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宗梅 《家长》2022,(3):141-143
中国传统文化凝结着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等,承载着民族的思想精华与文化血脉.在国家和教育部门强调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号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生活化课程,以此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同时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发扬、继承与保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基础教育滥觞于20世纪初的现代化改革运动。一个世纪以来,面对西方强大文明而产生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不断地催育着基础教育的嬗变和发展。新基础教育发展必须寻觅传统教育的文化合理性,立足于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探寻教育改革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后 ,在教育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 ,成人高校必须坚持在教学过程中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增强成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形成学术的民族风骨 ,使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剧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化时期。本文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探讨了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现代进化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在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如何更好地利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来拓宽民族艺术教育的范畴,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的.文章从最能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歌和方言入手,探讨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视野下民歌和方言之间及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期开启高等师范院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新视窗.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过程;传统文化也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因为它是现代化的基础。每一个国家的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都与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因素对教育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中,也有对教育现代化起着严重阻碍作用的因素。只有经历一个自觉的批判、深刻的反思的过程,经历一个选择和接受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步伐才能够加快。  相似文献   

9.
贺麟对中西哲学的融贯创新及其学术建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麟总结先辈时贤融采中西文化的得失,确立融会中西正宗哲学的理性自觉,他以西方近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为基本的思想养料和方法资源,构建起新心学体系,他还力主发扬中国优良传统建立强大的民族精神,标举"文化抗战"和"学术建国",为中国的文化重建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科学主义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它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但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除了工业化或科学技术等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这个基本要素外,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现代化实质,还必须考虑到另外两个方面,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转型都不可能建立在别的国家和民族伦理道德的精神支柱之上。必须开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将其中超越时代的恒常价值作为精神支柱并与西方近代科技相结合,才能使它们有效地内化为本民族实现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现代化作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和具体地实践活动的统一体,只能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化或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年接受优秀的高校教育正是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主力军,必须始终牢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必要性,牢记并领悟高校教育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构建高校教育核心价值观新体系,重视高校教育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加深高校大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坚定正确的价值追求,实现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弘扬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谐,提倡仁爱平等,坚持修身为本,明晓先义后利,树立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作为文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探讨如何促进"文化自信"在艺术教育中的践行,成为我们必须探讨和学习的新课题。戏剧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中国几百年的文化沉淀与艺术价值。戏曲作为戏剧之精华,中国文化之"国粹",将戏曲的学习和教育注入到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使学生从小了解戏曲,热爱戏曲,热爱中国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根植于相应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本民族意识性。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将映射出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中华民族文化中,孔孟儒学是其主流,对民族行为影响深远,然而,独尊儒术的教育不足以发展民族体育,培养民族体育精神,必须在挖掘中国传统儒家内核的同时,融合各民族文化特质,并在协调传统与现实间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知识界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关注,是当时国内特殊的社会环境直接诱发的必然结果。他们所诉求的现代化,其内涵主要包括:在经济上求中国自身之工业化;在政治上求民主政治之实现;在文化上求民族精神之复兴。他们主张,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为前提,必须立足于本国,立足于传统。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发展的积累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中国文化要走向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不能割断民族历史;而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又是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这决定了固守或复归传统文化同样无法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只能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正处于自我否定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应当坚持以我为主,以现代化的取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着眼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生长与融合。当代新儒家认为传统文化本原圆满,外用不足,主张“返本开新”,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统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范围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心理和经验。文化传统对数学课程设置有很大影响。一、中国数学教育形式上完全运用了西方数学教育模式,然而文化心理上却不自觉地运用着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观。二、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文化中的德育精神,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以及寓德于一切文化中。这是我国数学课程在内容和目的设置时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大学生三者关系的分析,针对当代大学生相对缺乏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这一现象,就为何和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学习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转型过程,边际化是它的特征之一.边际化特征决定了转型期中国教育现代化既要借鉴外域先进的教育现代化模式,又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了保证中国教育现代化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对其进行价值取向定位,即侧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促使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