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突破了以课程教学和班主任负责制为主的学校德育实践框架,将教书育人的教师责任体现到了学校教育实践之中。中小学德育导师制让学校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其本质是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成功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参与及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突破了以课程教学和班主任负责制为主的学校德育实践框架,将教书育人的教师责任体现到了学校教育实践之中。中小学德育导师制让学校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其本质是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成功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参与及表现。  相似文献   

3.
幸福教育是以教学、德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培养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努力创造幸福、充分享受幸福"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其中,德育课程教学由于其自身内容的思想导向性特点,决定了它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平台。以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幸福教育,是作为整体的幸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师德育能力在微观世界关乎课堂育人质量,在中观世界关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在宏观世界关乎立德树人、人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进程。新时期,中小学教师高水平专业化德育能力已经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最深沉、最基础的价值支点和动力源泉。教师德育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时代性,承担着塑建学生道德生命、价值世界和伦理能力的育人功能。审视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德育能力,存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脱节的事实性弱化态势,造成深层次教育隐忧。基于教师专业伦理的资源供给、课程育人与教育性教学的时代优化、教师学习力与研究力的动力激活,应当成为教师德育能力专业发展的纾困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彰显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这正是新课程昭示其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德育课程改革呼唤德育理念的更新,对德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德育观念,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使之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相一致,这是每个德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德育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品德教育目的观、学习观和教师角色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德育课程成为学习的重要课程。幼儿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对幼儿的教育应引起教师及家长的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强调以人文本,对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契机"与"情境"是幼儿德育课程的重要资源,其广泛存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中专德育课程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德育教师应该有着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坚定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政治方向,能够及时理解和把握时代脉搏,做到与“势”俱进,才能让德育课程成为与时俱进,乐于为学生所接受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容易发生各种教师预设之外的教学问题,对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德育的契机,变"意料之外的教学问题"为"德育教学资源",有效开展课堂德育.使课堂教学中生成事件成为德育工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课程为载体,建构新型生态德育关系,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学校德育对立德树人的现实遵循。然而,当前中学德育课程却出现"反生态"的现象:课程理念与目标违背生态位原理,课程内容与组织割裂整合式观念,课程实施与评价背离协同化理念。在生态整体主义的视域下,生态整合式德育的课程理念凸显"道德人"的培养,课程内容聚焦"泛关系"的性质,课程实施强调"多样化"的方式。因此,建构中学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必须着眼认识层面、实践层面与制度层面,要厘清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的生命、生活与生态的价值向度,明确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德育主体的圆融互摄关系,将课程制度建设作为建构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学校德育改革,应该是范式性的而不是程序性的,是系统性的而不是单一性的。走出德育还原论的困境,以整体主义指导整体德育应成为一种新的德育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整体德育既是一种观念范式,也是一种实践范式:一要目标重设,将培养"整体的人"作为德育目标;二要内容重整,生成"整体教育";三要课程重构,形成"整体课程";四要主体重建,培养"整体教师"。整体德育作为一种复杂性、系统性、非线性的德育范式,为未来德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教师德育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研究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德育能力研究既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又能推动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化.教师德育能力研究应该从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学校德育任务、德育特质、德育实践中各个主体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要求和认识等方面展开,并建构教师德育能力素质模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会议再一次提出“德育专业化”问题,引发了专业人士的热烈研讨.这一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大讨论,使德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德育课程的师资要求、德育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和德育教师专业上升空间三方面,来论述德育教师走向优秀与卓越的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14.
王嵩 《四川教育》2020,(6):32-32
教育部2017年8月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当前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说教式、形式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被忽视,使教学与德育成为“两张皮”。其实,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润物无声,需要教师将德育巧妙隐匿于日常的教学中。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实现“课程育人”。数学课程也是德育课程之一。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5.
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按照课程的类别,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三类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等德育因素,使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巨大...  相似文献   

16.
活动性德育课程对于高校德育具有极大的价值,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具有学科性德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主要的教育形式。高校活动性德育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灌输"曾与教育、德育等词通用,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的相似性是其成为教育隐喻、德育隐喻的重要条件,也是其在教育中盛行的原因.本文试图探析灌输隐喻的在教育和德育中的演变,并分析其最初的合理性和之后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将摒弃道德灌输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8.
通用技术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发现通用技术学科的德育价值,进行学科德育要素设计是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学科德育的前提.以苏教版必修教材为例,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包括:挖掘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德育要素,构建通用技术学科"5+X"德育范畴;实施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教学,设计系列挑战性任务;提升通用技术教师德育素养,发挥教师德育价值等.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科学设计德育要素,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德育知识是对德育本质和青少年品德教育的认识以及学校德育经验的描述.德育观念是德育知识积淀的结果,主要包括主体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教育、情境德育和整体育人等.德育智慧则是德育知识与能力素养的一种综合反映,涉及知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三方面.德育知识、观念和智慧共同构成现代教师的德育素养,而德育素养是教师或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作为课程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具有进行德育的天然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如何在语文课堂教育中渗透德育,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德育的积极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