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学习的天地异常广阔,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的电视,也是我们语文学习者不能忽视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重这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学习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轻松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相似文献   

2.
叶东娣 《学苑教育》2012,(18):37-37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立足课堂教学资源——即使是教学内容,也大有社会生活因素,也要着眼课外教学活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给语文学习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国语言学家·B·科斯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与生活、与社会密不可分,离开了我们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个学校的生活是具体的,这些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是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而且是必需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网络资源、传媒资源、广告资源等方面作阐述,以揭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感知能力.语文教学中把握这些生活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几乎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熟知的理念,但长期以来。语文的外延却不断萎缩.语文的学习基本局限于教科书。这次新课改把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和途径,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作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永辉 《现代语文》2010,(6):140-14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样的经典表述,表明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一个很好的环境。语文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将语文课程资源狭隘化,仅仅停留于教师、教科书、课堂,这使课内与课外相脱离、学校与社会相脱离,导致整个语文教育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8.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语文学习走进乡土、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9.
阅读     
贾琦 《贵州教育》2011,(3):23-32
写在复习前美国心理学者华尔特·B·科勒斯涅克“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之所以受到普遍认同,乃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真谛,还突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它表述了我们语文教育观念,即消除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将师生从课本世界、  相似文献   

10.
彭田 《云南教育》2005,(11):12-13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的学科,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教师要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就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学习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科学地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很快走进我们的教学,“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相似文献   

12.
习作时,我们的学生常常抱怨无话可写,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要我们有双会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美的眼睛,学会思考和感悟,便会拥有取之不竭的写作资源。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必须明确,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必不可少明确了这一点,可以消除综合性学习的神秘感。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强的实践性,使语文学习自身就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对于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那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那富有创意的干部竞选,那丰富多彩的刊物(黑板报、墙报、手抄报),那不断丰富的学生成长档案……毫无例外,都是学生的语文实践,都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式,都属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只要我们把语文与生活画上等号,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5.
郑朝家 《广西教育》2005,(1A):55-55
语文与生活同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唐佩琳 《中学教学参考》2014,(10):129-F000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资源方面和教师教学实施方面都提出了自然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理念。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并非是孤立的,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已成为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有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在生活中关照自己的语文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的“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的教诲,启示我们要用好、用活语文课本,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里游目骋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大语文天地中去探索,去收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活”的语文课堂,可以适度地拓展延伸,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独创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空间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宽广。因此,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当作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使语文教学生活化。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