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心球投掷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在对初三年级学生训练此项目时,我遇到了头疼的事,即:已经能够过关(取得满分)的同学霸占着有限的器材和场地,进行着掷得更远的较量,并且一次又一次的炫耀着自己的实力,而那些暂时没能过关的同学却在旁边观望,没机会练,也不愿去练,显得很自卑。虽然我反复强调把器材和场地让给暂时没能过关的同学,但结果还是该练的在观望,不该练的在炫耀。  相似文献   

2.
在《鹅幻汇编》第五卷“手法门附工夫法”中,介绍了一些带有戏法成分的武功活.如“十景口芊”、“扑竿转盆”、”金钱跑马“和“十景杂耍”等,过去的戏法老艺人在练文活之外都会练些武功活.尤其是“十景口芊”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大凡学棋者,都希望自己长棋,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长棋。所谓长棋,其实就是有关围棋的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飞跃”。要想达到这种“飞跃”的“果”,必须有两个“因”——一个是“练”,一个是“不练”。在这“练”与“不练”之间,棋就长上去了。 先说“  相似文献   

4.
张娜的性格有点象男孩子,自己想做的事说干就干,不用跟谁商量。就拿她练排球这件大事,当初才八岁的小姑娘,就自己拍板了。 说到这件事,张娜挺自豪。本来就快人快语的她,言简意赅地叙述道:当时区体校到天津新港一小桃苗子,我们正在大操场做课间操,一位教练说我挺高的,让我下操到体育教研组来一趟,我就去了。连我共有两个小朋友被选中,教练问我喜欢体育吗?我回答:“喜欢。”他就让我 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同意不同意我 到体校练排球,我说:“不用问 了,我同意。”另外一名同学却 一定要问家长后再答复。结果, 我按时到体校报到…  相似文献   

5.
德字 《精武》2005,(4):1-1,4
按理说。我这岁数(本人今年已三十有二)早过了追星的年龄。可是看完电影《功夫》。我却被“苦力强”迷得不行.当晚就上网查“苦力强”的资料。这一查才知道。“苦力强”是少林寺第三十二代武功传人,法号行字。随师傅德扬苦习少林武功一十二年。怪不得在片中表演的得心应手.原来是身怀绝技!浏览完资料。我突然有了采访释行宇的冲动。于是拨通了主任的电话。听完我的想法。主任乐了。一拍话筒(可能是想和我击掌,但离得太远),“英雄所见略同”。佛家常讲“缘分”。我和释行宇就有缘。按着德扬法师提供的号码,我拨通了释行宇的手机。释行宇没有明星的架子。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朱利尧 《武当》2014,(11):28+2-28
“松”本来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妙之处,但却被许多练太极拳的人给误解了。他们把松散或摇来晃去当成了松。在诸多的现实中,或者是在许多拳理拳法上看到的松散论,一味地强调松,一次又一次的误导着热爱太极拳的人们。不信你到网上看看,写太极拳文章的都是一个调,一味强调松散。我见过有篇文章更可笑,说什么功夫是放松出来的。我就奇了怪了,一味的胡摇乱晃讲放松,你真的能晃出真功夫来?!我是不相信的。至于“松”,到底是否需要练?如何才叫“松”?我想在这里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7.
我能学围棋纯属偶然。记得上学时的一天,同学带去一个旧旧的小盒,启开一看是圆圆扁扁的塑料东西,有黑有白混在一起,如硬币般大小,我就半真半假地问:“是扣子吧?”同学回答:“是围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围棋,没想到这玩笑似的提问成了我围棋经历的开始,一步步直到如今。可能是受象棋的影响太深,对围棋子不分种类、没有区别很是不解。但望文生义,形成了围棋就是双方包围与反包围的概念。这就是我对下围棋的最初理解。听同学简单讲述了规则后,那皱巴巴的棋盘便成了舞台,摸爬滚打开练了。我就像跑马圈地一样,在棋盘上追随着对方画圈圈。这位同学的水平也只是稍懂一点点,但对付我已绰绰有余。面对不大的棋盘,我的手、眼都不够用了,本想包围人家的棋被分得七零八落,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没有我的子。这与本想包围人家的目标差得太远了。局面没法维持,只好重新开始。我也是不服这口气,一盘,两盘……终于得手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却被告知:棋被围住而且没有了气才是被杀死,才能从棋盘上拿出。原来是这样啊!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运动迷,我坚信“生命在于运动”是人健康的真理。前年夏天,我突然爱上了一个新的运动项目:“扔石锁”。扔石锁属于危险性运动,不能在人多的地方练,于是,我就把扔石锁的地点选择在小区附近的城河边,那里有一棵大柳树,在大柳树下的草坪上练扔石锁挺合适。  相似文献   

9.
<正>康伟老师班的学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少太极小白。这些学员大都长时间习练太极拳,几十年如一日。有的遍访全国名家,只为寻求太极真谛;有的在太极拳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甚至已经是裁判员、教练员。然而,一些人却把膝盖练坏了,痛到没法打拳,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深:“我练的是真正的太极拳吗?”王宗岳描述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太极拳境界似乎是金庸小说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有件事让我难以忘怀。一次上越野跑课,由于“战线”拉得较长,我无法全面照顾,结果,有部分同学没有跑到中转站就回头了。然而我意外地发现,班上一位调皮大王,却善始善终,很好地完成了这次越野跑。下课总结时,我抓住这个机会,表扬其“闪光点”,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没想到,事与愿违,他却在我表扬之时,公开顶撞了我的表扬,在班上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也让我很尴尬。肯定成绩,表扬进步,对多数学生来说,无疑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为什么在这位同学身上却适得其反呢?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我对  相似文献   

11.
俞京羽头发长长的,问他是不是学李小龙,他笑着摇头。 俞京羽在和平里一小上四年级。每个礼拜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和周六上午,他都要到东单体育馆练武术,从不落课。小京羽的学校在和平里,而训练在东单,每天放学他都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坐上地铁,在路上就要花小一个钟头。每天训练两个半小时,回到家怎么着也得八点多了,他说:“如果学校留的作业多的话,就得晚点儿睡了。” 问小京羽为什么练武术,“练武术好呗”,他说:一开始吧,我爸让我练爬杆,说如果我爬到顶,就奖给我一块巧克力派。然后我爸又让我练胳臂、压腿,后来就来这儿练…  相似文献   

12.
国安球迷都知道李洪政射门没准儿。那天来到国安训练场看哥几个训练时正好几个球迷在那儿侃,“李洪政!每场都有单刀的机会!就是不进!”可能这话让李洪政听见了,那天训练结束后,李洪政像个受气的小媳妇把球场上的球一个个收起来找到王少磊说,“大哥,来,你给我传中!”那天李洪政一练到天黑球没踢进去几个却挨王少磊一顿数落,最后守门员都说,唉,这儿有我没我却一样,我先吃饭去了。李洪政练射门  相似文献   

13.
编者前言:“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这是百余年来中国武生练功体会,也是笔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读北京体院运动部时,部主任展勤先生会上常讲的一段话。“天天练”是我运动队教练执教的基本原则。然而,文艺界的金科玉律未必全部适用于体育界。近年来,日本游泳队在重大比赛前的最紧张训练阶段,作练三天全休一天的训练安排,取得骄人成绩,令人耳目一新。现本刊邀广州体院2004级游泳研究生梁荣发同学将刊载在2005年日本《游泳》杂志第9期上的“世锦赛前日本队高原训练计划”一文译出,供参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惊魂刀     
岳勇 《精武》2007,(1):58-58
小雷怔了一下.看着她道:“哦,原来你想学了武功闯荡江湖?”殷勤点头道:“是呀,我学武功,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成为一位万人敬仰的江湖侠女。”小雷和万东篱听了她的话,忍不住相顾一笑,说不出话来。  相似文献   

15.
我爱武术     
别的同学都是因为喜欢才去练武术。而我呢?却是被逼的。在幼儿园时,我不敢爬高爬低,不敢跳起跳落,老师夸我很“乖”,总在旁边坐着,不会打打闹闹。但妈妈却嫌我胆子太小。到惠安实验小学读一年级时,妈妈不管我喜不喜欢,就替我到武术队报名。就像妈妈说的那样,可能是在幼儿园时活动少,我的缺点一大堆:弹跳差、胆子小、柔软性不好、跑不快.平衡性差……我好几次跟妈妈大哭大闹要罢练。练武术太苦了,我受不了!但妈妈总是以最坚决的态度逼我去学。一直到现在,我还没见过比逼我训练时更凶的妈妈,我只好留下来受“苦”。我们的教练…  相似文献   

16.
我也是一个足球迷,同时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在第十期看到吴龙辉同学给贵刊的信后,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感慨,在此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吴龙辉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首先是一个参与足球活动的球迷。第二,他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施拉普那曾说过“中国没有一流的球星,却有一流的球迷”。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中国足球才能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邵明浩 《中华武术》2007,(11):31-31
前些年。艺术家程之先生在中央电视台说戏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某戏班里有个年轻演员,向师父提意见说:我的武功已练得很好了,为什么演《挑滑车》时老是叫我演一般角色.应该也让我演演高宠才好。师父说:不错,你的武功是练得可以了.但让你演高宠却没有"大将风度"。  相似文献   

18.
袁铁军,湖南省湘中武术院院长。袁铁军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从小苦练武功,年轻时曾多次在全国、全省各项比赛中获奖。袁铁军说:“练武术练了这么多年,慢慢地觉得自己一个人练武术不过瘾,应该把自己多年来学到的本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别人,使更多人掌握武术。”于是,袁铁军开始筹划他的武术院。1989年,湖南省湘中武术院正式成立。袁校长介绍,学校除了教学生练武术之外,着重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文秘.电脑、汽车驾驶……只有让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竟争。出许正是这种实用的课程安排使湘中武术院从建…  相似文献   

19.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队友们称呼你“大汉”? 邢傲伟(以下简称“邢”):我是烟台人,山东大汉嘛!加上我身高1米68,目前是队员中第一高吧。 记:你是怎么练上体操的? 邢:我6岁开始进烟台市业余体校练体操,挺阴差阳错的。本来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伙伴在体校练体操,那天我跟他去玩,王玉福教练看我挺灵巧的,就问我愿不愿意练体操,我当时什么也没敢说,吓得撒丫子就跑了。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上映的喜剧武打片《少林小子》在国内外广大影迷中引起极大反响。人们将有机会再睹原“少林高手”李连杰、于海、于承惠、孙建魁、胡坚强等技艺高超的武功,还会发现一位眉目清秀,武艺不凡的新秀“三凤”。她练的武当剑法清晰、挥攉潇洒,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位姑娘是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