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他天资聪颖,通晓音律,工书善画,擅长诗词,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尤以词名世。作为一个末代帝王,他的诗词与其他诗人词人大有异趣,而就其本人的诗词而言既有明显差异,也有不少相同之处。本文拟比较李煜诗词的异同,以深入分析,客观研究李煜诗词的成就和特色,并从中获得有关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诗词成就最高的帝王,他的大部分词所写的内容都以亡国之恨为主。抒发的感情多为亡国之痛。但是,他的一首《渔父调》却让我们看到了李煜的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种人生境界,那就是道法自然的生活与境界。  相似文献   

3.
佛教对李煜的人生走向和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根源于社会传统与现实的多重原因,在李煜与佛教的接触之中不断深化.李煜助力了佛教的兴盛繁荣,佛教也成就了李煜的思想塑造和诗词创作,他对佛教不断进行着自我的内化,同时也表达着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与整个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娜 《山东教育》2005,(21):104-105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是《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5.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的《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师:以前我们欣赏过他的哪些作品?生:《相见欢》师:能不能齐背一下?(生有感情地齐背)师:谁来介绍一下李煜?生(郑杰):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生(苏鹏):李煜是一名亡国之君。他以写词为长。他的词前期以写宫廷的享乐生活为主,后期过着软禁生活,以抒亡国之情为主。生(苏哲):…  相似文献   

6.
正"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是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所说,这句话深刻的体现出了南唐后主李煜诗词中对于佛教文化的体现。而根据史料记载,李煜是一个非常的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佛教的思想也对他有深深的影响。一.佛教苦观对李煜诗词与的影响对于苦的理解,佛教有独特的理解,主要是指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的不良影响,或者理解为烦恼。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深度不一样,所以理  相似文献   

7.
李煜原名从嘉,即位时更名煜,字重光。为南唐之后主,后世称为“李后主”。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词,今留存下的词作大约三十余首。他为君之政不足与道,但他的词作却为后人所重视,并得到极高的评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煜为宋初婉约词开山,在中国词史上有杰出的成就。李煜因为其政治上的失败,由一个南唐小皇帝而沦为北宋的阶下囚,导致他的词作更多表现的是国破家亡之情感,传达凄凉孤寂之悲音。《望江南》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相似文献   

8.
李煜是众所周知的伟大词人,也是淫逸昏庸的国君,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千种柔情,万种苦痛。复杂的生存状态造就了他卓越的诗词,李煜在亡国前后词作均体现了一种底色—悲剧意识。悲伤的情感、柔弱的内心、善良的本性造就了他的悲剧意识,而他的悲剧意识又导致了他的亡国,亡国又加剧了他悲剧意识的极度显现,二者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煜与佛教也有深厚的渊源,他身上具有鲜明的儒释道文化融合的痕迹,佛教的基本理论"四谛"说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观念。李煜诗词作品体现出对苦难的体验与思考,也有对苦难根源的反思与对脱离苦难的追求,并且他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修行方法,这恰恰暗合了"苦"、"集"、"灭"、"道"四谛。  相似文献   

10.
李煜的诗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着极高的地位,我个人看来,其艺术成就和影响超过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其诗词如歌般的气质总能够给人们带来内心的震撼.本文将李煜的诗词和现代语境相结合,设计了几个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应用的案例,希望能够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诗词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认同的,那些只有能够表现诗人生命涌动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我们要学会透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去解读他的人生,去分析他的作品,去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诗词中生命的升发,体会到诗词的魅力。本文以赏析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为例,力求使读者体会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想起李煜     
常言“乱世出英雄”。然而,生不逢时,而又无意成为英雄的天才词人李煜,注定只能是一场悲剧的落幕人。于是,他的词就更加伤感,也更为流传了。年轻时的词人,风流倜傥,饱读四书五经,画惊朝野上下,且精通音律,才多遭嫉如曹植。为避来自兄长之祸,他只问读书和艺术。直至恶人恶报,杀父的兄长死了,而他的另外五个兄长也同样短命。于是,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只无系之舟,他被推上了从没奢望过的至尊王位。人称南唐后主。李煜不是当皇上的材料,他只工诗词,不谙经天纬地,又没有撞着好人,所以亡国是必然的。他沦为阶下囚。然而,成为阶下囚的李煜却还是词人,…  相似文献   

14.
<正>李煜,是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国君,在政治上看似昏庸的他,在诗词上的造诣却是妇孺皆知。公元975年,他被囚禁在宋朝的监狱中,虽然监狱里阴暗压抑,但春天到来,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的李煜,又会写出怎样的词作呢?《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似文献   

15.
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的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在诗词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他的词句语言鲜明、自然明净,善用白描手法,抒发情感真挚深切,构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抒情词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李煜(公元937-978)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受大家喜爱。按照一般的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17.
论李煜诗     
李煜为词名所掩,其诗歌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通过搜集整理李煜存世的全部诗作及断句,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李煜诗歌的类型与表现力,可以发现,李煜诗的成就不亚于其词。李煜诗是他人生观的写照,能抒发真实性灵,往往以小见大,语短情长,虚实相生,一叠三叹,有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贾春艳 《成才之路》2010,(18):38-38
他,无心政治只想做风流才子,却误踏九五之尊。他,大兵压境还在吟诗作赋歌舞升平,落得成为阶下囚。他,三五之夜的一首新作之词,命歌伎吟唱。却成了他绝命的快刀。他的一生为诗词而活.他的一生为诗词而死,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词人,无论是前期的儿女情长,还是后期的国恨家愁,都来自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都是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正如王国维说的乃“天真之词”,而非“人工之词也”。  相似文献   

19.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词话是针对李煜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艺术魅力、根源、成因。从王国维的这种视角来看,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更为明显,这一切使李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首《虞美人》,唱出了李煜的多少哀思愁绪,多少深悲剧痛。“春化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自句一问。问出了万千情事。千般哀怨、万种思情尽在其中,而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一答,更是充分地表达了李煜从国君降为囚徒后的深重浓烈的愁情。由此看来,这“问”的艺术在古典诗词中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