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技术与教学理论互动演变过程中,技术革命及其在教学场域中的应用,推动了教学理论形态转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倒逼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教育的勃兴反衬教学论范式滞后,教学论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理论范式的转变.但是数据算法的确定性与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矛盾,人工智能技术可计算性以及技术陷阱,决定教学论范式转变是有限度的.以"变"促"不变",智能时代教学论必须坚守"不变"的价值立场,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2.
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是高考改革必然追求的价值取向。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多样化探索必然引起公众对公平问题的关切。研究认为,完善新高考制度建设,增强高考改革的公平认同,需要做到:重视公平性诉求,回应公众认同关切;重视高考功能的复杂性,优化科学决策;重视制度建设透明化,减轻公平焦虑;重视社会评价体系建设,增强公平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引领教师参加教育研究,推动“科研兴校”,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呼唤研究型教师和研究型学校的涌现,中小学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是急需探讨的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改革经验,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校园里的“读经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国内一些中小学的读经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殊不知儒家典籍也漂洋过海走进了美国大学,在异国他乡的校园里掀起一股不小的“读经热”。“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每年有将近1/4的学生在本科阶段选修中国的儒家伦理课程。哈佛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著名的  相似文献   
5.
新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改革不是疾风骤雨的“文化革命”,新基础教育发展必须寻觅传统教育的文化合理性,立足民族传统探寻教育改革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张济洲 《教书育人》2006,(12):11-13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享受现代化进程中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普遍感到精神家园的迷失和道德的滑坡。在物质繁荣的光环笼罩下,人们对价值的终极关怀的追求和健全人格精神的渴望已被世俗享乐所取代。于是“我们知道人制造的是什么,但我们不知道人是什么…或者说,现代人的悲剧在于人是这样一个存在:他竞忘记了‘人是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享受现代化进程中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普遍感到精神家园的迷失和道德的滑坡。在物质繁荣的光环笼罩下,人们对价值的终极关怀的追求和健全人格精神的渴望已被世俗享乐所取代。于是“我们知道人制造的是什么,但我们不知道人是什么……或者说,现代人的悲剧在于人是这样一个存在:他竟忘记了‘人是谁’”。一、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精神失落现代化是一柄双刃剑,它魔幻般地带来丰盈的物质财富同时,人类也陷入享乐主义、科技霸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意识形态。在现代化世界中“,人类唯一真正的普遍共有的价值观都是纯粹功…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大学科研的机制、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主要政府机构,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给予了长期重要的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于价值评议择优资助模式,以及重视研究与教育相结合,不断引领大学学科建设,有力地提升美国科研创新水平,其运行机制、特点对我国政府科研基金管理模式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岗教师"政策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师资的素质与水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特岗招聘"唯学历化、"特岗政策"配套形式化、"特岗教师"难以专业化等问题。为了有效实施"特岗计划",可采取提升"特岗教师"农村教育生活适应力、强化"特岗政策"执行力、关注"特岗教师"职业生涯、发挥政策合力作用等措施,来化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乡村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政府官员、新闻媒体、学者到普通民众都对乡村教育给予了极大的热情,社会正义的呼声不断向农村倾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单纯的道德关怀不足以保障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良心的呼唤、道义的谴责,无法使乡村教育从根本上摆脱窘迫的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