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走出家门去工作。妇女就业成为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志。她们被称为“半边天”。 但是,女人毕竟不是男人,她们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途还得回家生孩子。她们天然的性格里面还有扮演家庭主妇的传统冲动。于是在50年后,人们蓦然发现,中国女性仍然在家庭与社会之间的门槛边徘徊走到社会后想回家,回到家后又想回归社会。 前几年,一些女人有钱后很快辞去工作恨不能插翅飞回温暖的家。当时,颇受那些还在职场上拼死拼活的女人的艳羡。而短短几年后,这些所谓的“全职太太”开始躁动不安了。她们有钱了,有闲了,但没有了幸福。习惯了朝九晚五上班生活的她们,不知道该如何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走出家门去工作。妇女就业成为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志。她们被称为“半边天”。 但是,女人毕竟不是男人,她们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途还得回家生孩子。她们天然的性格里面还有扮演家庭主妇的传统冲动。于是在50年后,人们蓦然发现,中国女性仍然在家庭与社会之间的门槛边徘徊走到社会后想回家,回到家后又想回归社会。 前几年,一些女人有钱后很快辞去工作恨不能插翅飞回温暖的家。当时,颇受那些还在职场上拼死拼活的女人的艳羡。而短短几年后,这些所谓的“全职太太”开始躁动不安了。她们有钱了,有闲了,但没有了幸福。习惯了朝九晚五上班生活的她们,不知道该如何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3.
移民五态     
中国人现在越来越有钱,移民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换种生活方式,实现经年的出国梦想,移民逐步被提到了日程上来。 有趣的是,面对移民问题,出现了这样的场面:驰骋的女人和畏缩的男人。这个时候,女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决心,置年龄、家庭、孩子于“不顾”,在梦管所压抑了多年,她们需要到一个崭新的环境把梦释放。 而男人背后扛着一座生存养家的山,还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1,(45):61-61
中国传统化中的家本位观念束缚着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们:如果她们冒险离婚.就是没有家的女人  相似文献   

5.
1995年的中国,妇女备受关注。这里,我们就几家全国发行的大报上的妇女宣传作一概述。 有意识地集中反映当代中国妇女的状况。光明日报今年将它每月两期的“知识女性”专版改版为“妇女世界”,拓宽了报道面,从而为更多深层次的报道和文章提供了空间。该报还新设立了相关的“家庭周刊”等版面。今年5月,该报关于“干得好还是嫁得好”的讨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工人日报的妇女专版也在几经上下后得以恢复,而且就女职工生育补偿问题作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1,(31):69-69
最近出版的《新闻周刊》亚洲版说,许多世纪以来,妾在中国都代表着财富和地位。近年来社会变动的加速破坏了传统观念,也促使“二奶”流行。在中国的商界和官场,有个流行的说法是“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学坏就有钱”。  相似文献   

7.
林红 《兰台世界》2007,(2S):66-67
在漫长的几干年历史里,中国一直实行男尊女卑,妇女始终处于男人权力和意志支配之下,缺乏基本的自主和尊严。她们没有财产权、人格权,甚至姓名权。她们更没有婚姻的自主权,只能听凭“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正如自居易所说,女子一生下来就是“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妇女中的弱势人群——寡妇,她们更加身不由己,更加丧失话语权,更加血泪斑斑。她们的再婚权利和自由被古代男权社会在思想控制和法律限制双管齐下步步剥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在贵州警方的一次解救被拐妇女行动中,一些曾被强迫卖淫的妇女在回贵阳的火车上向护送干警表示,如果下车被人拍照、录像,她们就自杀。但是火车刚到贵阳,一群记者突然冲了上来,闪光灯、话筒、笔记本、采访机等等,瞬间就包围了她们。大概是为了躲开记者们的“袭击”吧,有人命令她们蹲在地上。于是,她们蹲在地上并把头埋在两腿之间。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啜泣了。一个被拐女后来说:“我们都到这种地步了,怎么有脸上报纸上电视,他们(记者)就不可怜可怜我们?”(《南方周末》2000年4月21日) 该不该如此“抓新闻”,暂且不论。我想说的是,本来好些被拐女是不想回家的,她们觉得已无脸见人。《南方周末》的随行记者说,一路上,干警们苦口婆心才使她们恢复了一丝尊严,结果却“被闪光灯熔化了”。但是,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被拐女们这种惶恐而无助的啜泣,却被形容成得到解救而“感动的眼泪”。  相似文献   

9.
美国电视新闻界在很长一个时期是男记者的天下。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闻名全美的女记者还如凤毛麟角;但进入80年代,电视女记者异军突起,在电视新闻界占据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她们的新闻报道已经涉及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一美国女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妇女们在新闻编辑部不大受欢迎,新闻界认为她们把家庭主妇的作风带进了编辑部,“破坏”了编辑部紧张、严肃的气氛。19世纪6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编辑们抱怨那些因有任务必须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的妇女需要有人护送,对工作极不方便。19世纪末,全国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播文化中的女性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我国召开。由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的《行动纲领》的重大关切领域之一是“妇女与大众传媒”,认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播角色,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在中国,近年来不断有“男人留岗,女人回家”等算计女人饭碗的说辞;中国的广告、歌碟、新闻报道等传播领域,更是以隐晦的手段,凭借男性话语霸权的现实根基和女性集体无意识的性别缺憾,贬低、监控、约束女性。本试就中国传播化中的女性歧视现象、产生的根源及中西方女性解放的现实努力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研究的角度有很多,本文的研究角度是以张幼仪的前半生经历为依据,以这位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女人的生活变迁,来探讨近代上海社会及服饰的变迁。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角度,是因为出生在世纪之初1900年的张幼仪,生长在上海宝山县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家庭,儿时受到“三从四德”的传统训诫,险些被裹脚,遵从兄长的意愿嫁给徐志摩为妻,离婚后在德国“重生”,并且在回同后有了自己的事业,独立抚养儿子,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她的经历可以说是生活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妇女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看了南方某报的一篇报道《被拐女们被解救回家》后,心里为被拐女们回家后的遭遇感到悲哀,同时对一些新闻媒体也不禁有话要说。 据这篇报道说,2000年4月9日,38名被拐女被贵州省遵义县公安局从福州送回家乡。其中11名被迫卖淫,其余则被卖作人妻。她们回家后,由于“当地电视台播了几次新闻”,乡民们不仅“从电视上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而且“从电视镜头中能清楚地分辨出谁是谁家女儿……” 于是被拐女们第二次悲惨的命运开始了。在家乡她们及其家人“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不可接触者,处  相似文献   

13.
随笔     
小时候,翻开家里的户口簿,我奶奶的职业栏里记录着“家务”两个字。估计有这么奢侈职业的中国妇女现在已经不多了,更不用提操持此职业的中国男人了。可是,在大洋彼岸,回家大干家务革命的男人却呈增长势态。自从1990年以来,父亲是家庭妇男的美国儿童增加了70%,达170万左右。 美国男人回家从事家务工作的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裁员以后被迫回家的,这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说:“女人的真正麻烦是她们必须继续试图使自己适应男人关于女人的理论,就像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做的那样。生活的现实规定女人必须顺从男人的模式。”男人给女人设定模式,女人小心翼翼地追随着社会公众制定的“好女孩”标准,不敢越雷池一步。乌特·艾尔哈特在《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在四方》(以下简称《好女孩》)一书开篇就这样写道;“女人是温顺的、友好的、善解人意的、谦逊的、大力的。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女入,这也是每个女人心目中的理想。”这个理想无疑是男权社会给予女入的。“女入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是:希望人入都喜…  相似文献   

15.
潘娜娜 《兰台世界》2012,(28):56-57
中国妇女在西方的形象可追溯到马可·波罗时代,那时候,漂亮、奢华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代名词——"这地方(福州)的女人美丽标志,过着安逸奢华的生活"[1]190,"她们(杭州妇女)很有姿色,并且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她们的绸缎服装和浑身珠宝的昂贵,是令人无法想象的"[1]179.而且,男女间相互敬重,男人对自己的妻子表示出很大的尊重,没有妒忌和猜疑.  相似文献   

16.
肉感     
男人本质上是欣赏丰满女人的,也就是有肉感的,所谓时髦的“性感就是骨感”的说法,一定是个瘦瘦的女生先提出来自我安慰的,后来媒体觉得新鲜就大玩这个新概念。让女性比较崇拜的张曼玉、王菲等,男人对她们的反应只有两个“平平”,她们太瘦了,真正想拥抱的女人,一定是有肉肉的芳泽,而不是干巴巴的“风景”——风干后的花。  相似文献   

17.
20年5月9日上午9时30分.蒙冤11年的赵作海含泪跨出河南省第一监狱大门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回家。”但直到10日晚9时.赵作海才出现在家乡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他的妹夫家。想回家的赵作海哪里去了?后据赵作海的叔叔赵振举说。曾接到县公安局电话。“他们说带赵作海去旅游了”。  相似文献   

18.
一辆马车行进在乡间大路上,车上年轻妇女们的欢声笑语格外响亮。去永吉县采访途中的吉林日报总编辑李准,深深被这个情景所吸引,一打听,原来她们做了节育手术,生产大队派出大车正接她们回家。从她们那满面春风的笑脸上,李准同志意识到这美好的一瞬,不正反映了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农村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了吗?他手举相机,“咔嚓”一声抓拍下这个难得的镜头。《看,她们那个喜悦劲!》这幅照片在1983年4月1日吉林日报一版发表。不久,又被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是一座满含风情的魅力城市,而这大半要归功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海女人。她们会过日子,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上海女人并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那些上海出产的蛤蜊油、凡士林、甘油以及带着淡淡香气的雪花膏、花露水等等曾给几代人带来了最简朴的时尚,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生活。有人说,上海女人天生就有一种智慧,在有限的条件下她们依然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精致、优雅。国货难忘的记忆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访问非洲坦桑尼亚,彭丽媛把中国的老牌护肤品百  相似文献   

20.
漫长的几千年历史里,中国一直实行男尊女卑,妇女始终处于男人权力和意志支配之下,缺乏基本的自主和尊严.她们没有财产权、人格权,甚至姓名权.她们更没有婚姻的自主权,只能听凭"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正如白居易所说,女子一生下来就是"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妇女中的弱势人群--寡妇,她们更加身不由己,更加丧失话语权,更加血泪斑斑.她们的再婚权利和自由被古代男权社会在思想控制和法律限制双管齐下步步剥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