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等教育中“数学差生”的形成因素有内、外之分,内部因素有:生理、人格、学习迁移、动机、学习策略等,外部因素有:校长教育观、教师教学观、学校机制、教材等.徐向洋“择差教育”的成功给高师数学教育很多启示:要正确认识数学差生和转差工作、转差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差工作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转化是一个已经被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所重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没有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所谓的“择差教育”理念被提了出来,并付诸了教育实践。不少实行择差教育的机构以“行走学校”等名目出现,形式各样,水准不齐,但总体上看它们属于同一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得到了媒介的吹捧,甚至被称之为“一种教育阳光”。那么,开展择差教育真的是一种能够拯救后进生的教育制度安排吗?  相似文献   

3.
《广东教育》2006,(7):105-105
作为教师,我不关心“择差教育”是不是填补了教育空白,我更关心它对未成年人的精神救助和真诚爱戴。在优质学校、传统教育评价将他们一棍子打死、无可救药的时候,“择差教育”作为一种教育阳光,唤醒他们沉睡的人生进取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学生“嫌差爱优”实在是不可避免,大家也都理解。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学校管理者一定严格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差生”,学校更不能“嫌差爱优”。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嫌差爱优”相当严重,招生竞争也相当混乱。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谓之“择差”学校。“择差”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差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然而,“择差”教育的效率却有悖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择差”学校的出现也给了公立中小学校背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借口。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是一种“用脚投票”的行为,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5.
“择差教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字眼。单从表述层面来讲,许多专家和教育人士认为,单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提法就值得推敲。但是,争议归争议,这并没有太大地影响这种教育模式的生发,在江苏、河北、江西、湖南等许多地方,“择差教育”大旗高举。“择差”到底是在哪种理念、何种方式下进行,它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为了不再雾里看花,记者为此南下江西九江,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这两个概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研究人员有不同的使用偏好.本文通过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术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关系的研究分析,论述了"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交互使用.二者都有存在的必要,不过在使用这两个术语的时候要考虑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生"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留守生"的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广东农村"留守生"普遍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农村中学教师必须在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职能三个方面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区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探讨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而"什么是教育"则讨论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什么是教育"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教育本质,警惕大量"非教育"及"反教育"行为,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20世纪末,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胃之“择差”学校,随即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择差”教育。中央电视台还播放过“择差”教育专题片。“择优录取”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择差”教育倒是个新鲜事。这个新鲜事在教育领域没掀起任何波澜,可是它在社会上还是引起了反响。是什么催生‘‘择差”学校?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到底为哪般?  相似文献   

10.
眼下,社会上悄然出现一批专门招收后进生的“择差学校”,这种学校大多采用全封闭军事化管理,收取的都是一般学校不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