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潭方言单字调和双字组的语音实验研究发现,湘潭方言单字调只有五个音调:阴平33、阳平12、上声42、阴去55、阳去21,入声24在单字调发音时归入阳平12;在二字组中,入声在阴平、阳平和入声后时,由24变为33。入声在单字调中的消失和连读中的变调表明了入声在失掉塞音韵尾后将逐渐并入其他调类乃至消亡。  相似文献   

2.
中古入声字因其声调、韵母结构与阴声韵、阳声韵平、上、去声字明显不同而自成系统。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到现代普通话及绝大部分北方方言,入声系统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入声字也随之并入了相应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声韵。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方言中声调及韵母读音的归并情况是不一致的,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中古入声字在西宁方言中既不同于《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参照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宜宾方言单字音声调的音高以及调长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宜宾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调类,音高调值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时长的长短关系为:去声>入声>阴平>上声>阳平。宜宾方言的入声处在发生"入声舒化"的演变中,促声调时长不一定比舒声调时长短。  相似文献   

4.
中古以来,汉语语音发生了不少变化。"全浊入声变阳平"与"平送仄不送",就是对其中的部分变化的概括反映。前者说的是从中古到近现代才完成转变的全浊声母入声字清化归为阳平;后者说的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平声字清化后送气,仄声字清化后不送气。  相似文献   

5.
从古到今,汉语的声、韵、调发生了很大变化。前人对各种变化进行了规律性的归纳与,比如把“全浊入声变阳平、次浊入声变去声,清母入声派三声”作为入声字变化消失的规律;把“平送仄不送”作为全浊声母变化消失的归向;把“浊音平声变阳平,清音平声变阴平”作为平分阴阳的标准等等。本文根据语音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证了上述“规律”的不完整性,指出了“全浊和声变去声”“浊音入变平不送”以及“次浊平声变阴平”等语言现象,并逐一探析,对汉语语音的变化规律作了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綦江方言,得该方言有阴阳上去入五个调,入声已长化,但不同乡镇长化度略有差异,平调调型基本保持,存在地区差异;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调值分别为35、31、42、112、33,其中阴平、阳平、去声调值与前人所得有较大不同,该不同产生与声调系统性相关,也与研究方法不同有关。该研究为綦江方言语音研究保存了声学实验数据,丰富了重庆地区存留入声的方言语音研究,为其他地区有入声的方言研究提供了比对资料和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广韵》的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情况,其特点是: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几乎全部变成阴声韵;入声派入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相似文献   

8.
襄樊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樊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也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也没有入声。所不同的是普通话是"入派四声",而襄樊方言中古入声字派生则是"入派一声"。本文主要分析了襄樊方言中古入声字派生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9.
陕西大荔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古入声字今基本读阴平和阳平,只有少数读上声和去声,大荔方言没有入声韵,古入声字今全读音声韵,并且其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前人的近体诗创作,遵循的乃是平、上、去、入这古四声,而非完全是我们熟悉的普通话中所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今四声。那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中古四声中的入声究竟是怎样的呢?换言之,被《康熙字典》称为“短促争收藏”的入声,到底该如何辩识呢?这的确是欲弄明弄通诗歌声律而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汉语的声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古时期普遍使用的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已经无法读出而消亡了,事实上它早已分别演化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演化为上声和去声的,今人在进行近体诗创作时,可以暂且不去管它,因为它毕竟…  相似文献   

11.
陈卫兰 《语文知识》2001,(11):64-67
“特别急促”四字在中古时期声调都是入声,普通话声调是去声、阳平、阳平、去声。这说明古今声调发生了变化,中古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分别归入其他声调。入声字在构成古典诗词的音律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如果不了解入声字知识,就会影响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柯西钢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5):53-56,62
白河县地处陕西省南部,与豫、鄂、川、关中联系密切.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这里特殊的语音状况.白河方言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演变规律与普通话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古入声字的走向上:白河方言中清入字派入阴平、阳平的比普通话多,占了清入字总数的五分之四,次浊入字也有超过七成的派入了阴平和阳平.这种情况的存在说明白河方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调类的比较说明:第一、帮字母:1.中古帮母平声字,今为阴平,如“邦、包、冰、搬、菠”等。例外字“蝙、悲、褒”今为上声。2.中古帮母上声字,今为上声,如“比、补、宝、板、丙”等。例外字“杯”今为阳平。3.中古帮母去声字,今为去声,如“敝、布、板、半、併”等。例外字“爸”今读阳平。4.中古帮母入声字,今为阴平,如“憋、  相似文献   

14.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一书中的声调系统,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类声调为基础,更详于对入声的研究,反映了一个半世纪以前江淮官话地区南京语音的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的声调,在中古时期,可以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平仄也是对古代汉语声调的分类,平,是指的古平声字,仄,则是古代上声、去声和入声三个调类的总括。今四声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古今声调之间的关系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旧体诗词所采用的平水韵与唐宋的实际语音大体上是一致的.到公元十  相似文献   

16.
日藏清初抄本《五音通韵》,韵图与韵书密切配合,韵书是体,韵图为用,互为表里。该书齐开合撮四呼已经定型,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全浊上声变读去声,就韵图韵书来看,还保留有入声,但是[-p]、[-t]、[-k]只配阴声韵,与中古时期已不相同。它反映了当时汉语官话的语音面貌,具有一定的语音史、音韵学史价值,是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演变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四川遂宁方言的语音进行调查,并与中古语音进行比较,揭示了遂宁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配合关系。以及鼻音不再存在,古入声归入今阳平等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8.
驻马店方言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方言有以下特点:1.中古的知、照组全部和精组的洪音合并,与日母形成一个系列,读舌尖前擦音、塞擦音;2.舌尖前擦音、塞擦音声母在儿化时读为舌尖后音;3.不分尖团;入声中,中古清声母今多读阴平,中古浊声母今读阳平;4.中古通摄三等多读细音。  相似文献   

19.
宝鸡话声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调值偏低,没有曲折调型;2.中古全浊入声读阳平,古次浊和清音读阴平。声调系统稳定性较高,它的演变没有声母和韵母的演变速度快。  相似文献   

20.
宋馨  徐洁 《文教资料》2010,(7):29-31
本文作者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利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对眉山方言的声调系统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印证了眉山话声调共有5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上声以及入声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