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梅妃资料搜集发现郑樵《通志二十略》中虽没有收《梅妃传》,但其中有多处描述成为《梅妃传》的重要素材。这对研究梅妃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同志《咏莆田》一诗中有“梅妃生里传犹在”句。按梅妃即江采苹。查《新唐书》、《旧唐书》都没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福建通志》烈女传中虽有江采苹的记载。其材料也来自小说《梅妃传》,自是“明人妄增之。” 莆田县黄石公社江东大队,今存梅妃的庙宇一座。相传梅妃的故乡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通过梅妃故事产生过程的梳理,可认为梅妃的形象是有意识地针对杨妃的形象而精心塑造出来的。但明代戏曲《惊鸿记》中梅妃的形象有了很大发展,她不但谴责、抨击杨妃,形成作品贬杨褒梅的倾向,而且还突破情缘层面,通过抨击和褒贬将矛盾扩大到政治领域、后宫生活、君臣关系、民族矛盾等。这是明代梅妃故事发展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馆藏黄士毅所编徽州刊《朱子语类》之古朝鲜写本,上承朱子语录之最早编本《池录》,下启今传黎靖德所编《语类大全》,在《朱子语类》版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因其卷帙浩繁、情况复杂,学界对该版本的认识存在较多误差。通过古写本与成化本的全面比勘,结合其版本情况,对古写本成书的大致年代、原本卷目数量及其与今传通行本间存在的卷目次序差异进行介绍,并对古写本与《蜀类》《徽类》的关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论古近代小说三部(篇):宋代佚名小说《梅妃传》极大地丰富了李(隆基)杨(玉环)故事的内涵,对后人同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晚清俞达的狭邪小说《青楼梦》是模仿《红楼梦》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反映了封建末世下层知识分子颓废的精神状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诚鼓吹者陈天华的《狮子吼》则是二十世纪初年影响最大的政治小说。  相似文献   

6.
江梅妃,是莆田人传说中的名女人.其实在历史上,梅妃的故事流传很广,曾引起许多名画家的注意,常被作为创作的重要题材.明代名画家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就曾画过一幅《梅妃写真图》,堪称传世精品.此幅作品流传到上世纪50年代初,曾与徐悲鸿大师有过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空海和尚(生于中国唐代)在顾野王《玉篇》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字书。今本《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是日本山城国高山寺所藏鸟羽永久二年(公元1114年)之传写本,收入《崇文丛书》。中华书局于1995年据此本缩印出版。顾野王《玉篇》是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与后世字书之间的桥梁,但野王《玉篇》已亡佚。拿今天通行的宋本《玉篇》和日本所藏唐写本原本《玉篇》残卷(约仅存  相似文献   

8.
元代散曲作家乔吉的[双调.水仙子]《寻梅》,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作家所要寻找的梅花的形象是以历史上一位女性为依托的,这位女性是唐玄宗曾经宠爱过的梅妃。作家把梅花、梅妃和自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从这三方面来探讨梅的本体及隐喻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今通行本《说文》为宋初徐铉奉诏就李阳冰改本和当时所见各本重加整理而成,往往今本《说文》所无,唐宋典籍中所引《说文》则有之。本文将唐写本《说文》口部残简与木部残卷与玄应、慧琳等撰《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及今本《说文》逐条加以比勘,就其异同之处对《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的版本及唐写本《说文》的原貌进行了考探。根据《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可证唐代流传的《说文》当不止一种版本,唐写本《说文》口部残简与木部残卷确为唐本。  相似文献   

10.
敦煌遗书伯希和编号二五六七、二五五二为唐人选唐诗写本残卷。其中李白诗四十四首,以今李白集本相校。集中悉存,但相异之处不少。考其异同及选目等,可得者有:今本阙,写本可以补阙;今本误,据写本可以勘正;今本多有异文异解,可据写本勘定;今本写本俱通,但多以写本为胜,可据而从善;写本误,当从今本;写本今本均可通,遽难定论;从写本编定时代、选目标准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等。自然,一首诗中,可能同时存在以上一种至几种情况。故只能就其大概,分别而述。一  相似文献   

11.
梅尧臣诗以其独特成就,在唐诗盛极难继的背景下多向开启了宋诗的道路,被欧阳修誉为“穷者之诗”与“平淡之诗”。文章就其“穷者之诗”的内容特色作了具体深入的剖析,具体表现在:忧思感愤,关注国计民生;穷居隐约,深切表达人伦真情;放浪泉林,细致刻画山水清华。  相似文献   

12.
梅鼎祚是明中晚期“雅俗兼长”的布衣文人,20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基本上是“崇俗黜雅,俗热雅冷”。学界研究主要围绕梅鼎祚俗文学展开,并在生平、戏曲、小说方面取得了丰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辽天柞帝元妃是萧奉先之妹,而非萧奉先之侄;元妃与天柞皇后、德妃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故元妃既不是天祚皇后之妹,也不是德妃之妹;被金将粘罕纳为次室的是元妃,而非天柞皇后。天祚帝共有六子:长子赵王习泥列,宫嫔昭容所生;次子梁王雅里,也为宫嫔所生;三子燕王挞鲁,德妃所生;四子晋王敖鲁斡,文妃所生;五子秦王定,六子许王宁,皆元妃所生。皇后萧氏无子。  相似文献   

14.
在汇集唐宋笔记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考证了李玫的姓名,李玫其名当以"玫"为是,"玖""纹""政"等都是讹误。再次,考证了李玫与舒元舆的交游,李玫是在落第后,有感于甘露之变等政治局势而创作《纂异记》诸篇,开创了政治讽刺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李晖 《池州师专学报》2011,(5):74-79,104
澄心堂纸,是南唐时“百金不售一枚”的特制纸。经北宋时仿制,历近千年复兴,终于走进国际市场。究竟是谁第一次将澄心堂纸仿制,至今还是一个谜。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众诗中寻觅,钩沉出:此事始终由梅尧臣策划并提供样纸,由歙州刺史潘夙组织纸匠队伍,艰辛制作而成。此文不仅提示出澄心堂纸的再生奥秘,还为当今“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的创建者们提供了蕴意深邃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期的诗人梅挚生平虽不煊赫,但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堪称循吏。其人喜吟咏,擅文章,虽作品大多散佚,而生平尚可据当时史籍和名家别集的相关记载加以考索。他与欧阳修等一同主持了北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嘉祜二年科举考试,与欧阳修、梅尧臣、王珪、韩琦、文彦博等人多有唱和,且与王益、王安石父子为两世之交。他的政绩、品格以及交游连同创作一起所引发的历史影响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7.
唐代纳妾主要出干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无子、相悦、代妻和纵欲。纳妾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其中家人同意、订立契约一般是必需的,媒人中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也是必要的。纳妾有助干实现古代婚姻的目的,也可以为某些人提供生活的帮助、感情的慰藉,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容易引起妻妾矛看、影响夫妻关系和导致其他家庭冲突。纳妾制度在今天已无可取之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其在古人的生活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枚是有清一代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他的思想基础。袁枚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既尊孔又“进退六经”,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对庄子的思想却一直情有独钟,一生都“爱而颂之”,而且袁枚一生的思想言行与庄子的人生哲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使考源     
中使之职出现在东汉,但稳定和发展应在三国时的东吴。虽然中使最早出现在史书上是东汉章帝建初七年(72年),但由于范晔《后汉书》成书时间较晚,他参考的史料中有很多是晋人撰的《后汉书》,诸家《后汉书》都或多或少受到吴人谢承的《后汉书》的影响,在撰写的过程中可能借用了当时己有的中使的官名,而范晔袭之。据《后汉书·张让传》,中平二年(185年)首次出现“号曰‘中使’”,中使当始于此时,而史书上此前出现的中使,有可能是史家借用进史书的。  相似文献   

20.
李晖 《池州师专学报》2010,(2):102-107,133
笔者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五十七岁生儿的"洗儿"一事起兴,广搜文献史料,探索出"洗儿"始于唐代,而唐玄宗则是始作俑者。这一自先秦礼仪演绎而成的民俗,自唐绵延不断地传至今日。由于"辟邪"、"吉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理念和意识追求,它必将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永远传承下去。"才高位低"的梅尧臣"洗儿"中,能有京师"开封大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和范文正公仲淹、富弼如此著名人物临场,并相继留下《洗儿歌》。这是"洗儿"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