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2.
突破习惯     
突破习惯廖林灿,王实中一个外国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张白纸,在上面用黑墨水笔点一下,然后让别人看。他问数百名研究生,这是什么?研究生们一致口答那是一个黑点,他又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象森林般的小手举起来了,一个小朋友抢着说:“那是一顶墨西哥草帽!”...  相似文献   

3.
犁耙板     
我暑假参加双抢劳动,一天,爸爸上午去犁田,下午去耙田,泥坯被太阳晒硬了,0.5亩田纵横各耙了两遍,费工半天。第二天上午,爸爸又去犁田,我要爸爸把水灌深点,以免泥坯晒硬了难耙。他说水深了不利耕牛走动和施肥。我边看边想,休息时便问爸爸,耕田工序中牛力如何分析?他说:“犁轻耙重耖难背。”我又问夹板做什么用,他说“翻坯”。于是,我提出了在夹板的中央焊一耙齿来划破泥坯的建议。这建议当时就被爸爸否定了,因焊齿会给牛增大了翻坯阻力。后来经多次实验,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设计了由浅入深的斜进式划坯刀。去年秋…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文化》2005,(10):29-29
一次在北京坐公交车,看到一个外地男青年拿着北京地图在看。一会儿,他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请问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售票员小姑娘眼皮也没有抬,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问哲学家:“你每天都在思考,但你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让我们感受到你思想的重量吗?” “当然可以。”哲学家说。 于是,哲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自己平躺在跷跷板那样的天平上,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哲学家思考时,天平竞向他的脑部那端倾斜。  相似文献   

6.
佚名 《知识窗》2010,(3):55-55
进场5分钟后后排的两个学生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女生问.“怎么杰克被冷冻了6年啊,为什么啊?” 男生答:“那是到外星,距离太远了,所以先冷藏6年睡一觉,”女生又问:“去外星很远吗?”男生很不耐烦地回答:“你以为是我去你家啊,10分钟就到。”  相似文献   

7.
南风 《知识窗》2010,(8):4-5
霍克、洛克和苏三个和尚一起走在山路上,他们谈论猫的胡须、太阳的颜色和给予。最年轻的和尚霍克问:“苏,是什么让人快乐?”老和尚苏是最智慧的,他回答说:“让我们去村里看看。”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8-131
在剑桥大学的蒙德实验室门口,竖有三座引人注目的雕塑像:一个是出资兴建这座实验室的蒙德先生,另一个是农民模样的人,余下一个是只鳄鱼。那个农民模样的人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R18N,而那只鳄鱼就是为体现卢瑟福勇往直前的坚毅性格而雕塑的。“鳄鱼”是俄国物理学家卡皮察(Kapitza,Peter Leonidovich,1894—1984)(邮票K3a)为卢瑟福起的一个绰号,他说:“在俄国,鳄鱼是一家之父的象征,令人赞赏和敬畏,因为它有直挺挺的脖子,无法回头。它只是张着嘴,一直勇往直前。鳄鱼象征着科学。”恐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卡皮察本人就是一只“鳄鱼”,他的学习经历、家庭生活和研究工作都充满着曲折和不幸,没有勇往直前的“鳄鱼”性格,是难以成就其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9.
竹韵 《知识窗》2007,(7):8-9
一个青年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劲儿。”  相似文献   

10.
蒋骁飞 《知识窗》2014,(1):59-59
丁肇中曾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  相似文献   

11.
吉姆·沃尔芬森1995年担任世界银行行长,一上任就有记者问他:“听说你上大学时,门门功课都不及格,现在怎么能当上行长呢?”他听后并没有恼,也没有难堪,而是说:“我问你,你没学过击剑,你敢去参加比赛吗?”记者害怕地回答说:“那不是自寻死路吗?我是不敢。”“我敢,我就是敢于冒险,并且善于冒险,所以当了行长。”  相似文献   

12.
<正>“心事”重重 一周一次的拓展课又要开始了,今天会做什么实验呢?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走进教室。上课啦!老师笑着问我们:“最近我们在学电学知识,你们觉得食盐水会导电吗?”“不会!”“会的吧!”“我觉得会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猜测,食盐水应该导电,但是没做过实验不好下结论。接着,老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实验!”  相似文献   

13.
期华这小子说他是外星人!打死我也不信。他皱皱眉头。问:“那我怎么做你才会相信?”我忙不迭地刁难他:“要不,你做出一件地球人都不敢做的事——反叛班主任,惹她生气试试?”“你脑子进水啦!”他忽然瞪圆了眼。“谁叫你把牛都吹到天上去咯。”我嘟了嘟嘴。只见期华沉了一口气:“那好,我答应你!事成之后.你得叫我外星大神!”“那如果你没胆子干呢?”“送你一根哈根达斯!”“嗯嗯。”吹牛大神.这次你肯定死翘翘了!我暗笑。  相似文献   

14.
怎样把小鸟卖给一个从来不曾养鸟的人?即便你巧舌如簧,把养鸟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但人家最终还是不会买你的鸟。那么,换一种方式,先免费赠送此人一个精美的鸟笼,要求他把空鸟笼挂在家中,过一段时间他也许会来买你的鸟。设想一下,把空鸟笼挂在家中,只要有人来家里。必然好奇地问他一连串问题:“鸟呢?”“飞了?”“是不是死了呢?”“怎么不再买一只?”  相似文献   

15.
1871年卢瑟福诞生在新西兰纳尔逊城附近的农牧场,父亲做过木铁匠,母亲是小学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经常辅导卢瑟福课外学习。他喜爱英国人写的《物理学入门》科普书,书中介绍了一些与自然现象有关的物理学知识,并描述了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其中有从简单实验来探索规律的方法,对卢瑟福一生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卢瑟福是12个孩子中的第4个,全家生  相似文献   

16.
杨先碧 《知识窗》2008,(2):51-51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著名的古老传说。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它就预示着自己马上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看见两头蛇了。”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  相似文献   

17.
马浩 《知识窗》2011,(6):25-25
话,似乎人人都会说。张嘴就来.还要什么技术含量?谬矣.东汉时,李膺任洛阳司隶校尉,很有名望.家中常有官宦名流雅集。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一日,孔融去李膺家,对门卫说:“我是你家李大人的亲戚。”通报之后,他便成了座上客。李膺问他:“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相似文献   

18.
《走近钱学森》的作者叶永烈曾经随机访问身边的“80后”、“90后”,问他们知道不知道钱学森?年轻人的答案几乎很标准:课本上说钱学森是“抵过五个师”的大科学家。再问知不知道钱学森别的事情?年轻人先是沉默,继而有几个犹豫的声音:“是造原子弹的吧?”叶永烈的感觉是震惊。继续问这些年轻人,将来想做什么?年轻人觉得他的问题很“OUT”,“这年头谁不想早点毕业,多挣些钱,早点买到房子、开上车子?”叶永烈因此决定,把《走近钱学森》这部传记的读者锁定在“80后”、“90后”身上。  相似文献   

19.
幽默数则     
《知识窗》2010,(1):31-31
忘交电费了 一群萤火虫在空中飞,其中有一只不发光!另 一只很好奇地问他:“哥们儿,你怎么不发光啊?” 不发光的萤火虫回答道:“哎,哥们儿上月忘交电费了!”  相似文献   

20.
三位石匠在雕塑石像。智者问他们:“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