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乡村小学如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基于实际,构建了“劳以致远:新时代乡村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究。学校研制“三维”目标体系,指向新时代新思想;构建“三级”教育内容,指向新时代新使命;创设“三条”劳动教育途径,指向新时代新能力;创建“三展”教育评价,指向新时代新希望。学校的劳动教育循序渐进式推进,教学质量实现螺旋式上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品质得到了跟进式培养,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校园内实现高质量劳动教育,制订一套既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又能适应学校整体发展的实践模式是值得思考的话题。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校园、家园、田园、社园(社会实践园)”构建“自理的快乐、角色的担当、职场的体验、农场的垦殖、创造的智慧”课程,打造融通式劳动教育校本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明晰劳动教育的目标、构建劳动教育的框架、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评价形式,促使劳动教育更科学有效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五育并举”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劳动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教师要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重要基础。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平台,能为劳动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契机。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劳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提出了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劳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有机融合,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能力特点,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重在夯实基础,以各种动手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打好学生爱劳动的底色。本文立足实践活动,从三个方面探究劳动教育新路径:搭建实践平台,开拓劳动教育路径;开展实践活动,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完善评价标准,增强劳动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生教育”理念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以生活教育为目标,以生存教育为基础,以生命教育为根本。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来确定劳动课程内容,通过生存课堂、生命课堂和生活课堂促进三生教育、劳动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在劳动中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进行前提性反思,即什么样的劳动才具有立德树人之功能。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以“真正自由的劳动”为逻辑前提,规制出“美”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社会性、实践性,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供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增加创造性、协作性的劳动供给,不断提升劳动教育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7.
盛菁  程伟 《教育文汇》2023,(8):33-35+52
随着“五育并举”的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受到了中小学校的普遍重视。落实小学劳动教育,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在“三园”(校园、田园、家园)联动中,系统建构劳动教育实践载体;在“三向”(思政方向、课程导向、“双减”指向)指引下,精准开掘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在“三单”(内务清单、种植清单、烹饪清单)评价中,科学考量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进而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劳动育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劳动课程标准历经起步、完善、中断、全新发展的历史阶段。利用文本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劳动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劳动课程标准在劳动课程目标表述、教学内容说明、课标结构编制等方面呈现多样变化。当前,我们应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化(2022年版)》的指导下进一步更新小学劳动教育理念,同时要在把握小学劳动教育内在规律基础上继续思考新时期小学劳动课程目标、劳动素养分要素的培养、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以及“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劳动教育等系列关键问题,努力在紧抓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主要矛盾基础上建设高质量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常生 《甘肃教育》2024,(2):37-41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通过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并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德智体美”四育并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独立“劳育”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课程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当前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面临多重挑战:宏观层面,劳动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龃龉;中观层面,劳动教育与传统智育相冲突;微观层面,政策制定与落地实施相脱节。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是“关于劳动的教育”,也是“通过劳动的教育”,还是“为了劳动的教育”。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把劳动作为教育内容,要坚持体力、智力、精神相结合;把劳动作为教育手段,要坚持新兴劳动形态与经典劳动形态相辉映;把劳动作为教育目标,要坚持社会发展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相统一。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体系架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全程坚持问题导向与价值引领。课程性质方面,必修与选修相辅相成;课程样态方面,显性与隐性相得益彰;课程形式方面,理论与实践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1.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部分 ,对此 ,必须开展小学生劳动素质评价。1 评价的目的与内容1 1 开展小学生劳动素质评价的目的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 ,以促进小学生素质综合发展、整体提高为目标 ,以小学生劳动素质评价为杠杆 ,调控学生身心发展全过程 ,调控教师的观念与行为 ,调控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行为 ,规范劳动技术教育 ,引导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1 2 小学生劳动素质评价的内容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和省编小学劳动课教材 ,在调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劳动教育应顺应高等教育阶段需要,以人格教育为目标,成为一种“美丽”体验。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仍面临“外在化”“规训化”“去身体化”“去真实化”“碎片化”等困境。为赓续劳动育人的精神命脉,需要践行教育者在场、教育场域泛在、融入集体之中、劳动行为“真题”“真做”、劳动体系整体性等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4.
柳友荣 《教育文汇》2024,(2):21-25+55
劳动教育的整体性可以分为连贯性、统一性、协调性,理解“整体性”,要从劳动教育的五育并重、全面发展的“宏观视野”,劳动教育各类活动的“中观视域”,以及劳动教育目标达成的“微观层级”展开。因此,劳动教育设计的系统性、目标的整体性、过程的完整性、体脑结合的综合性和劳动体验的优化等五个方面是全面理解劳动教育“整体性”的着力点。整体推进劳动教育需要兼顾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统筹“劳育课程”和“课程劳育”、尊重学段特点,落实“进阶性”以及“家”“校”“社”协同一体。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通州湾分校(南通市通州湾第一实验小学)以“三爱(爱祖国、爱探索、爱表达)三有(有爱心、有格局、有本领)”为素养目标,从种植历史、种植技术和种植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将“耐盐水稻”课程与学校全学科教育进行融合,构建具有地域特色且符合学生特点的“耐盐水稻”校本化课程,建成教学做合一的具有较强场景性、体验性、价值性的耐盐水稻课程基地,引领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夯实劳动根基、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获得劳动情趣,从而提升办学品质,实现以劳育才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劳动教育是培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而言。文章重点聚焦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策略,实现劳动教育的幼小双向衔接,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范畴,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为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劳动周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小学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基于“金石篆刻”校本特色项目,结合劳动课程公共项目,围绕“金石巧匠,劳动聚能”这一主题,合理设计劳动周的形式和内容,集中呈现劳动教育的成果,并做好劳动周的评价反思,形成“劳动周”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有劳动无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是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逻辑定位以及“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或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就是要让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诸素养的培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关联。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因而应当与日常教育生活建立全面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或者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命题的确立,不仅对纠正“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偏颇,而且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防止“反劳动教育”错误思维、依据学段与类型实际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向 2 1世纪 ,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路向何方 ?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劳动学科的育人功能 ?小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从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出发 ,劳动教育教学必须改革。劳动技术教育内容应突出实践性、发展性、基础性、教育性和开放性 ;劳动教育、教学应遵循实践性、教育性、因地制宜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是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发挥其育人功能的教育活动,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应基于全“时域”贯通、全“场域”覆盖、全“领域”渗透、全“视域”参与的策略,强化劳动教育在时空环境中的情境创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渗透,以及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