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丰子恺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独具特色,究其原因在于其艺术创作与对童真的追求、对佛理与艺术的探求密不可分,其中又以"童心"为最根本之要素.丰子恺屡屡自称"儿童崇拜者"、"老儿童",因此应从童真之心入手分析其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丰子恺对童真的向往深受佛禅追究本性本心的感染,继而与他作为"现代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对艺术"真"的追求相契合,最终形成其散文真淳自然的艺术风格及真即善即美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佛缘、人生与艺术表现——论丰子恺的散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的散文,因其多染有佛性淡泊超世、旷寂空渺的精神,既不能在国难日趋深重的二三十年代走红一时,在以闲适为小品文时尚的后工业时代,同样未能象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那样被人不断翻炒。但早在四十年代,丰子恺的散文一被迻译日本,丰子恺本人即被日本的文学家誉为“现代中国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这种极为悬殊的品评,除却当时具体的国难家境不同以外,主要在于丰子恺对宗教佛性与哲学、艺术、人生等关系的认识同一般人迥异其趣。事实上,丰子恺的散文中的佛性更多的应是哲学的佛性、艺术的佛性,而这点却是最容易被日本国人理解与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早期散文多愁善思,率真之气与空幻之感相交织;三十年代社会人生与艺术、宗教的综合作用使他的散文显得自然和易真淳隽永;建国后的散文增添了明朗喜悦的色调,晚年的散文趋入浑朴深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丰子恺先生的创作可谓独树一枝,是为数不多的“艺术家的散文”.纵观他散文创作所经历的三个时期,总是与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发展共进的.其散文在艺术特色上,更是风姿独俱,异彩耀空.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对这位艺术大家的散文创作,做一简析.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集作家、画家、书法家于一身。本文试从美学角度探讨其散文艺术的美学特征。即从丰子恺散文独特的形象性、社会功利性,画家独具的构思方式、结构,象征物丰富的意蕴,优美的语言等方面做了较具体深入的析论。  相似文献   

6.
丰子恺一生散文作品众多,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风格.他在抗战时期的散文,内容丰富,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又不乏从容与恬淡.此与同时代作家相比,显得十分引人注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抗战大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他思想意识和艺术主张对其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是一名独具特色的漫画家,漫画思维作为一种潜在的思维习惯影响了他随后的散文创作,本文就文学与绘画汇通的渊源谈起,力图从漫画思维到散文思维的转换上更为全面地诠释丰子恺散文.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观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崇高人格的重要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丰子恺的艺术教育观内涵、丰子恺艺术教育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人文科学定位和教育意义、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以及优化丰子恺艺术教育观融入初中美术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了丰子恺艺术教育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随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文章从丰子恺散文创作不同的阶段入手,把握住他散文的独特风格,以此观照丰子恺的人生,从而领悟其散文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作品拥有广大的读者,无论是自然隽美的散文,还是别具风格的漫画,都以较为深刻的思想哲理和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被读者所喜爱.丰子恺先生所以能做到这样,是与他用以指导创作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系.纵观丰子恺先生的一生,其所持的艺术观尽管比较复杂,但只要与他的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考察,最重要的有两条,即艺术的大众化和艺术的现实化.丰子恺先生在提倡大众美术时这样说:“在杂志上发表大众美术的画,其实只给少数的知识阶级的人看看,大众是看不到的.大众看到的画,只有街头的广告画和新年里的‘花纸’”(按“花纸”即年画.)“可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涉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特别是在对故乡人事的回忆和描摹的散文以及在抗战时期逃难桂林的见闻日记里,丰子恺以清新趣味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民情风俗画卷。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民俗文化元素具体体现在,通过对饮食、方言俗语、人物称谓、岁时节日、信仰与禁忌等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构成他的散文的一些主要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营造环境氛围,体现作品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陈邑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3):54-56,60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史上独具魅力的散文家。其散文散发着哲学家的气质,闪耀着生命和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作者的情志与追求。本文试从现代生命哲学入手,探索其散文这一隽永的生命意蕴。其生命意蕴体现为:探求生命本质;倡扬率真个性;坚守艺术人生;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早期的美术理论家丰子恺针对当时"崇西抑中"的潮流,对"中国绘画思想"作了精辟的研究,这篇作于1930年的论文极力推崇东晋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对他的"神气、骨法、用笔、传神、置阵、模写"等六个要素的内涵深入分析,特别指出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对后世中国写意绘画的深刻影响,对今天的当代美术创作仍有指导意义。"艺术兴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应该把丰子恺的艺术思想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集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丰子恺先生,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理念,并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在地理科学教学中,传承和创新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丰子恺所提倡的大艺术教育观,面向大众、反映现实的艺术教育内容以及顺乎自然、发乎童心的艺术教学原则,不仅在中国近代艺术教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艺术教育的实施也有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丰子恺高扬儿童崇拜的大旗。他的童心观的内涵有二:去伪存真、"真"为核心;善为基础、真善统一。前者又包括两层涵义:自然之性与真率之趣。自然之性是"真"的本质特征和理念形态,真率之趣是"真"的外在表现和践履形态,二者互相诠释,统一于主体的"人"。后者则显示出丰子恺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坚持真善统一,在动机上欲以启蒙价值观立五四"新人"。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美学思想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的融合,且他始终以人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目标。但丰子恺对传统文化缺乏批判、革新精神,并且作为艺术教育实践家的他总是把艺术的社会美育功能过于夸大。这里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环境影响。丰子恺美学思想给我们当代美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教育上,丰子恺以艺术普及作为“入门之道”,以“纯正之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二者共同引导大众走向审美的人生,首先迭致“器”的层面的生活美化即生活艺术化,进而实现“道”的层面的精神提升即人生艺术化。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的散文,处处可见其对家乡风俗的描写。通过不同的篇章,作者把自己家乡的一些特有的风俗绘成了一幅长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试从有关节日的风俗描写,生病时的风俗描写,休闲娱乐的风俗描写,及其他方面的风俗描写等几个方面,对丰子恺散文艺术特色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