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主要就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中交际的推理特性、语境与最佳关联等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阐述了关联理论对翻译过程、标准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关联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观,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和基于关联原则的推理模式;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做了全新的阐释。本文分别总结了关联理论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观,并结合当代隐喻学者以及语用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推理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角色和隐喻本身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典忠 《考试周刊》2007,(44):150-151
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提出,是近几年在西方颇具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有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一种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联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浅析了翻译的过程,探讨了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建立了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特定语境下新旧信息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指出该理论对正确理解话语意图的作用及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根据翻译关联观,翻译是一种明示一推理的过程。它涉及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三元关系。在明示一推理过程中,译者应用多种翻译策略有助于读者找到语境中的最佳关联,与作者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7.
黄立华  刘智勇 《海外英语》2011,(12):320-321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文从明示——推理的不一致,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语意反差,以及认知语境三个方面来分析英语笑话的幽默生成机制,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一个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可译性问题是一个视作者的交际意图和听话人/读者的认知语境而定的动态问题,而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9.
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中的关联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借助关联理论框架探讨了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关系,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一旦寻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因此我们认为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译者的任务就是:在翻译中,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认知推理,找到最佳关联,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话语理解过程是语用学的核心课题,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交际,对话语理解起作用的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认知语境.在语言实践中,人们为了特定的交际效果,说话时往往不直接表达想说的话,那么听话人需要寻找最佳关联,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认知推理,达到正确理解话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语用学中的话语行为、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指示语、语境和关联等几个核心理在准确推断话语语用意义、推动翻译实践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语用等值是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翻译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作者通过归纳习语的翻译方法说明了翻译中如何实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是一种有关语言使用的理论,属于语言运用范畴。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初步探讨语用翻译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渊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34-137
王斌认为,关联理论解释的翻译现象就是同化翻译、可译性与重译。事实上,关联理论也可以解释异化翻译现象。翻译就是翻译作者的意图。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可以作异化翻译。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译文读者的推理努力,但译文读者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从而也能保持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根据认知语境的特点,必要时在译文中增加信息为译文读者营造一个关联语境,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的语境推理前提。但过多的增加信息会增加推理努力且背离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语用理论视角下翻译是双重跨文化交际行为,语用理论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宏观的理论和微观的策略与方法。语用翻译观认为翻译是对语境的顺应与选择的动态过程;翻译的本质则是通过明示与推理达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联理论中有关交际的推理特性,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一些基本概念体现了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的观点以及原语本和译语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关联理论还反映出了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所以,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关于语境和言语交际的观点,从认知角度分析外交发言中语用含糊的生成和解读,从而说明使用含糊表达是一种交际策略,是善于运用语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电影是一种具有鲜明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也是人们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途径。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具备直接欣赏外语影片的能力。因此,作为一种新兴而又特殊的翻译模式,电影字幕翻译已经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在字幕翻译中,字幕翻译者基于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知识连接起原作者与目的语观众双方,试图取得翻译字幕的关联性,产生最佳的语境效果,使得目的语观众通过字幕,以最小的努力来充分理解和欣赏电影。通过对字幕、字幕翻译的特点与原则以及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解释力进行分析,基于格特"读者的责任"这一观点,我们提出"观众的责任"——观众在欣赏影片时的参与度与宽容,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