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一、试题与参考答案呈现试题(2016年江西数学联赛预赛试题)若函数y=log_(2016)(x2-ax+65)的值域为R2-ax+65)的值域为R+,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这道试题是2016江西省高中数学联赛预赛试题,命题组给出的解答如下:由题意可知:要使y=log_(2016)(x+,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这道试题是2016江西省高中数学联赛预赛试题,命题组给出的解答如下:由题意可知:要使y=log_(2016)(x2-ax+65)的值域为R+,只需x2-ax+65)的值域为R+,只需x2-ax+65>1,即x2-ax+65>1,即x2-ax+64>0,Δ=a2-ax+64>0,Δ=a2-4×64<0,解得-16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1期王琳老师的一篇《关于两道试题的思考》的文章里有两道试题是这样的:“语文是看图作文。图是这样的:两棵大树,树叶茂盛,遮挡住了上面的太阳、云彩、大雨。两棵树下有一棵小树,枝干细小,还有点扭曲。作文提示是:仔细观察上面的漫画,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可以编写童话故事,也可以写由这幅漫画联想到的生活中的事情,题目自拟。数学题:今天是小红11岁的生日,他邀请了小林、小军等9位好朋友到肯德基餐厅。餐厅阿姨热情地询问他们想吃些什么。经统计,每位小朋友都要一杯大可乐5.5元,一包大薯条7.5元,一个鸡腿汉堡10元和…  相似文献   

3.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修订,是对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评价组发布的<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价报告>中的"命题建议"的刚性践行.为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解读"新大纲",现将评价组的两条"命题建议"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1试题呈现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理科第23题:已知a>0,b>0,a3+b3+b3=2,证明:(Ⅰ)(a+b)(a3=2,证明:(Ⅰ)(a+b)(a5+b5+b5)≥4;(Ⅱ)a+b≤2.这道试题难度不大,但值得我们去品味,通过对这道试题的探究和反思,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一是两个不等式的多种证法,可谓精彩呈现;二是两个不等式的变式与推广,使我们对问题认识的更深  相似文献   

5.
<正>一、什么是"合理性非标准答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试题:参考答案内容精练但偏窄,远少于基于材料和生活逻辑的合理答案;学生答案内容较多,其中部分内容科学合理,符合试题考查要求,但由于不在标准答案范围内,因而不能得分。如以下两道高考题:201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38题(材料略):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喝一声彩!     
有理由为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命制喝一声彩! 喝彩的理由,是试题衔接了中学语文教材.这里所说的衔接,不是机械地衔接(2009年重庆卷诗歌鉴赏试题直接将教材<哀江南·折桂令>搬上试卷,设计两道题目,效度大可怀疑),而是有机地衔接.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在高考试题以及各地高三的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含有两个变量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学生面对两个变量的问题常常会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解题的突破点.本文通过下面几道例题,让大家感受构造函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几种策略.策略1消元法在两个变量的条件不等式问题中,可利用题中条件将一个变量用另一个变量表示出来,这样就变成一元函数的问题.例1若p>0,q>0,p3+q3=2,求证:  相似文献   

8.
段地长 《化学教学》2007,(2):81-81,80
近日,我在组编高三复习综合试题时,发现了贾玉鸣老师发表在<化学教学>2004年第7-8期上的<一道有趣的"化学放大"题>,立即被该题的选材吸引往了,感觉到这是一道具有较高检测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优秀试题,正如编者的点评:"本题借助于一种经典而又广泛使用的方法--定量分析中的间接碘量法,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编织成一道令读者颇感兴趣的试题.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三框题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节课后巩固练习中有这样两道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一度的中考已经结束,教师的工作又有新的起点:钻研试题,做好分析,备好下轮.现就济宁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中两道选择、填空题做法与同仁交流一下.1.选择题8:"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的一天.我在教研室主任的办公室里看到一本<2008年中招试题汇编>,借来后我认真阅读了<2008年河南省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发现其中4道题运用小学数学知识也能解答,当时就萌发了让小学生试一试的想法.于是在2008年8月鹤壁市初中新生入学调研试卷中选用了这4道题,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纵观2015年山东省数学试题,与2014年相比,试题形式不变,选择题10道,填空题5道,解答题6道,15道客观题共75分,6道主观题共75分.试题设计延续2014年的风格,试题稳中有进,稳中有新,设计质量高,考试效果好.1试题质量评析今年的山东高考试题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对《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试题重点考查了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试题的  相似文献   

13.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见<茅盾全集·第十四卷>附录<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那时,茅盾才十二三岁,就读于浙江桐乡乌镇植材小学.在此我们姑且不论小作者如何天资聪颖和老先生如何独具慧眼,单就文章本身质量而言,所写批语显然有点言过其实,夸饰褒扬溢于题外.我想,老先生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写作热情;而老先生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无非是自觉遵循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14.
<语文月刊>(2004.10)"百家争鸣"栏唐文健先生<"一棵"还是"一颗"?>认为<篱笆那边>的诗句"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之"一棵"当为"一颗"之误.这是唐先生的误解.教材的处理并没错.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题呈现2014年"华约"自主招生数学题第2题:一场比赛在甲乙两人之间进行,采用五局三胜制,已知甲赢一局的概率为p(p>1/2),设甲赢得这场2比赛的概率是q,求q-p取最大值时的p的值.该试题取材于高中生都熟悉的"五局三胜制",然而它不落俗套,提出了概率差的函数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本文将结合这道试题的解  相似文献   

16.
<正>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但这个问题,经常在课内与课外游离。本文主要以植树问题为例,探讨通过教学改善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现实意义。一、通常,我们这样教例题:路长100米种树(两头都种),每5米种一棵,一共种几棵?教学流程:(1)建立概念。距离、间距、间隔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教学中,测试的功能之一就是指导教学.最近,笔者在台州市椒江区初二数学期末抽测试题的命题过程中,参与编制了两道创新试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有较深的思考和体会,在此与同行们交流探讨.一、试题呈现试题1学好数学的诀窍之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如及时总结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时总结解题方法等.我们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请对《勾股定理》这一章内容作一小结.试题2如图1,在等边ABC中,E是  相似文献   

18.
<正>北师大版教材必修5第48页,有这样一道其貌不扬的例题,很多老师在讲这一节课的时候,对这一例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这道小小的例题却蕴含着深邃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大显身手.1教材例题呈现及简要证明  相似文献   

19.
<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5期刊登<由两道争议试题引发的思考>(下面简称<思考>)的文章,对某市会考试题提出了质疑.本人对这位教师勤于思考的精神表示敬佩,尤其被其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所折服.但本人对其观点并不能苟同.<思考>一文的基本论点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就是没有理论根据,考题与教材提法不同就是超纲.这里涉及一个教学原则问题,即我们是用教材上课,还是上课死讲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正确地认识我国的政治、经济现象,正确地分析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还是只会死背教材,见到教材上没提到的说法就去叫嚷"超纲""没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平面几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几个有关角的概念和三线八角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对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为以后研究图形的性质奠定基础.有关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题目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在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校出了这样一道试题.尽管我校是市重点校,学生基础较好,但这道题目得分率才0.7,学生错误各种各样,教师很值得反思.下面就这道题目谈一谈认识和思考.1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