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拳谚日:“练就金刚太极尊,浑身合下力千斤”,“要想四两拔千斤,须先练就万斤力”。这是技击运动“必先自强然后才能胜人”的根本规律。古代的项羽、李元霸、武松等均以其神力使改丧胆,关羽82斤的大刀,鲁智深ho多斤的排杖;都显示了过人的臂力。所以,力量是武艺的基础,练式必须统力。石锁为传统的练大工具,通过锻炼,可使全县各部特别是两臂的实力大为增强,而此种实力,乃是活力而并非拙力。因此,往昔武林世家的院坝里差不多都备有几套,用以练习,并视为基本功。练石锁,应从轻开始,逐渐加重;方法应正确,强调注意力集中和手眼…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石锁的形态、起源与流变、功法以及练习方法步骤等。石锁是一种练习臂力、增强体质和技巧技能的运动,起源于北宋时期,兴盛于清末民初。石锁功属硬功外壮功法,练习方法主要有单一动作技法和组合动作技法。发掘石锁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更好地推广这项传统的运动项目,让更多的健身爱好者接受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化大繁荣的背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时期,文章以"复兴之路"为脉络,以长三角石锁运动为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在当前大环境下长三角石锁运动复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终廓清应对困境解决方案。早期长三角地区石锁缘于人们生活水平低、部门重视不够、推广传播力度小、传承断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普及度和影响力仍旧有限。协会形式的建立和邀请赛的逐渐成型为石锁复兴之路创造了新机遇;而传承断层危机、民族文化自觉的缺失、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成为长三角地区复兴之路的新挑战。注重石锁表演根基、借助传媒宣传力度、搭建民间交流平台、与高校教学融合等策略将助推长三角地区石锁运动走向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武术界对技击和套路运动的发展观点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套路动作没有攻防作用,技击和套路不属于同一个范畴,从而主张技击和套路运动分途发展;有的则根据武术的固有形式,主张“打练结合”(打即技击运动,练即套路运动),以之共同组成鉴定运动员水平的武术竞赛。“打”“练”关系的确立,直接影响武术运动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打”与“练”的关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叉”是中国古代作战、狩猎时使用的一种兵器,后来在杂技人于中变成了表演的道具,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现在,《飞叉》节目又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表演《飞叉》的“范儿”很多。大致有撩、打、踢、滚、扔、甩、抛、转,等等。作为一名杂技演员,我练《飞叉》节目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枰中侠侣     
[第三十回 好心人终成眷属 薄命女再遭摧残]大柱本来康复得不错,自己感觉一天好似一天.因想着报仇,要杀蔡其风,偷偷缠着永清学功夫.永清被他缠不过,教了几招,没想到大柱练了招式又练气力,看人家抛石锁,举石担,他也跟着练,没练几下就吐了血,人一下子又不行了.  相似文献   

7.
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民族文化复兴的迫切要求,石锁运动2011年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华东和华中地区,江苏省民间石锁活动尤为活跃。通过与民间石锁传承人共同研究,践行高校文化教育和传承的职能,运用现代管理学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教学管理使石锁运动技术在高校中得到较为完整的传承,并从文化保护、研究与创新及社会普及与推广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生产和发展是最好的传承,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是其在校园中进行可持续传承的有效方法,利用高校的文化桥梁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充分发挥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功能,中华民族优秀的古老体育文化必将历久弥新,普惠社会。  相似文献   

8.
彭晓烯 《新体育》2020,(4):38-40
初出茅庐懵懂少女首入冬奥。蔡雪桐1993年9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阿城,踏上滑雪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说偶然,因为她是10岁时在公园滑轮滑,被业余体校教练“捡”去练习冰雪项目。说必然,则是因为她从小酷爰体育,运动天赋很高。“开始我也不知道要练什么,教练问我练滑冰还是滑雪,我也不知道。后来妈妈说国内练滑冰的运动员比较多,滑雪是冷门,如果练好了,机会显然更多”。  相似文献   

9.
《钓鱼》2007,(6)
有点体育竞赛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平时的训练和正式比赛肯定不同,虽然可以在态度上把“练”当作“赛”来对待,培养运动员严格的竞赛精神;也可以在心态上,将“赛”看作“练”,尽量舒缓运动员在大赛中的紧张压力,发挥出更高的运动水平。但有一点则是比赛和训练必须明确区别:那就是在正式的比赛中对运动装备的使用,必须要确保运动员在  相似文献   

10.
练武术不必看拳书、也不用先明拳理我接到过很多练站桩拳的小伙子打来的电话,有几个小伙子跟我说:拳书讲的道理弄明白了,自己也下工夫练了,可就是练不出功夫来(指打不了人)。他们问我:武术应该怎么练?武术怎么练只能当面手把手地讲,电话里说得再详细也只能讲个大概。所以,我从大方向上告诉他们,(一)把拳书扔了,别再看那些不着边的破玩意儿,马上戴上拳套去跟同伴打,边打边琢磨着该怎么练:(二)桩不要站了,既然十年都没站出功夫来,还跟它瞎耗什么时间,练就练实际的,练外功,练力量练速度练灵敏,别的以后再说。  相似文献   

11.
韩起 《精武》2009,(4):50-53
赵道新在《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第三天)里有一句话:“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这句话对于武林,堪称是扔了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12.
教练员的训练工作要建立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做运动员大量的思想工作,激励运动员内在的积极性,从“被管”转向“自管”,从“练我”转向“我练”,激活运动员体育训练的内在动力调节系统,以保证训练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石锁运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江苏省民间石锁运动爱好者为对象进行调查。得知石锁运动是广泛流传于江苏各地区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特点鲜明、技艺精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仍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由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基础,使他们对运动已有了自主选择性,并且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呢?笔者经过查资料及调查研究,并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武术运动对人体各部肌肉、韧带的柔韧性要求极高,练武术的人首先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柔韧性训练,以增大身体各关节(主要是腰、腿、肩部)的活动幅度,以适应武术运动的需要。即做出的动作姿势准确、造型美观、舒展大方、劲力顺达。拳谚说:“练拳先练筋”,“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练功不活腰,总是艺不高”。这里说的“练筋”、“溜腿”、“活腰”都是柔韧性练习的传统说法。为了取得更好的柔韧性训练效果,运用生理理论探讨一下柔韧性练习的意义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天津人喜好练武,早年间,劳苦人的聚居区有为数众多的习武之人,街头巷尾常有练武术、举石锁、爬杉篙的。爬杉篙就是爬杆,杉篙(shagao)是杉树的干,也叫“杉木”(shamu),砍掉枝叶后,成了一根细而长的杆子,可搭脚手架或撑船用,这些爱好者就练习攀爬这种杆子,这个运动据说是从救火队员的攀爬技巧转化而来的。除了杉篙,也有爬竹竿的。爬杆运动的设备简单,对于场地要求不大,  相似文献   

17.
张荷均  超景 《新体育》2003,(4):59-59
如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锻炼方式。传统的中长跑运动,由于简单枯燥、机械乏味,难以调动人们的运动热情,尤其是学生,对这项运动兴趣不大。中长跑,是体育锻炼的基础科目,非要练好不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加这项运动,是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实际授课中,我认识到:要使学生喜爱,就要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兴趣本身,是具有规律性的。认识了兴趣的科学性,再把它应用到中长跑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自然由“要我练”,转化为“我要练”。 中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  相似文献   

18.
何春毅 《体育师友》2012,35(5):29-31
摘要:发展柔韧性素质能扩大学生的运动幅度,增强身体灵巧性,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课课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量与强度的柔韧练习,并采取“课外练”和“天天练”,让学生通过时间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韩起 《精武》2008,(4):26-28
提高身体素质=练功夫 在痴迷“内功神话”的人眼里。赵道新的《谈提高身体运动素质》一文,不但使人诧异,而且令人丧气。譬如他在该文中说:  相似文献   

20.
许多老年爱好者都疯狂地迷恋网球运动,但不客气地说,大多数人的技术动作都不够规范,我便是其中之一。老年人学打网球,大多数是“游击队”出身。可我总觉得既然打网球,就应该像模像样,所以我曾交学费请教练指导过,练也练了,钱也花了,却收效甚微。长期打球的错误动作,改起来着实不易,很多球友劝我:“这么大岁数,玩玩乐乐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这钱花得不值!”听人劝吃饱饭,罢了!毕竟七十多岁古来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