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64年10月16目.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中国拥有核武器.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同时也是国际冷战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它不但影响了中外关系的格局.而且影响了国际冷战的态势.因而从中国的核研制肇端起。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蔡丽娟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2):23-25,18
本文根据毛泽东及其同事在历史上的论述,以及中国对待核武器的实践,分析了毛泽东对核武器的认识.得到的结论是:毛泽东藐视核武器的军事作用,重视其政治作用,并承认核武器的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祖洽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学家.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该校研究生院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核理论、中子理论、反应堆理论、输运理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积极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设计定  相似文献   

4.
黄祖洽湖南长沙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理论物理学家.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该校研究生院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核理论、中子理论、反应堆理论、输运理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积极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设计定型及其他一系列科学试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第一个重水反应堆作了理论计算并纠正了苏联专家设计的临界大小数据.近年来在氢分子激发态的相互作用,及浸润相变理论及噪声在随机系统中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5.
汪德熙,江苏灌云人,核化学化工专家,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世纪60年代后从事核化学与核化工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核燃料后处理萃取流程乳化问题的论点,使新流程在工业上应用.在发展核武器方面,对氚的提取和生产  相似文献   

6.
60年前罗布泊上空的一朵蘑菇云,标志着中国核武器零的突破.一声巨响的背后包含着许多默默奉献的科学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被称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园丁"的胡济民院士为中国的核事业培养了大量后备力量,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核物理学家胡济民生平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斯坦利·富兰克林(Stanley Franklin)(1930—2004)是英国政治漫画家,他笔下有多幅反映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漫画。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本国国土上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这对国际社会造成不小的震撼。如上边漫画,发表于《每日镜报》1966年5月12日,漫画中一位瘦弱的老农挑着担子。一边是轻重量的篮子——“人民需求”,另一边却是非常沉重的核导弹。老农头戴着“中国经济”的斗笠,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走在一座摇晃的铁链桥上,可谓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8.
天府之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这块富庶而美丽的沃土上,曾经产生了震惊世界的壮举: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30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远在川西北的中国核武器研究设计院正是孕育这一声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十五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保护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保卫世界和平,是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职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不能坐视不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但是,我们的这个主张遭到美帝国  相似文献   

10.
人物     
于敏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不仅是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方面屡有突破。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上已经拥有、可能拥有和“渴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绝大多数环峙于中国周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尤其是核安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现有的核战略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的柔武本质不仅对中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中国核战略文化中得以延续。在探讨《孙子兵法》柔武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展有限战略核武器遏制核战争的目的,揭示了中国核战略文化和平防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华人权战略,是美国对华总战略“遏制”战略的次战略。它发端于美国的对华和平演变战略,产生于1989年中国的“六.四”时期,定型于1994年。美国对华人权战略的目标,是用人权做为外交政策工具,实现美国颠覆中国社会制度的目的。为实施这一战略,美国采用了“软”、“硬”两手。“软”的一手,是在“改进”中国“人权”的借口下,通过“友好”的“对话”、“交流”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推行美国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硬”的一手,是直接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中国逐步采用西方的人权标准,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在中国发生“安静革命”、“和平革命”、“颜色革命”,或“和平演变”,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蜕化到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朝鲜核试验后,中国政府发表了语气极为严厉的声明,并积极在各方斡旋,重启六方会谈,争取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由此体现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更有所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把周边安全与稳定摆在对外关系的首要位置;新的国家利益观;务实外交;建设和谐世界主张。  相似文献   

15.
以科索沃战争为视角 ,透视 2 1世纪的和平态势 ,并联系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实际 ,我们意识到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那么 ,科技强军是我国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朝鲜核问题自上世纪爆发以来,虽经过六轮六方会谈和多轮双边会谈却仍一波三折难以解决,在此期间朝进行地下核试验并试射导弹成功,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朝鲜认为发展核武器事关国家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权利,而其他相关国家则认为半岛无核化更符合本国利益。就建构主义基于共有观念的解释来看,朝美双方共有观念是敌人,朝鲜与日本和韩国的共有观念也是敌人,朝鲜与中国的传统型友好关系也在框架内进行调整与再适应,与俄罗斯则形成了冷淡的邻居。因此,朝鲜实际上处于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中,要想获得生存和安全必须依靠自助。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今中外之国家不重视教育者实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亦不例外,民国时期各政府以法律、法规等多层面、多形式维护和促进中国教育之发展,便是最好的例证。中华之崛起,根本在文化,实践靠教育。如何从法学的角度分析解读教育值得学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选择渐进式改革方式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既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也是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吸取国际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激进式改革的教训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面对这些成就,不少学者主张高等教育目前应当采取适度发展的方针。但是本文拟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差距、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办高校的发展存在空间等方面来论证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要超常规发展,并针对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体的可行之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多次派钦差大臣对澳门进行巡视,体现了国家对澳门的统治权。1839年9月,林则徐巡阅澳门,把澳门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对英斗争的前沿阵地。林则徐巡澳对宣示中央政府在澳之主权与强化对澳门之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