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     
家长如何提防儿童被拐骗 一、告诉孩子,一人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看出家里只剩孩子一人,并告诫孩子:父母不在家不要为陌生人开门。 二、父母要掌握孩子每日的行踪,孩子上下学要结伴来去,年龄较小的幼儿由父母亲自接送。 三、告诉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时,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搭乘陌生人带你去找父母或亲属的车。 四、告诉孩子不要在荒凉和偏僻的地方玩耍,即使到公共场所,也应由家人陪同。外出去向,父母都  相似文献   

2.
“老师,你说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呢?上个周末,客人来家里玩,我对奇奇说:‘奇奇,快叫叔叔阿姨好。’哪知道奇奇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回房间,这孩子那么不懂礼貌,让我们做父母的都觉得脸上无光。我们平时也经常教育他要懂礼貌,要叫人,可这孩子怎么就是那么倔头倔脑的呢?”让孩子懂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家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孩子讲解,“礼貌之花”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播种、开放。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你不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应该考虑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所偏差。首先要做个好榜样。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  相似文献   

3.
王珊珊 《成才之路》2012,(11):99-I0016
最近有调查显示,88.6%的中国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还有28.2%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20.3%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那么,国外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4.
十多岁的年纪,身体在莫名其妙地一点点变化。对朦胧的性意识,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无所顾忌地在饭桌上就问这问那,现在更多是困惑而羞于启齿了。同伴间可能开始了叽叽喳喳,窃窃私语,但很多都是错误的小道消息:性是肮脏的,羞耻的,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是不清洁的……孩子可能还学到相关不文明的脏话。如果你不讲,不久之后,同伴、影视等一些负面消息就会影响孩子胜于你了。告诉孩子,性的纯洁和生命孕育的珍贵美好;告诉孩子,要接纳身体的变化,也要好好保护身体的隐私;告诉孩子,要学会应对挑战和压力,要用尊重去对待身边的男孩和女孩;告诉孩子,性是最珍贵的礼物,要守候属于自己的真爱,直至进入婚姻;告诉孩子,什么是承诺、决定和责任,那么,将来孩子将收获成熟、勇敢、尊重他人的决定;让孩子看到,在他困惑的时候,你守护他,帮助他,是他随时的安慰;也让孩子看到,你和伴侣的真诚相爱,是孩子将来选择伴侣的榜样;让孩子看到,婚姻是一生的祝福。这个时刻,是和孩子聊性话题的黄金时间。请清楚、耐心、智慧地告诉孩子正确的性知识和性观念。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调查显示,88.6%的中国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还有28.2%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20.3%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由此可见,中国的过早教育情况非常严重。那么,国外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调查显示,88.6%的中国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还有28.2%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20.3%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由此可见,中国的过早教育情况非常严重。那么,国外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7.
离婚虽然是夫妻间的事,但与孩子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父母在处理离婚时,把真情要告诉孩子,至于什么时候告诉孩子,怎样告诉孩子,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大事,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家长还未下决心离婚,但“不行就打离婚”的话就时常挂在嘴边,使孩子经常处于惶恐状态;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片面地攻击  相似文献   

8.
学习教育的艺术强调共情。婴儿从一开始就有共情的表现——别的宝宝哭了,他也哭,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如何让孩子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关键在于家长。如果孩子用玩具打了小朋友的头,一定要让他知道小朋友会很痛,同时问问他如果别的小朋友打了他,他会有什么感受。言行一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就必须以身作则。如果你为了避免买全票而谎报孩子的年龄,或者在邻居背后说他们的闲话,你的孩子会和你有什么不同吗?而且,仅仅做一个榜样是不够的。Lickona博士说:“你必须用语言清楚地告诉孩子怎样做是正确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  相似文献   

9.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因某些过错受到家长的责备。幼儿没有成人的理智和判断力,他们常常毫无顾忌,乃至做出越轨的行为,这时候加以责罚是必要的。但责罚必须有度、讲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责罚呢?1.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受责罚。即要让孩子明白他犯了什么错误,错误的严重程度,以及有什么危害等。而且责罚要在事情发生后立即施行,这样效果较好。2.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责罚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在对孩子进行责罚时,必须教给孩子做事的正确方法。最好是给孩子作些暗示,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并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
彭云 《幼儿教育》2014,(1):22-23
制作购物清单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要买什么,而是让孩子问问家人还缺什么,需要添置些什么?这样做其实是在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按需消费不乱花钱。  相似文献   

11.
教孩子思维     
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教授而为儿童所掌握。这跟锻炼身体一样,思维可以也必须加以锻炼。专家们认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从学龄前儿童开始。幼儿教育家们鼓励家长在家里为孩子提供探求、实验、提问、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以促进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可从帮助增强孩子解释问题的能力着手,进而让他们依据事物的起因、过程、结果进行思维。要培养孩子思维,就得提问。儿童好奇性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好奇性逐渐淡漠。作  相似文献   

12.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说类似的话:"你看人家的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大加赞赏的同时还会说上几句恨铁不成钢的话。似乎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于是很多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光彩。那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很优秀,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又该怎样做呢?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经历略单谈一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研究》2011,(8):10-12
每次去公共场所之前,我都会提前提醒女儿:今天是什么场合,应该注意哪些礼貌。这样会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如果事先没有告诉孩子,等到孩子犯了错再当场纠正,孩子在外人面前受到批评,会觉得没面子伤自尊。  相似文献   

14.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孩子十分精明,无论是购物还是算账,都要比东方国家的孩子强。十五、六岁如果必要的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大都不成问题。而东方社会的孩子往往还依赖父母。美国孩子的生存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父母细心调教的结果。美国人教孩子理财有一套循序渐进的规则。家长们在小孩3岁时就开步走,进行花钱教育。小孩3岁,父母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告诉他们金钱的重要作用,但来之不易。4岁,让孩子知道钱的面额,并让他们知道,钱虽然有用,但不能自己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必须有所取决。5岁,让小孩知道哪种面额的钱,可买到哪种东西,以…  相似文献   

17.
李彩纫 《教书育人》2013,(23):20-21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8.
应该说什么     
你知道在下面的这些场合应该说什么吗?接受别人帮助后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根据画面上的内容,引导孩子说出适当的礼貌用语。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并使用其他礼貌用语,锻炼孩子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和人交流。晚上睡觉前早晨入园时应该说什么@杜艳玲 @费嘉  相似文献   

19.
于艳 《中小学电教》2011,(12):102-102
谈到个别幼儿有一些老师就会头痛,甚至胆战心惊,更别提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了。但是现今的社会工作压力很大.而且每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没有太多精力,也没有经验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责任就自然而然地“交给了”我们这些教育者。如果我们都为之却步的话,那还有人来教育.爱护这些孩子们吗?  相似文献   

20.
优优 《小读者》2013,(1):79-79
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是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无权漠视孩子的意愿,更不能扼杀孩子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在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听孩子的意见。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高度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权。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更不会逼迫孩子吃某道菜。家长只有解释权,告诉孩子这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自己选择吃或者不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