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全球主义以及后现代学派等四种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与城市的文学叙述传统中,对乡村和城市二元对立的判断有着简单化的倾向——乡村仅仅保留了纯真美好的一面,城市则成为贪婪邪恶的化身。威廉斯很反感这种看法,他斥责这种由文学修辞塑造出来的对比为"抽象对比",遮蔽了更为复杂真实的历史关系。而且"乡村"和"城市"这种二元对立的叙述被一组循环往复的逻辑内在地串联起来:文学家们对城市的憎恶转化为对乡村的喜爱,对乡村的喜爱反过来又助长了文学家们对城市的憎恶。威廉斯将这种乡村文学叙述称为"田园符咒"。依据这种逻辑,自然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歌曲《社会主义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为线索,采用意识形态、亚文化等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试图辨析红歌演绎背后所呈现的文化意义及社会变迁图景。亚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是本文关切的焦点,文章通过梳理红歌《社会主义好》四种不同版本的演绎及其历史情境,期望从中窥见在中国政治社会发展中,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互相作用和特殊关联。  相似文献   

4.
杜立  庞文芳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1):109-109
在文学翻译的开始,政治文化对文本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操纵作用,而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之间则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往往是构成翻译文学生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告传播中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媒体的受众正前所未有地暴露在一个由广告编织的意识形态的世界里。而选意识形态不只是担当化建构的角色,当广告供用意识形态的策略来对受众实施一种隐性的控制时,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从广告意识形态化的现象出发,初步研究了这种意识形态的价值内容、结构形态,发现它是一个由表层、深层意识形态组构而成的二元复合结构,并对这个二元结构的特性和负面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1949年创刊的《人民文学》被誉为新中国的"国刊",担负着"主流话语"下引导全国文学创作的示范性职能。《人民文学》的编辑们既要严格贯彻构建"主流叙事"形态的编辑理念,又要兼顾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力求在作家、读者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于是,各种编辑策略层出不穷。《人民文学》、《人民文学》的编辑、《人民文学》的作家作品的命运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十七年"期间作品、编辑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小说理论相比,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西方经典叙事学从文本外部转向内部,致力于叙事作品的结构形式研究。鉴于这种片面关注叙事作品形式而忽视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联的倾向,80年代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了意识形态研究。但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轻视作品艺术规律和特征的做法也会使文学研究受到极大伤害,于是,人们开始再度重视叙事结构和形式的研究,并认为叙事作品的形式审美研究与历史语境的研究不应当互相排斥,而应当互相补充。这就是后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促成了叙事学在西方的复兴。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中,有的学者关注一般结构形式,有的学者关注具体作品分析,但构成后经典叙事学主体的则是“理论十批评”,即借鉴、改造和新建叙事结构模式.将之用于叙事批评,而在这种批评中人们也有意识地将结构形式研究与意识形态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文学领域表现出色,而对于浪漫主义小说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苏耕欣主编的《英国小说与浪漫主义》对于研究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有很高的学术信息价值,它深入揭示了浪漫主义小说家在过渡时期经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更迭所带来的不稳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从而造成小说主人公地位的互换或命运的逆转.该书是一部结构清晰、内容独特新颖、学术价值高、可读性强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9.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25):54-55
电视娱乐的意识形态性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是永恒的存在。社会是由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多元形式构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的无意识结构,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它是人类体验自身与其生存境遇的关系的方式。而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是无形或无意识的,当今电视传媒已将意识形态裹挟于生活性传播中,试图以生活般  相似文献   

10.
主题出版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文章从主题出版的视角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一重大议题,厘清主题出版与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双重语境中论述主题出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的实践意义和传播价值;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主题出版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三个维度,即政治上立魂、理论上创新、情感上凝聚;最后探讨“两个大局”背景下主题出版建构意识形态的趋势与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11.
程进  王中伟 《东南传播》2022,(2):141-144
边疆不仅是地理上的边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文化风情的边疆。纪录片尤其是政论片,与生俱来具有向社会发言的传统。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录片《新军垦战歌》为例,揭示了如何运用风景建构生命情感、形塑历史记忆、强化家国认同,并探讨了“符号能指”“价值隐喻”“记忆询唤”“情感共通”等风景书写意识形态的主要机制。探索包括风景等自然载体与思想价值观念在文艺作品中的融合机制,将为政论片更为有效地实现意识形态诉求提供更多的可能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北梦原 《新闻世界》2012,(7):286-287
本文用意识形态分析方法考察群体性事件中话语的结构与内容,分析了不同群体性事件中话语的对立与共享及在事件过程中的话语建构与意识形态生产。通过对话语的分析,揭示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结构存在于社会的功能,认为它通过一种明确集中的方式再现了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能够在具体的事件过程中呈现社会各个阶层对于现实的态度与看法。  相似文献   

13.
黄鑫 《东南传播》2018,(5):70-72
互联网时代充斥着权力符号与商业逻辑话语的语境下,网络粉丝社群日益表现出商业化与产业化的趋势."粉丝经济"这一视域有助于对2017年B站"萌战"活动所引发的系列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数字媒体产业中网络企业如何将用户转化为粉丝群体,创造出虚假的"荣誉感"以鼓励用户的参与和活跃,使用户成为生产数字内容的劳工.本文将分析商业意识形态是怎样通过建构"粉丝经济"以进一步把握互联网粉丝社群的生成和演化的机制,渗透互联网领域,对用户的意识形态加以操控.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孕育了新媒体时代粉丝文化的成长,粉丝文化因其覆盖范围广泛、群体实践形态各异、对形塑青年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渗透和引导成为题中之义.粉丝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主流意识形态以"嵌入"代替"收编",发挥偶像的中介作用,针对不同粉丝群体的行为特点,采取不同嵌入路径,即"加冕-挪用"路径和"钳制-妥协"路径,并分别以王俊凯探访最高检和"227大团结事件"为例进行结构和过程说明.  相似文献   

15.
王芝兰 《新闻战线》2015,(3):163-164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促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现如今,多元文化、多样思想、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冲击。自媒体时代,舆论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地。自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部电影审美意义上的完成不在于其被公映播出,而在于公映之后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文化立场的社群集团对它文本、影像所进行的文化批评。在受众审美意趣和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杂糅化的今天,电影的受众文化批评可以分为三个维度: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批评、精英文化批评和大众文化批评。以《战狼Ⅱ》为分析对象,探究不同受众群体的"读者导向"文化心理,在研究当前主旋律电影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晓燕 《青年记者》2012,(32):52-53
法国著名传播学家多米尼克·吴尔敦在《信息不等于传播》一书中说:"信息革命遭遇到两个障碍,第一个是信息与传播的关系,也就是与他人之间存在问题以及无法传播的现象;第二个很简单,就是知识问题,信息的极大丰富迫切地需要各种知识来帮助理解。"①上海老歌②凭借"奇异的智慧"跨越了这两个障碍,持续了一则传播神话。传播即共处:上海老歌成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上海老歌注重大众传播的"认知平均化"效果,通过提供适合大众的普遍情感、普遍价值观以及"娱乐形式",与不同历史时期盛行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共处",成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并在消费中被不断地重新建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从及物性、情态和分类系统三个方面对美国总统Obama的一篇政论演说进行分析,并将话语与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进行解读,旨在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进而指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 雷蒙德·威廉斯在<文化的革命>一书中,追溯了从工业革命直至当代"文化"一词的内涵发生的变化,他同意利维斯的意见,即认为文化传统的最精致的部分体现在语言和文学中,但他不同意利维斯所说的全部文化遗产都由语言和文学承载.威廉斯认为利维斯夸大了文学的作用,威廉斯在书中写道:.对于文化这个概念,困难之处在于我们必须不断扩展它的意义,直至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成为同义的."①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陈平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作为一门"可爱但又可疑的知识",文学史固然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它是在新式教育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专门学问,同时它又是意识形态、文化权力与学术技能三者合力的结果。我们想像文学的历史,沉潜把玩其中的阅读意趣,却仍免不了要对其所展开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