺术品数字资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已有360多个,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了许多改编和移植的传统剧目,创作了一批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戏曲是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丰富资源。 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中,戏曲艺术格外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从新中国成立至1992年,中国派出各种纯戏曲艺术团体200多个,占同期整个出访艺术团的20%左右。除此  相似文献   

5.
邸永君 《寻根》2007,(5):62-69
京剧,又称"京戏"、"平剧"(因北京曾更名为北平),甚至有称其为"国剧"者。其融歌、舞、诗、乐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场面宏大,扮相考究,声韵正雅,格调雍容,姿态优美,品位高洁,服饰华丽,大气磅礴,全面展现出中国传统戏曲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表现力,与中医中药、国画并称中国三大国粹,颇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6.
《滇中文化》2007,(4):55
我国的传统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它的成熟期在南末,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如果从它的孕育期秦汉时代算起,那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7.
淮茗 《寻根》2010,(4):42-47
作为一种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曲在华人社会文化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伴随着海外华人移民的步履,中国传统戏曲也陆续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据相关文献记载,华人在国外演出中国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  相似文献   

8.
韩青  徐军 《寻根》2011,(4):48-53
唐朝有一个专门教歌舞技法的学校,称为梨园,后来梨园也成为戏曲艺术的另一个代称。中国的戏曲发展有多长的历史?王国维在《戏曲原考》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虽咏故事,而不被之歌舞,非戏曲也。虽和歌舞,而不演故事,亦非戏曲也。”《辞海》里“戏剧”条也说:“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只有那些既有歌舞又有故事内容两相结合的演出,  相似文献   

9.
吴宏亮  邢恩源 《寻根》2015,(1):102-105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革"前夕,在短短十七年间豫剧迅速发展壮大、走红全国,融入由国家意识引领的戏曲现代戏运动中去,并开创了艺术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里,现代戏在豫剧整个演出剧目中所占比重之大,是其他剧种不能比拟的。如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紫砂艺术是传统的艺术,作为传统艺术的紫砂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体现时代发展和具有当代意义的创造,是一个既在紫砂艺术领域之内又超逸这个领域的课题。吕俊杰先生的紫砂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  相似文献   

11.
作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所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活动内容之一的中国地方戏曲欣赏讲座《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日前举办。由此,这一自“中国文化年”开幕以来当地侨界参与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弘扬中国传统戏剧的活动降下帷幕。在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期间,近3000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5个场次的演出,其中近一半为法国观众,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了解,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国戏剧之美学与哲学价值更是赞佩不已。中国地方戏曲讲座使法国观众与中国演员得以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许多法国观众认为,通过戏曲讲座不仅对中…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19-219
12月30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原上海京昆艺术中心)揭牌成立。中心下辖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化年鉴》2012,(1):99-99
6月5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主办,上海市大学生影视艺术基地、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第3届上海大学生影像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师大教苑楼多功能厅举行。  相似文献   

14.
吉剧,是吉林省的地方剧种。是在“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方针指导下,在二人转基础上于1959年创建起来的一个新剧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东北地区戏曲艺术非常薄弱,并且没有自己的地方剧种。建国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吉林人民迫切要求看到一种土生土长,能够反映吉林人民思想感情和愿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在东北地区流传200年的Th人转,不论在剧本方面,还是在音乐、表演方面,都有着鲜明的戏曲因素,并且正在自发地向看戏曲艺术方向发展。以二人转为基础创建吉剧不仅符合艺…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分为广义艺术教育和狭义艺术教育。广义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的广义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需要。现在高校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广义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永恒的,艺术没有时间性,然而,艺术审美的标准却不断地在变化;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不分地域,然而,艺术的具体载体即表现形式却有着此地、彼地的特色。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明白:我们需要的是交流和融合,而不是抉择。“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博采众长,才能独树一帜,攀登到艺术的高峰。2002年8月22日至9月1日,在中国福建惠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正是这一理念的积极体现。该届艺术节的主题“传统艺术与当代实验”,旨在使中国艺术借助传统走向现代,脱离艺术地区化、局部化的藩篱,在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中国文人精神"如同传统的欧洲宗教精神,是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花鸟画是传统中国文人"主体精神"的艺术表现,与世界上其他画种相比,发生最早、成熟最晚、突破最难.本文应用美术原理和方法,通过艺术的分析与取舍,探讨其元素及艺术特点,综合剖析其艺术本质,折射艺术思维的"中国文人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选秦歌舞到北宋南戏,到元杂剧,再发展到现在的归类戏曲,如昆曲、京剧和三百余种地方戏曲,说明戏曲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形成,中国几千年的明发展史,戏曲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追求、探索、锤炼、升华到今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邸永君 《寻根》2004,(6):85-88
所谓篆刻艺术,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故而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无比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