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师教学的 重要依据,但绝不是唯一标准。那种照本宣 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只会把学生囿于狭 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教育家叶 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 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 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使用教 材。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整合教材资源,实现由“教 材”过渡到“学材”呢?笔者谈谈自己个人的一些 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堂教学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开始到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英语的技能,这是个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而这个发展过程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我们的学校里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时间里要发挥主导作用,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工作,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成长过程。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里,教师不只是教,而且必须教会学生。教师应把教的教材教完,并使学生把教师教的教材学熟会用。教和学两方面的任务都要在课堂上完成。认为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只是把教材讲清楚,至于学生会不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儿,是学生要在课下完成的事儿。这种看法显然是把教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把教材用活,就可以  相似文献   

5.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一个平台,师生不是教材的奴隶,应该坚持以学定教,灵活自主地用好教材。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既要确保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把“教”与“学”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作为。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几十年.但是纵观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感觉步子并不大。虽然我们倡导教师要个性化地教.学生也要个性化地阅读.但总觉语文教学未能根本改变。一篇篇美文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兴趣不浓厚且各种能力提升较慢.教师用课时不少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是我们的眼光只是面向眼前,面向考试的多.却较少思考学生如何适应时代与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萍 《班主任》2002,(5):15-15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把“学生不配合”挂在嘴边:一堂课上砸了,分析原因——学生不配合;一次活动开展得不理想,总结教训——学生不配合。由此,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学生配合教师,还是教师配合学生?教与学到底谁服从谁、谁服务于谁?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是第一性的,学决定了教;教是第二性的,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会学,教是为了学。在解决学生由不  相似文献   

8.
作为任教科学(自然)多年的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可能会比面对的学生多一些,但也不能做到无懈可击,百问不倒。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但学生的学习并非仅仅局限于教材体系和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而是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主动地学、灵活地学、有创意地学,对于科学教学尤为如此。不少情况下,学生能帮助教师深化教学,对此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语文新教材在全国已经广泛使用了,由于新、老教材在课程目标和编排体系上变化较大,不少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有很多困惑。如何解困释惑,笔者试谈几点认识。教材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载体。一方面,我们是教材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要有自己的钻研  相似文献   

10.
何奇 《江西教育》2000,(10):38-39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教法、教语是教学的三大中介因素。过去我们研究教材、教法的多,而研究教语的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重视。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谚云:“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这里讲的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8,(26):21-2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在《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教师究竟用什么方法处置教材,究竞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在“教教材”的场合,教师显然违背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以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把教科书提供的现成知识,通过教师自己的“咀嚼”之后喂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是靠教材向学生传道授业的;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衡量教学好坏的尺子。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法,而教出的学生则差距很大,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践活动。教与学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是为学服务的。要使教的对象都能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假如一个教师能够刻苦钻研教材,认真探讨教法,但不了解自己所教的对象有各种差别,在讲课时就难免深浅不适,多少不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堂课辛辛苦苦地过去了,只博得几个学生的叫好,岂不是最大的失败!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备课前就必须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用教材教。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它有利于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不能走向极端。我们认为,不能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截然对立起来,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用教材教本身就意味着得用教材,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只  相似文献   

15.
徐承芸 《江西教育》2014,(12):20-22
课改走过十余年,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教法研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仍未得到落实。我们遗憾地看到,教材仍然是教师唯一的教本,课本仍然是学生唯一的学本,教师在大胆整合教材、改编教材、增加教材等方面探索不够,研究不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教学起始于“我要教什么”,然后才有学生“学到什么”。近两年来,笔者一直把教材解构作为教研的重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识,形成解构技巧。  相似文献   

17.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照着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照搬不动,而是在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予以统整、选择组织,也就是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的同时.也要作为教材的批判者和完善者。”  相似文献   

18.
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不在于具体的教学方式上,而在于教学结果上。把握“用教材教“的关键是通过“用“来理解的,要从价值的层面来理解“用“,教材的有用性使教材从摹本走向资源。教师“用教材“要从工具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使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开发表现在改变教材的学的结构为教的结构,教师从知识运用的角度设计学生讨论的话题是开发教材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用教材“要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享用,“用教材学“的最主要、最重要是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历程,就是关爱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型教学模式训练英语课堂教学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型教学模式训练英语课堂教学技能吉林省长春大学王治君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和形式。在课堂上,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还包括教会。教师要把应教的内容教完,并使学生把教材学熟学会。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任务都要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学生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学生成长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而且更取决于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上的互动。不考虑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的教学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如何教 ,而且要研究学生如何学 ,同时 ,更要研究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是怎样互相影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 ,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 ,研究教学过程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