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赎     
“小李,明天我去机场,能开出租车送我去机场吗?”一个我最熟悉的声音。 我心想:“这不是杨老板吗?这么久未联系了.怎么突然找我?”我有点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2.
光在哪里     
译心 《知识窗》2011,(11):6-7
“光在哪里?”小时候,爸爸经常这样问我,父母问这些简单的问题是为了看孩子是否聪明。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爸爸还笑着逗我说,他曾经以为我很笨,因为每次问“光在哪里”的时候,我总是傻乎乎地指着他。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播桃种李,半世纪芬芳满园。为了让学生成为功底深厚、素质全面的外科医生,吴孟超把自己的一切都教给了学生。“很爱才、善育才、会用才。”人们这样评价吴孟超。 杨甲梅教授是吴老的第二代学生。“他的字写得特别认真”,吴老笑呵呵地对我们说。谈起这个得意门生,他眼里满是慈受与骄傲。“他是我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人很踏实,正派,也非常积极上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战线上有“自从盘古开天地,水稻从不分公母”之说,是他在1976年改变了这一观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体杂“三系”高产油菜在襄樊引种成功,累计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他走到哪里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肖华杂”。他就是襄樊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油菜专家肖斌。  相似文献   

5.
儿子小石头考了605分,排在湖南21万多文科考生的216位,他自己开始几天有点遗憾,后来蛮有哲学意味地总结说这就是打球中的水平“差点”,逃不过的。我对结果、特别是他的认识感觉欣慰。多年没有接触、思考大学教育问题,这一个月因为儿子填报大学的原因,恍然大悟了义稀里糊涂了许多。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1,(3):58-61
“父母皆祸害”?!这个口号有点耸人听闻。 在我们这个崇奉“百善孝为先”的国度,1000年前如果有谁胆敢当众喊出这个口号,他的的下场一定很悲惨。  相似文献   

7.
创造短笛     
创造短笛骄杨卢瑟福的批评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有一天深夜,他去实验室检查,猛然发现一个学生还在那里做实验。卢瑟福便问他:“你上午干什么去了?”他回答:“做实验。”又问:“下午呢?”“做实验、”这时卢瑟福提高了嗓门:...  相似文献   

8.
手指认字     
波尔格侦探和格鲁姆中士走在路上。“您说说,波尔格,”他回过身子对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侦探问道,“您相信奇迹吗?”“哪里有人信,哪里就有奇迹;越是有人信它,它就越是存在。”波尔格问答道。“这么说,您是不信的了。”中士对他的回答感到伤心,不过立刻又活跃起来,“您要是想知道的话,我就可以告诉您一个真正的奇迹,它就在这里不远。”“我正在想象您所说的这个奇迹。”波尔格笑了一下。“那太好了!”中士不无感叹,“我们来打赌,要是您能说服我,  相似文献   

9.
<正>他,创建了我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为我国水下设备装上“耳朵”和“眼睛”,筑牢“水下国门”。他,一生把大海倾听,在深蓝大洋上开垦,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呼唤。他就是我国水声科技事业重要的开拓者杨士莪。  相似文献   

10.
王文轩 《知识窗》2008,(4):18-19
在好莱坞影片《加勒比海盗》中,杰克·史帕罗船长被深海阎王囚禁在“世界尽头”,他的朋友历尽艰险才将他拯救出来。那么,真正的“世界尽头”在哪里呢?不久前,英国探险家经研究后指出,位于西太平洋上的袖珍岛国基里巴斯是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是真正的“世界尽头”。  相似文献   

11.
率真、张扬个性,常常被称为“另类”,总之,是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不过,胡铃心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对世界永远都充满着好奇。好奇使胡铃心18岁就有了20多项发明创造,使得他17岁那年,一下子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好奇使得他去年被冠以“福建小科学家”称号,今年又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破格录取,成为南航航空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1982年12月,胡铃心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一普通家庭。不过,胡铃心只有三个月大时,母亲就感到儿子可不是个普通的孩子。那时,胡铃心家住郊外,房子外边就是田地。傍晚,爸爸妈妈轮流抱他到田间散步时,小家伙总是…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成功心理学研究.他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理论——一个人在任何领域取得的成功跟天分无关,只跟“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他就必须练习“一万小时”以上。打个比方。如果你爱好打乒乓球,并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你就必须苦练一万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3.
如同许多才华横溢的佼佼者一样,.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风格。其中最突出的一条便是他把某一个问题“化整为零”,划分成许多容易驾驭的小问题,再加以“各个击破”,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3,(7):36-37
杨焕明:获日经亚洲科技奖 日本经济新闻社日前在东京举行了第8届“日经亚洲奖”的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研究员获“日经亚洲奖”的科学技术奖。这是继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尹澄清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赵其国院士后第3位荣获此奖的中国科学家。“日经亚洲奖”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是为表彰亚洲地区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杰出人士和机构而设的奖项。杨焕明此次获奖是因其主持的长粒稻基因研究,他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的排序。  相似文献   

15.
他是以诗书为乐的一介书生,又是陶醉在山水之间的一个科学人。他,就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杨文采博士。杨文采给人的印象是头脑冷静、思维敏锐、书生气十足的学者.没有一点诗人的豪情与浪漫。但他的确喜欢写诗。他说:“诗,是激情的召唤,生命的记录;诗,是灵魂的感悟,心灵的闪光。”在世纪之交的干禧之年,当他从事地球物理学习和研究40周年的时候,他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6.
本刊在2004年第3期曾经刊登过杨金贵倾家荡产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报道。几年过去了,杨金贵的维权脚步从未停止。从昆明市中院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从云南省高院到最高人民法院,他只是等待一个能够让自己认可的结果,于是,越走越远,越远就越难回头……他的对手怨怪他:“我已经累计陪了你10年!”有些人赞扬他:“你的执着精神令人敬佩!”也有人同情他:“你付出这么多,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了!”也许,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对杨金贵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如同这个案子本身,时至今日,纠缠谁对谁错已经失去意义。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专利权人为什么会被专利所累?是因为个人,还是社会,抑或是制度?只有这样,发明人才有不断思考和创造的动力,专利权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才不会看到第二个、第三个……杨金贵出现。  相似文献   

17.
记忆传承     
克丽丝特盯着计算机屏幕开始询问:“感觉怎么样,佩斯特尔博士?” “很舒服,”佩斯特尔博士回答道,他整个身子陷在带软垫的扶手椅子里,手臂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按钮。房间里灯光昏暗,空气清冷,似乎还有点冷飕飕的。“你觉得有必要吗?”  相似文献   

18.
从学童时代起,威廉·戈尔丁(1911—1993)就与众不同。他常因为“打碎一块玻璃”,或者“没能记住波意耳定律”,受到校长和老师的苛责,在这种成长氛围中,他培养出独立思考的习惯,意识到不仅要思考,而且还要寻找思考背后的真理。1961年,美国《假日》杂志发表戈尔丁的随笔《思考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9.
钟荷 《发明与革新》2011,(10):30-30
“发明家”这个头衔,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有点高不可攀。而对49岁的吴宝弟来说,则当之无愧。他是浙江义乌普通上班族中的一员,却也是拥有150多项国家专利的“发明家”。这些专利,最早都源于他生活中的一些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对于杨石柱来说,是一个“丰收年”.11月,他被授予了“临湘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2月被评为湖南省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后,又收获了“全国科技创新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