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王建林 《广西教育》2014,(42):125-126
国家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问题一向重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已上升到政策层面。在进行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帮扶工作中,需要我们从政策层面上提高认识,从技术教育上进行帮扶,从教育资助体系上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规模较大,影响着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亟需得到解决。实施教育服务是有效帮助农村弱势群体的手段之一。高校成人教育以其自身资源、地位优势日益成为成人教育众多机构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门,高校成人教育在服务农村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农村弱势群体将成为高校成人教育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4.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的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5.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6.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7.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8.
黄如兰  唐玉凤 《职教论坛》2007,(11S):34-36,64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9.
受重大疫情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这推动了学校管理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基于此,研究者采用访谈法,探索在发生公共危机事件的特殊时期,学校管理在全面信息化下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信息化时代的学校管理在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推动家校合作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会带来存在例外事件的决策短板、模糊工作和生活界限、缺少深度情感交流、产生资源和能力弱势群体等挑战。对于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者需要启动重大例外事件线下交流机制,帮助教师明晰工作与生活界限,加强与教职员工情感交流,并注意针对弱势群体开展信息帮扶。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弱势群体学生日渐增多,但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帮扶人员力量单薄等问题。为此,应尽快健全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帮扶合力和建立帮扶工作队伍主体网络等,以使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受到应有的关照。  相似文献   

11.
张文红 《考试周刊》2007,5(33):157-160
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即"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受到关注,而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问题即"第一公里"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已经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本文针对贵州农村信息化队伍和资源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如何解决好"第一公里"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提出了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整合信息资源、拓宽传播渠道等七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信息资源建设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出发,全面建设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大力整理与开发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势、构建网上学习环境的重要条件.信息资源的建设与课程整合有利于推进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乡教育信息化资源均衡发展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投入和信息化环境应用相对不足.教师队伍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同时缺乏系统、科学的建设观念。对此.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多层次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体制,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图书信息资源的整合趋势入手,对整合图书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基础工作、技术手段分析,研究现代图书资源数字信息化,集成化,标准化整合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是指为了打破地理和物理的限制,降低人力、财力、时间等帮扶成本,促进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的精准对接,更大范围内实现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供给配置,为精准识别帮扶需求、精准选择帮扶资源、精准评价帮扶成效等帮扶工作提供跨越时空、资源高效整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创新应用,推动形成跨区域、跨组织、跨学科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施策和精准评价的“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机制,从而形成教育帮扶“自上而下”行政推动和“自下而上”自发创造的合力和可持续、深化发展的教育精准帮扶生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档案信息化逐渐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构建档案信息化体系,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信息弱势群体是指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化的作用,而在社会中凸显出来的一种在信息拥有与利用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地位的信息贫困人群。从人口学的角度分析,信息弱势群体的人口特征主要是残老人口典型化、女性人口偏高化、农村人口普遍化、低文化人口突出化、差就业人口多数化、低身份人口显著化、低收入人口集中化。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弱势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般意义的弱势群体,只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他们又增加了一个信息贫乏的弱项而已。  相似文献   

18.
蔡成芹 《职教通讯》2011,(11):45-48
重视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给予农村弱势群体必要的政策支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再教育,提升其人力资本,增强其就业能力,以便可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这就要求成人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套恰当的培训策略是十分之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较差,表现为幼儿园领导课程管理水平有限、教职工对园内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较弱和课程资源利用能力不足等方面。农村幼儿教师网络信息素养的高低将会影响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建设。通过开设专业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有效利用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建立区域内课程网络服务平台等途径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网络信息素养,有利于农村及偏远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搜集与整合。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较差,表现为幼儿园领导课程管理水平有限、教职工对园内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较弱和课程资源利用能力不足等方面。农村幼儿教师网络信息素养的高低将会影响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建设。通过开设专业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有效利用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建立区域内课程网络服务平台等途径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网络信息素养,有利于农村及偏远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搜集与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