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壤氮素矿化是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素是决定烟草产量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氯离子对农作物生理作用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代研究结果,作者把氯离子对农作物的生理作用归纳为:参与光合作用,调节气孔运动,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左右酶的活性及激素的含量,增强作物对某些病害的抗性,促进土壤氮素矿化和抑制硝化作用,以及提高豆科作物根系结瘤固氮等7个方面,并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网络环境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着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创新性地构建网络环境模型。首先,对网络环境的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然后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环境,构建模型的流图,用方程式编辑器写出系统动力学方程;最后由实际问题出发,对不同的假定常量值模拟环境下的输出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中国网络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对Acinetobacter lwoffii ChI-06合成几丁质酶抑制剂的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菌体生长、抑制剂合成及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该菌体合成抑制剂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模型值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氯离子对农作物生物作用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伯华 《科技通报》1995,11(3):175-179
根据近代研究结果,作用把氯离子对农作物的生理作用归纳为:参与光合作用,调节气孔运动,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左右酶的活性及激素的含量,增强作物对某些病害的抗性,促进土壤氮素矿化和抑制硝化作用,以及提高豆科作物根结瘤固氮等7个方面,并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营养盐-浮游植物-碎屑(NPD)结构的生态系统模型,结合表征水体中有机物质浓度的生物化学碳化氧需求(CBOD)变化过程和溶解氧(DO)变化过程,建立了二维生态水质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了两个子模型,即水动力学子模型和生态系统动力学子模型。生态水质动力学模型的主体部分为有源项的对流扩散方程,生态系统动力学子模型即为该对流扩散方程的生态源项,为了求解生态水质动力学模型中的水动力因素,该模型耦合了二维水动力学子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同步求解。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玻璃网室盆栽和水培条件下属间远缘杂交种远诱1号(Oryza(C3)×Sorghum(C4)之稳定后代)、远诱1号的母本圭630(C3)、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C3)对不同氮素条件的形态、农艺和生理上的反应.结果表明,远诱1号(YR)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显著地高于圭630(GU)和汕优63(SR);氮素敏感性按以下顺序递减:SR>YR>GU.YR的经济产量以及其他各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其母本GU及对照SR,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YR的旺盛的物质生产能力及更合理的光合产物分配.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损伤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立峰  朱向荣 《科技通报》2003,19(2):136-139
假定应力主轴与材料主轴重合,并在加载过程中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水泥土的损伤模型,提出了针对水泥土的损伤演化方程;对水泥土进行无侧限压缩加-卸荷试验,确定了水泥土损伤演化方程中的参数,对其进行了试验,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杨秀石  毛明海 《科技通报》2003,19(3):256-259
在分析浙江省小流域治理基础上,指出了小流域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主要体现在构建土壤流失方程、参数的选择和治理模式的研究进展;RS、GIS、GPS技术对水土流失的定量计算、图形分析有了新的突破;水土保持的新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适用于中尺度系统研究的位涡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推导绝热、无摩擦大气方程组,讨论了新方程组的特点;新方程组中,位温 显式出现在动量方程中,有利于探讨倾斜的等熵面(等位温面)对中尺度系统发生和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此新方程组,推导出适用于中尺度系统研究的新的位涡方程,新位涡方程突出的特点是,与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散度项显式出现在方程的右端;这为研究中尺度系统演变过程中,辐合、辐散效应对系统位涡收支的影响、进而研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热、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有机碳源添加对不同C/N比有机物料氮矿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掺混不同C/N比有机物料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进程,及有机碳源添加对其的影响。培养 30周的结果表明:掺混大豆粉的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最快,在第 30d时达到最大;掺混玉米秸粉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最慢;有机碳源的添加明显抑制了有机氮的矿化进程,但这种抑制作用只是暂时的,最终将以有机氮的矿化分解为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12.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一个环境问题。植被与土壤是土地荒漠化研究的主体,综合分析植被与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于研究干旱区、半干旱区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3年8月蒙古高原乌兰巴托-丰镇草地样带植被与土壤调查数据,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高原乌兰巴托-丰镇草地样带上,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类数量、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土壤砂粒百分比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形态;土壤相对干旱、土壤盐渍化程度轻,蒙古国境内土壤以中性为主,中国内蒙古境内土壤以碱性为主;蒙古国境内的草地样方出现灌丛的现象比中国内蒙古境内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国草地退化相对严重;蒙古国境内土壤全氮极贫乏、中国内蒙古境内土壤全氮相对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内蒙古境内相对发达的农业开发和人类活动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植被恢复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土壤质量变化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土壤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2/3。要保障粮食安全,只能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土壤质量便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就成为必然,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我国主要耕地土壤质量已有很大变化,东北黑土土壤肥力普遍下降,其他区域总体上虽有提升,但也存在着养分非均衡化,变异较大,大面积酸化,土壤污染加剧趋势明显等问题,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要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大土壤监测力度,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消除土壤障碍,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利用效率,防止土壤污染和对环境带来冲击,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且土壤质量不高, 中低产田占2/3。要保障粮食安全,只能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土壤质量便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就成为必然, 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 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研究表明,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 我国主要耕地土壤质量已有很大变化, 东北黑土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其他区域总体上虽有提升, 但也存在着养分非均衡化, 变异较大, 大面积酸化, 土壤污染加剧趋势明显等问题, 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要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加大土壤监测力度, 摸清家底, 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消除土壤障碍, 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利用效率, 防止土壤污染和对环境带来冲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及其动态研究——以开封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乡结合部是位于中心城市区与外围典型农业区之间,具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征的过渡带。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维持作物生产能力,保持环境质量及促进动物健康的能力。以开封市为例,在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参数,修改内梅罗公式,对其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整体质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质量进行评价,于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作对比,探讨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因其土壤质量变化的原因,提出维持和提高开封市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干扰对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已遭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土壤退化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沼泽土、泥炭土向草甸土、风沙土退化演替;土壤肥力下降,尤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若干扰情况下,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略有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在强干扰情况下,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下降,全钾含量上升;泥炭腐殖酸含量减少,分解度增大,土壤PH值增加,含水量下降。人类疏干沼泽、过度放牧等活动是沼泽土和泥炭土退化、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水稻土SOM含量高光谱模型的母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清  周斌  张杨珠  王人潮 《科技通报》2004,20(6):471-475
以青紫泥(BlueclayeyPaddysoil,BP)和红黄泥(RedPaddysoil,RP)为例,研究发育于不同成土母质的水稻土SOM含量高光谱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发育于河湖沉积物的BP与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RP,因为土壤中所含粘土矿物的不同,加上有机质组份的差异,其SOM含量高光谱模型具有母质的独特性.无论以反射系数为自变量或是以反射系数一阶微分为自变量,BP与RP的SOM含量高光谱模型在模型所包含波段的个数和位置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陈永瑞 《资源科学》1995,17(2):46-51
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木荷阔叶林下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和腐殖质酸(胡敏酸、复里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的湿地松纯林,由于凋落物较少,且分解能力较慢,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和木荷阔叶林内的凋落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反射光谱特性、探讨该区土壤参数光谱速测方法,利用地物高光谱仪室内测定松嫩平原农安县主要类型土壤的光谱反射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参数与土壤光谱反射率及其数学变换形式的关系,并得到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⑴ 有机质是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区域(母质、气候等)的差异,即使同类土壤的反射光谱特性差异也很显著;⑵ 铁对松嫩平原农安县主要土壤的反射率光谱特性的影响较小;⑶ 基于反射光谱特性的有机质含量模型可以用于该区有机质含量的速测;⑷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总氮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可以部分揭示土壤总氮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