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国在17世纪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18世纪以后,英国失去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先后被法国、德国和美国所取代。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英国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变古典教育传统,加强科技教育的大学改革运动,大学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20世纪以后,古老的英国重振雄风,坐上了世界科学巅峰的第二把交椅。  相似文献   

2.
英布战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对于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英国的军事改革和福利制度上。  相似文献   

3.
北京十一学校,一颗璀璨的明星。20世纪50年代,她因优越的体制而闻名。这所原中央军委子弟学校,是在周恩来、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切关怀下创办的。20世纪90年代,她因锐意改革而闻名于世。这所普普通通学校的改革得到中央、地方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北京十一学校,一所普通的学校。在25所北京市重点中学名单中,找不到她的身影。在40所区重点中学名单里,同样没有她的一席之地。这所普普通通的学校,靠改革变成了凤凰,变成人们心目中的重点学校,每年都有5000多学子竞相报考;每年4月开始,慕名咨询者,络绎不绝。从早到晚,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改革背景、改革对策及过程以及改革效果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中等教育阶段所进行的这场职业教育改革,并结合当前我国中职改革的课题。揭示了日本这一场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 0年代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领导中苏两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 ,在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关于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是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及在改革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结果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1807年普鲁士政府颁布《十月敕令》,宣布废除国内的农奴制度。50多年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的法令。这两次农奴制改革前后相距半个多世纪,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对外战争失败的危机催生的,由封建国家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他们都是由旧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因为两国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对比不存在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解决的可行性;改革的过程都是曲折反复,带有很大的保守性,保存了许多封建农奴制残余,对两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消除了贵族与资产阶级经济上的等级界限,为两国由封建贵族专制的国家演变成贵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格拉古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至二十年代间,罗马共和国经历了两次改革运动。先后领导改革的是提比略·格拉古和盖约·格拉古弟兄。两次改革都从变法开始,以暴力斗争终局。在罗马历史上,格拉古改革是后期共和国绵互约一个世纪的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开始,关系着共和国制度的存亡。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以阿庇安《内战纪》和普鲁塔克格拉古兄弟两传对这两次改革记载较多。李维《罗马史》中有关部份,早在中古时期就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日两国大学改革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百余年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大学改革分别成为这两个国家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点,而且改革所形成的新的大学体制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基础。将中日两国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大学改革作一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改革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比较研究中着重分析与讨论中日两国这两次大学改革的相似点和相异点。  相似文献   

9.
《打猪草》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之一,它随着黄梅戏的发展而发展。大体上在二十世纪它主要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改革:一是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改革,二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从这两次改革中可以看到黄梅戏在二十世纪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内蒙古草原牧区的蒙古族人民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主改革运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它所创造的民主改革的成功经验,不仅使内蒙古蒙古民族摆脱了长期的封建压迫和封建剥削,而且对新疆、西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日本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迫切需要学习隋唐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改变日本的落后状况。这时与日本一水之隔的中国隋唐帝国不仅经济繁荣,典章制度完备,而且奉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一切使得大化改新前后中日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介绍了澳大利亚公司收购法律在“公司法经济改革化计划法1999”(CLERP法律)之后的大的变化,并且提出有必要在中国公司法和证券法中吸收这些规定,为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形成于本世纪初的德国,作为新兴的法学学科和法律部门,从形成之日起,经济法就饱受争议.尽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经济法现象已经受到普遍的关注和认同,但无论中外,对于其是否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关于经济法的定位存有多种不同的界说,有的赞成,有的否定.在否定经济法之说中,“经济行政法“具有较大的影响,对经济法的冲击也最大.  相似文献   

14.
清末修律是西方法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撞击几十年之后,作为晚清新政的一项内容开始的。20世纪初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实际情况决定了晚清修律比以往修律更加实质,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开端。晚清修律历时不到10年,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而这一成果的取得和修律主持人沈家本的思想和活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安全的核心与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在金融安全,贸易安全,产业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等5个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的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十分活跃。他们传播西学、抨击清政府弊政、鼓吹维新改革,甚至参与变法活动。尽管其目的是维护教会和本国政府利益,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为维新变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从而推进了戊戌维新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完整的周期波动。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及其波动不同阶段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经济波动趋势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和存在一种新思潮,这就是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想和洋务派思想构成了这个思潮的左右翼。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持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颁布学制,废除科举,改良私塾以及选派留学生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为复式教学在中国的植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复式教学于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缓解了清政府兴学过程中教育经费短缺,教师、校舍匮乏等问题,满足了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我国基于教师团队组织的教师道德成长经验有:20世纪80年代,着重于师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兼及教师榜样示范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着力于管理制度建设,强调教师群体互动的作用;21世纪前10年,着眼于教育教学改进,突出教师团队合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