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计算5795.5795÷5.795×579.5。(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题)这是一道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关键是弄清乘除混合运算添括号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性质:二数的商乘以某数,等于某数除以除数的商乘被除数。即:a÷b×c=a×(c÷b)。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解题方法:方法一应用乘法分配律。方法二应用上面性质。方法三化成分数计算。解题:方法一原式=5795579.5÷5795×579.5=1000.1×579.5=(1000+0.1)×579.5=579500+57.95=579557.95方法二原式=5795.5795×(579.5÷5.795)=5795.5795×100=579557.95方法三原式=5795.57955…  相似文献   

2.
一、先足符号,再相乘例1 计算(-11/6)×(-11/5)×(-11/4)×(-11/3)×(-11/2) 分析与解: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有奇数个,积为负:负因数有偶数个,积为正.积的符号确定之后,其余运算就与小学的求积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3.
问题:计算1990×198.9-1989×198.8=?这是一道小数乘减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积不变规律和乘法分配律与有关性质,先把两个积改写成具有一个相同因数的式子。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倍数,那么它们的积不变。即:a×b=c,那么,(a×n)×(b÷n)=c或(a÷n)×(b×n)=c定律:(a+b)×c=a×c+b×c或c×(a+b)=c×a+c×b性质:①(a-b)×c=a×c-b×c②a-(b-c)=a-b+c解题方法:先应用积不变规律把两个积改写成具有一个相同因数或应用字母代换数改写成字母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或性质简化计算。解题:方法一:原式=(1990…  相似文献   

4.
[知识导序 ]运算定理、性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 同级运算两级运算有括号的[知识导练 ](一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运算意义各部分名称 关系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 +加数 =和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 -减数 =差乘法一个数 (整、小、分数 )乘以整数 ,是求几个数。因数×因数 =积除法已知两个因素的积与其中一个因素 ,求另一个因素的运算。被除数÷除数 =商互为逆运算一个加数 =…  相似文献   

5.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可以利用乘法与除法,分数与小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把运算或数据进行转化,并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一、把除法转化成乘法例157÷212+27×25=57×25+27×25=(57+27)×25=1×25=25。  相似文献   

6.
第一梯:组织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建立起清晰的圆周率的概念.(教法略)第二梯:运用迁移规律,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首先,启发学生回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这个公式可以表示为:C=πd.  相似文献   

7.
有些整数的运算定律、性质和法则等,对于小数乘法和除法同样适用。如能灵活运用,可获得巧算的效果!例12.5×3.6利用数的分解可巧算:原式=2.5×4×0.9=10×0.9=9例20.8×4.57×1.25运用乘法交换律可巧算:原式=0.8×1.25×4.57=1×4.57=4.57例332×1.25×2.5运用数的分解和乘法结合律可巧算:原式=8×4×1.25×2.5=(8×1.25)×(4×2.5)=10×10=100例41.25×(20+0.8)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原式=1.25×20+1.25×0.8=25+1=26例50.49×99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原式=0.49×(100-1)=0.49×100-0.49×1=49-0.49=48.51例67.5×10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  相似文献   

8.
分式运算由于运用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且运算步骤较多,解题方法灵活,所以容易产生符号和运算方面的错误.现略举几例加以分析,供同学们参考.一、违背运算顺序致错例1化简分式1-3a2b÷3a2b·2b3a.错解:原式=1-3a2b÷1=2b-3a2b.简析:乘除是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答案:原式=1-3a2b·2b3a·2b3a=1-2b3a=3a-2b3a.二、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致错例2计算3-aa-6÷1-3-2aa-6 .错解:原式=3-aa-6÷a-6-3-2aa-6=3-aa-6÷-a-9a-6=a-3a+9. 简析:这是由于忽视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导致的错误结果.分式相加减时,如果分子是多…  相似文献   

9.
一、挖掘速算“基因”,提高计算能力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不仅要求学生计算的正确、迅速,而且要求合理、灵活。为此要引导学生按看(数据特征)、想(运算定律、性质)、变(运算顺序、符号)、算(计算结果)、查(计算差错)五个步骤进行计算。例如,8087-87×360÷60+391一题,要引导学生看到“87×360÷60”速算“基因”,想到乘除混合运算的结合性,利用它来改变运算顺序:8087-87×360÷60=8087-87×(360÷60)这样就可使运算简化。  相似文献   

10.
零与除法     
零和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概念非常重要,而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师必须根据零和乘法、除法的意义列举一些实际例子帮助同学分析和推理。零与被除数。在乘法里已知0乘以任何数都得0,如0×4=0。这个乘法算式中:积是0,两个因数分别是0和4。如果反过来要求0这个因数呢?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而积是被除数,就得到0÷4=0。通过此例可以说明:零是可以做被除数的,零除以一个任何不等于0的数结果都得0。  相似文献   

11.
有理数运算的难点在确定符号,稍有不慎就会出错.现将常见错误举例剖析,并谈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例1 计算:(-6.25)×(-4)-120÷(-15). 错解:原式=25-8=17.  相似文献   

12.
乘法公式是整式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学好乘法公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公式的可逆性解题时,不仅要熟练运用乘法公式,还应掌握乘法公式的逆运用,使计算或化简变得更简单.例1计算1-212%&·1-312%&·1-412%&·…·1-1102%&.分析:本题直接相乘求结果很繁琐,根据各因式的特点,逆用平方差公式,便可化繁为简.解:原式=%1-21&·%1+21&·%1-31&·%1+31&·%1-41&·%1+41&·…·%1-110&·%1+110&=21×32×32×34×34×54×…×190×1110=12×1101=1201.二、注意公式的可变性…  相似文献   

13.
王佳祺 《山东教育》2004,(28):47-48
在小学教材中,教学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积、商变化规律凑整或进行拆因凑整,从而达到使计算简便的目的。那么,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现结合具体实例作一简析。(1)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凑整。如,125×6×25×8×4=(125×8)×(25×4)×6=600000其方法是把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乘,然后再和其他的因数相乘。(2)利用积、商变化的规律凑整。如,75×12=(75×4)×(12÷4)=300×3=90040…  相似文献   

14.
用“加减凑整法”计算两位数乘法 ,比较简便、迅速。其方法是 :两个因数相乘 ,可以从一个因数上减去一个数 ,减去的数加到另一个因数上 ,将其中一个因数减成整十数 ;或将另一个因数加成整十数 ,再把加 (减 )后得到的两个数相乘 ,最后加上原来两个因数与加成 (或减成 )的整十数之差的积。例如 :1 . 86× 67=( 86+7)× ( 67-7) +( 86-60 )× ( 67-60 ) =93× 60 +2 6× 7=5 5 80 +1 82 =5 762或 86× 67=( 86+4 )× ( 67-4) +( 90 -86)× ( 90 -67) =90× 63 +4× 2 3 =5 670 +92 =5 7622 . 83× 76=89× 70 +1 3× 6=62 3 0 +78=63 0 8或 83…  相似文献   

15.
一、盲目从左往右计算病例110+45÷5 ×8=155÷5×8 =31×8=248诊断没有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盲目地从左往右计算。治疗110+45÷5×8=110+9×8 =110+72=182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毕业试题的编配与设计,一要严格遵照修订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二要尽可能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精神,为今后的数学教育能顺利完成由现行大纲向课程标准过渡作好前期准备和正确导向。一、调整计算部分的要求1.尽量降低笔算难度。根据“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为主,笔算乘法的因数是二、三位数,笔算除法中除数不超过二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般不超过三步,分数四则计算中既不出现带分数也不出现分数、小数的混合计算”的教学要求,我们在试题的编配与设计中要尽量降低笔算难度。如,计算下列各题:30×204-20176÷97168.1÷(4.3×2-0.4)(58-14)…  相似文献   

17.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 ,根据题目的特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 ,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下面介绍几种运算技巧。一、凑整法例 1 计算 :- 1 16 - 2 23+445- 513+1 16 - 3 8.分析 :本题六个数中有两个是同分母的分数 ,有两个互为相反数 ,有两个相加为整数 ,故可用“凑整”法。解 :原式 =(- 1 16 +1 16 ) +(- 2 23- 513) +(4 45- 3 8)   =- 8+1 =- 7.二、转化法例 2 计算 :(- 1 23)÷ (- 0 4 )× 34÷ 1 75× 1 6× (- 35) .分析 :本题把小数转化成分数便于约分 ,从而能简化运算。解 :原式 =- (53× 52 × 34× 47× 85× 35) =-…  相似文献   

18.
分数除法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六年制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的计算;并能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打下基础。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不同的是分数除法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法则。为了便于学生逐步理解,教学分数除法时,一般先让学生学分数除以整  相似文献   

19.
在实数的混合运算 ,整式乘、除的解答试题中 ,常有一些概念模糊性试题 ,解答时容易出错 ,现将常见的错误分析 ,总结如下 :一、不按运算顺序而至错例 1 计算 - 2 3 × 0 .2 5 - [4÷ (- 23) 2 × 9+ 5× (- 8) ]错解 :  - 2 3 × 0 .2 5 - [4÷ (- 23) 2 × 9+ 5× (- 8) ]    =- 8× 0 .2 5 - [4÷ 49× 9+ 5× (- 8) ]    =- 2 - [4÷ 4 + 5× (- 8) ]    =37.评析 :此题错解的原因在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乘法前先算乘 ,除在前先算除未用 ,正确答案应为 - 43。二、概念不清而至错例 2 计算 - 2 4+ (3- 7) 2 + 2 4× (- 3) 3 …  相似文献   

20.
问题:计算(1+12)×(1-12)×(1+13)×(1-13)×…×(1+199)×(1-199)=?(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赛题)这是一道分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关键是应用乘法交换律,找出题中和、差相乘的规律。试算(1+12)×(1-13)=32×23=1,(1+13)×(1-14)=43×34=1,(1+198)×(1+199)=9998×9899=1。发现规律:(1+1n)×(1-1n+1)=1解题方法:先交换和、差因数顺序,再用规律巧算。解题:先交换和、差因数顺序,并把符合规律的两个因数写成一组。原式=(1-12)×(1+12)×(1-13)×(1+13)×…×(1+198)×(1-199)×(1+199)=(1-12)×(1+12)×(1-13 )×(1+13)×(1-14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