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观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学功利主义如载道观、言志观形成了冲击,影响到中国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康德美学思想中审美的无目的与有目的、理性与形象、内容与形式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的统一便在于“美的理想”。这也对中国文人学者形成很大影响,使他们既坚持文学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又主张其社会功用性,并力图在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檀香刑》以文学的方式探讨了权力如何通过暴力得以施行,从而实现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反思。权力的暴力形式直接而集中的体现是刽子手赵甲,权力的反抗形式的集中体现则是农民孙丙为首的义和团,莫言通过这两种力量的较量,探寻拯救民族孱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急需进行改革,以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发展之路。为此,首先在理论上需要明确通识教育的理念、目标以及课程构建的原则;其次,在实践中应配置好课程模式,设置好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丰子恺高扬儿童崇拜的大旗。他的童心观的内涵有二:去伪存真、"真"为核心;善为基础、真善统一。前者又包括两层涵义:自然之性与真率之趣。自然之性是"真"的本质特征和理念形态,真率之趣是"真"的外在表现和践履形态,二者互相诠释,统一于主体的"人"。后者则显示出丰子恺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坚持真善统一,在动机上欲以启蒙价值观立五四"新人"。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所谓的艺术教育,在意义上约同于广义的美育。他直接参与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实践,其丰富性和长期性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可谓无可出其右者。他以艺术家和一线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开创了学校、期刊、书籍“三维一体”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他的大众艺术启蒙教育既带有基础知识的传授之意,也带有新思想的传播之意,其直接目的是立人,最终旨归是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世纪里,对通识教育进行反思与深化仍是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未竟之业。对我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之路的探索,可在参考世界知名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配备、评价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教育上,丰子恺以艺术普及作为“入门之道”,以“纯正之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二者共同引导大众走向审美的人生,首先迭致“器”的层面的生活美化即生活艺术化,进而实现“道”的层面的精神提升即人生艺术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