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你是不是很崇拜那些大作家,因为他们写出的作品真好看;你是不是总在想,他们小时候学习语文时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嘛,我们小孩子都差不多,只不过谁多努力谁就多收获,这一期先听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叶兆言怎么说……  相似文献   

2.
●童话有极强的适应性美国卓越的儿童文学作家劳埃德·亚历山大曾经说,所谓现实主义作品看上去似乎真实可信,其实是虚假的,而童话幻象看上去满纸荒唐,其实是真实的。俄罗斯杰  相似文献   

3.
文论一则     
莫言在《文艺研究》二OO四年第四期发表题为《文学个性化刍议》的文章 ,指出文学创作、作家个性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作家的语言 ,或者说小说的语言 ,是个性化作家或者是个性化作品的最显著的标志。作家追求个性化的努力 ,可以使一个成熟作家的语言、文体发生变化。二是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经典作品中 ,大都有令人难以忘怀的个性鲜明的人物 ,其实就是典型人物。能够成为典型人物的个性 ,应该是有价值的个性。这需要一个作家能把别人的生活借助于强大的想象力同化为自己生活的能力 ,创造出有个性的人物。三是作品氛围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是作家精心哺育的婴儿。因而,每位作家在酝酿、构思自己作品的时候,对其人物、结构、情节以至每一个细节都会精雕细琢。然而,我们却不难发现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是名家名作都会出现某些“破绽”。其实,这并不是作家的疏忽大意,恰恰是作家精心设置的破绽,这就是文字作品中的“漏笔”。  相似文献   

5.
人称”闺秀派”作家的苏雪林 ,其实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有婉约的细腻也有阳刚的恢弘 ,即使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已初见端倪。《栈桥灯影》是苏雪林的一篇散文 ,这两种风格和谐地统一在作品中 ,取得了较好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于那种把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肢解,进行过多的理性切入,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题型,枯燥地反刍老师课堂上的分析内容的做法,我不想说三道四,评头品足。我觉得有一些常被我们忽略而又相当重要的问题,应当引起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作家创作的作品,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承载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感受、体验、思考和判断等等。不管作家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评价,但使作品活起来、使作品具有魅力,使作品的主题具有震撼人心艺术效果的,最终不是抽象的理念,不是教师通常归纳出来的通过什么表现什么的主题条文,而是作家对生活、对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说史的一个段落的清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这其实也是对清代二百六十多年小说创作的历史评价问题。历史地位清楚了,才有可能对清代小说的各种流派和作家作品作出恰当地评论。我的看法是: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荣期、高峰期和转型期。繁荣,指的是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金圣叹的文学本体论是“诗言志”表现说,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不曾揭示出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本质。其实,金圣叹的文学本体论乃是:技巧即文学,技巧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在金圣叹看来,文学创作是作家文学才华的表现,作家的文学才华在作品中以“文法”的形式体现出来;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表现了什么,而取决于怎样表现,即作家付出了文学才华的多少。金圣叹的这一独特文学本体论,解释了自己评选“六才子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偏好巨大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子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呀?”每次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岔了气。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枯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政治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许多人不断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偏好巨大@林清玄…  相似文献   

10.
王朔可谓当今家喻户晓的一位高产作家,对于王朔的作品,几乎从青少年到老年,可能都会看过他的一两部影视作品,如《我爱我家》、《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红遍整个中华大地。甚至连北大中文系的张颐武教授都说:今天的大众文化其实是王朔和王朔的作品召唤来的。为什么这样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却被大多数作家和知识分子冠以"痞子作家"并成为争议最多的作家呢?他又是以怎样的写作风格去征服广大读者的呢?人们喜欢他作品的原因在哪里?他对中国近20年的文坛又作出了哪些影响呢?为什么他惯用的创作手法会也在作家群中掀起一层层波澜呢?甚至连他面对媒体那赤裸裸的狂言也一度成为了流行语的代言人,而文坛上对王朔褒贬不一的评论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出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坛及文化现象的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丁玲女性立场彻底消失的标志性作品。如果从性别视角切入文本,可以发现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其实是丁玲对于女性命运的一贯思考。这是在作家被基本体制化后,在创作出“重大题材”的作品中潜藏的作家内心深处的无意识表露。这种无意识在黑妮形象的塑造、劳动妇女群像的书写和女性叙事笔法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显露。  相似文献   

12.
科幻作品缔造了一个个不同于现实的、丰富离奇的世界.那么,科幻作品与其他幻想类作品的区别是什么?科幻作家是怎么创作的?"可可豆"们怎样才能写好科幻作品呢?我们邀请到了科幻作家E伯爵为大家精彩解答.  相似文献   

13.
永远支持韩寒。一个人格伟大的作家。一个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一个时代的象征。这是某位网友在韩寒博客中的留言。多么让人震惊的蠢话啊!韩寒?哦,据说是80后作家。但冥思苦想后仍想不出他有什么作品能让他夺得作家称号。  相似文献   

14.
李纯  姚彬 《科技文萃》2004,(3):136-139
画家刘墉和作家刘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我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注意到几乎在您每一个作品的扉页上,都写着"刘墉,作家,画家".画家刘墉和作家刘墉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5.
池莉作品中对知识分子普遍进行贬抑塑造,究其原因,这种创作由知识分子精英意识消解的社会大环境和作家自身创作立场所决定。其实,面对知识分子精英意识落寞的现实,作家与作品从精神深处对其进行理性批判与精神指导才是不朽之举。  相似文献   

16.
一、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现状调查 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地入选小学和中学语文教材,那么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了解的儿童文学作家又有多少?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多少?他们的期盼是什么?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给中文专业函授班本科及其专科的学员(基本上是小学和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中,组织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情况摸底”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80份,回收580份,100%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对人的重要性,大家都能说出几条。读书对于作家来说,更显得重要。阅读对于作家的重要性,就像观看厨师操作之于学厨者,你连厨师怎么在后厨操作都没看过,你怎能当好厨师?没有阅读,作家不知道好作品是什么样子,他怎么能写出好作品?正因如此,所有的作家都重视阅读。我自己这些年,只要有时间,也一直在坚持阅读。作家的阅读,当然首先是阅读本国的经典作品,以便了解本国的文学传统,学习前辈作家成功的经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有这么一个上写作课的例子:上课了,教师先拿出一本装潢漂亮的书给大家看,告诉学生,这是哪一位深得人们喜爱的作家的作品。接着又说,其实当作家也不难,每个在座的同学都能做到,只要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就行。随后教师便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雪白、精致的纸张,让他们各自在上面随便写了点什么,收上来以后也不作评点,只是又给每人的“作品”加上一张好看的封面,用红绸带扎结起来,挂在教室里。这样,这个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本成功的“处女作”了。 乍一听到这个故事时,忍不住笑了起来。这算什么上课?简直是在哄小孩!这些随手涂…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我是一棵树,根在中国 半个世纪之后,重读聂华苓的作品,是希望在学史的洪流底下,倾听那些被淹没的声音。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学,在两岸的学史论述中,对女性作家书写的表述几乎在反共及怀乡学之外,乏善可陈。其实,恰是聂华苓、孟瑶、林海音等常在副刊发表作品的女性作家构成了本时期学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爱玛>是英国作家奥斯丁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它的主题是什么?对当代读者有什么启示?本文分析了作品的"门当户对"主题论."民俗风情"主题论,认为<爱玛>的主题是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不要试图干预他人,更不要试图控制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