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深刻理解有关概念的本质区别;注意概括分析,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迁移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大量的正迁移的同时,避免负迁移的产生,有效地利用迁移法提高数学概念教学质量。“为迁移而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学好数学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因此,把握数学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本文从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知识迁移的理论、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3.
迁移理论综合了教育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迁移教学是在新情境中利用旧知获取新知,有助于打破灌输教学的僵局。在数学课堂中运用迁移理论可以综合贯通数学法则、数学原理及数学概念等知识点,强化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促使高职学生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等抽象性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培养经验概括与知识概括能力。本文探讨了数学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策略,旨在让高职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与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式,会给新知学习带来负迁移,干扰思考的进程,为数学概念的学习制造困境。因此,要从教学实践入手,有效抑制小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式带来的负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情境下,针对传统教学对该阶段迁移的忽视,对迁移如何促进生成,怎样以迁移来促进学生的生成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数学概念教学绝不仅仅是概念本身,它处于学习的起始阶段,如果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迁移能力,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积极迁移,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探究能力,促进数学素养和价值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在解题过程中,为求解和情境A中与某一知识点有关的问题时,通过与之存在共性的情境B中的若干知识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迁移。心理学家E·L桑代春认为迁移的对象包括概念、方法、普遍原则和经验上的基本事实。迁移的前提是共性的存在,它是以脑神经联结作为其心理基础。迁移并不都是能够自动实现,应逐步培养学生能发现和依据事物间的共性因素,运用对照、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再经联想、类比或归纳、演绎,从而实现数学对象的迁移。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迁移的过程。数学知识的迁移,从形式上看一般可分为纵向迁移和…  相似文献   

7.
原有的数学学习对后继的学习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更新理念,直面学生的负迁移;了解学情,收集负迁移素材;加强策略指导,让概念教学更深刻,则能使教学精彩纷呈,达到良效。  相似文献   

8.
数学联想是知识学习与数学庭用的重要思维形式,结合数学教学实际,从联想产生的思维迁移的两类作用,阐述了教学中数学联想迁移及其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9.
注重学生知识迁移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原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知识迁移原理的应用,从五个方面把握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正向迁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类比迁移指运用熟悉的方法解决陌生的问题,即利用已有的经验应对新的困难,是数学学科常用的问题解决思路.新知的学习往往基于旧知的重构,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对类比迁移的理解较为片面,因此教师应对其施以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概念教学作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手段,而数学知识、概念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类比迁移思想的应用提供了养分充足的土壤.文章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类比迁移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注重数学学习迁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有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方瑛 《考试周刊》2012,(2):60-61
迁移理论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具有相似性是产生负迁移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重视迁移作用、完善迁移理论,合理运用迁移规律有效地指导教学是一个需要反复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本文结合大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所常见的负迁移现象,着重分析了数学教学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的看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概念的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 ,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所谓“烧中段”的问题 ,我们过去的教材和课堂教学中 ,讲授一个数学知识 ,往往忽略了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忽略了它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其他知识和学科的联系 ,把概念孤立起来 .这种教法的结果 ,使学生对概念只会死记硬背 ,获取的知识不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缺乏迁移的知识则无法变为能力 ,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如果我们的教学中能够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 ,以及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知识迁移理论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知识相似性的新概念,并根据相似性概念介绍了数学中知识迁移的操作方法.从知识结构上分析数学中知识迁移产生的条件,进行了数学教学方法的新探索.同时引入了从数到物质的变换思想,为迁移过程从低级到高级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类比迁移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类比迁移在概念教学、定理教学及解题思路中的运用,从而实现知识结构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习迁移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联想、想象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利用典型例题以点带面,通过变式训练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重视概念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自然升华;深挖教材中的综合知识点,创设跨学科的综合题加强学科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任何学习过程本身都可看成是一个迁移过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若迁移理论切实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迁移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重点讲述在数学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迁移"这个概念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综合、创新性地提出应该从9个维度去理解、厘清"迁移"这个概念——数学中的迁移,并不仅仅是学习者将"先验因素"移动到新情境中(或另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移植"。同时,提出了"自体迁移、异体迁移、逆向正迁移、顺向正迁移"等概念,并总结出了"‘全景式数学教育’使用‘迁移’功能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享了"负迁移的破解——‘垂线’教学案例片段""跨学科、跨领域的顺向正迁移案例""逆向正迁移案例"三个非常经典的全景式数学教育"迁移"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9.
迁移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努力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同时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减少负迁移的产生,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吴艳 《黑河教育》2012,(7):32-32
迁移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种迁移的规律,注意发挥学习中正迁移的作用,就有利于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