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小梅 《考试周刊》2014,(63):20-2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机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并不是专题研究客家文化,而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现象,洞察负载它的客家民系的社会,让学生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层次性和历史纵深感的认识。连城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它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地域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把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以"课本"为唯一教材的狭隘理念,彻底打开"校园文化"和"课程资源"的传统教学资源大门,树立全新的大语文观,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部门大力倡导新课改,大力开发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育可以说注入了一笔活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要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各方面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应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客家土楼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近年来,我校已成功地挖掘开发地方课程,让土楼文化走进课堂融入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此为契机,笔者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土楼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语文教学。一、巧用土楼楹联课件,服务识字写字教学俗话说:"字如其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地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引入地域文化资源,要创造性地组织学生的活动,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资源。我校地处苏南鱼米之乡,丝绸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点显著。近年来,我们在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刘云 《教师》2010,(3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对"小学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资源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融为一体. 一、开发:把目光投入乡土资源中 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开发,为学生搭建将课本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教师只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留心开掘,从生活中我们就能获得无尽的语文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在交际交往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在"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践行"中形成的。我们要将"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融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明确四个目标:让表达生动起  相似文献   

8.
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赣南地区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客家文化,对于改变高职语文教育困境,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李英 《生活教育》2008,(12):53-54
作为母语.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在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的家乡余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辉的革命斗争史、美丽的自然风光、飞速发展的建设成就,是一份极好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十分重视乡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的家乡建平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辉的革命斗争史,美丽的自然风光,飞速发展的建设成就,是一份极好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十分重视乡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9,(4):16-20
客家匾额资源丰富,折射出客家人的精神价值追求,蕴含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客观辩证地看待匾额所体现出来的传统价值观,也应结合时代特点让客家匾额文化精华得以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弘扬客家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首先要钻研教材,挖掘文本资源,活用教材,抓好每一个训练点,让课本的每一个训练点都成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例子",成为教师利用和开发的"引子"。其次要开发并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以及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另外还要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语文课堂天地宽!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离不开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强大的应试教育"绑架"了本色语文。当下,很多学生只知道"从书本上学知识,到试卷里要分数",对周遭的一切无比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语文课程资源单一,学生知识素养单薄,更遑论视野与能力。通过多年实践,我在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探索并实践了乡土文化资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法、途径与实施原则。一、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与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巨少杰 《甘肃教育》2020,(5):162-16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风俗民情、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话题等都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都蕴含着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竭尽全力开发,积极利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乡土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帮助充分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既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又能让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语文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应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处在课程改革之中,也就是处于实践之中。机会机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直面教材,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经验,重视开发课内外语文的资源,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借助文本资源,让学生课内"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这样的要求出发,我们应广泛涉猎、搜集和掌握教材外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其与教材创造性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教材外的资源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何让它们走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几经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还是刚刚拟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服务。一、立体化开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课程设计者在研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人生体验有机融合。第二个层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我们的课程实…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和精髓,是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以及爱国情怀的重要依托。因此,传统节日不仅应该被"请"进课堂,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该将其深刻的文化价值落到实处。而在教学实施方面,则强调应"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在实践中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是当代社会给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