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阿吉兹·阿罕默德是马克思主义后殖民批评的代表人物.在移民后殖民知识分子问题上,他反对片面强调民族身份的问题,提醒应该注意个体差异与社会身份的问题.他关于移民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论述,有助于更理性地看待后殖民理论,但也存在机械唯物主义、男权中心主义、阶级同构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正对现在提出的"新移民文学",有人质疑这种提法,我需要辨析一下,我所谓的新移民文学是指第一代移民,主要不是指时间,"新移民文学"中的"新",特指第一代移民,我们当前研究的作家群体,不论移居到哪个国家或地区,凡为第一代移民,都在新移民范围之内。今后,从中国移居向海外的移民还会源源不断,这是进入地球村时代以后中国移民发展的大趋势。从这  相似文献   

3.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后殖民文学作家V·S·奈保尔的扛鼎之作,书中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的身边有一大批和其出身类似的印裔特立尼达人,作家刻画主人公坎坷一生的同时也真实生动地描写了这些印裔移民的生存状态,移民们为了摆脱身份危机,消解无根性,尝试了不同的道路,有人回归传统宗教,有人模仿西方文化,但最终都归于失败。通过塑造这些次要人物,奈保尔进一步阐明了他对后殖民背景下文化身份问题的悲观态度,即印裔特立尼达人不可能获取明确的、独立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后,开展后殖民批评和生态批评之间的对话,探索"后殖民生态批评"成为西方文学批评研究的新趋势。新英语文学的意象创造,在反映和投射殖民/后殖民身份,形塑种族与种族、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过程中的隐喻效应、指涉作用和话语功能等方面功不可没。库切的《等待野蛮人》是新英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从殖民者的无度狩猎行为、对无辜生灵的戕害以及对无声自然的压制等三个方面,表达了库切对帝国意识形态及其暴戾行径的控诉,对殖民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和生态后果的反思,呈现了其试图构建族群正义、伦理正义和环境正义的后殖民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当今世界截然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的非殖民化时代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重新塑造了自己,并向以前的被殖民者开放,而后者现在是其全球业务的参与者。到达第一世界的后殖民知识分子,对以欧洲为中心的进步观与知识观所怀抱的理想提出了质疑。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在其小说《抵达之谜》中通过对“模仿”所做的隐喻,形而上地思考了后殖民时代特别是移民社会中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原创性的思辨力探讨了人类精神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人们进入不同的文化社区之时,总是经历不同的文化冲击。而对移民来讲,这种文化冲击还可上升为一种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其原因是受到了后殖民意识的影响。移民一方面继承了母体文化的精髓文化,一方面又努力融入新的文化,结果就会产生文化流浪感。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电影中两代移民的内心活动,来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不同的后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麦脉 《广西教育》2008,(30):32-34
留学生文学和新移民文学同属海外华文文学,但是由于它们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不同,所处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也不一样,因此留学生文学与新移民文学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从作品的内容、情感特点、文学特点等角度对两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维·苏·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整个文学创作呈现出后殖民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奈保尔本人既是后殖民时代的生存者,又是书写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既独特又典型的文化品格.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时代的个案能较为突出地反映后殖民时代移民群体的生存共性.  相似文献   

9.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孤独的人》是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自由国度》中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叙述展示了印度移民以及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前殖民地人民与西方文化的格格不入,孤独的心境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维·苏·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整个文学创作呈现出后殖民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奈保尔本人既是后殖民时代的生存者,又是书写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既独特又典型的文化品格。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时代的个案能较为突出地反映后殖民时代移民群体的生存共性。  相似文献   

13.
"回忆的模仿"指文学的模仿和诗意两方面的特质。在文学文本中,"回忆不可能真正被仿造",而可以通过叙述技巧的运用得以演示。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通过小说《骨》之"回忆的模仿"演绎了"黄色太平洋的故事",动态再现美国华裔跨越大洋的杂糅文化身份的生产。小说以富有象征意义的"骨"之意象贯穿家园空间,并以此为切入口,采用记忆、空间、后殖民等跨学科交叉视角,沿着小说《骨》中对"回忆的模仿"的演示,探析作为散居族裔的梁家两代美国华裔移民文化身份的生产过程——从"华裔移民共同体"的"同一"身份构建、夹在"源文化"与"现文化"之间"分裂身份"的创伤到"杂糅身份"的缝合,其间隐含的是美国华裔"朝内航行"后殖民抵抗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北美新移民文学作为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学叙事上的特征,具体体现为对北美新移民生存压力、语言隔阂、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的演绎。在如何摆脱与超越弱者身份的叙事方式方面,北美新移民作家们有着自己不同的选择。这里面既有曹桂林、周励等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对自我弱者身份的带有夸饰性的想象超越,也有如阎真、少君等用"独立个体"的自我表述将"弱者"身份的无形化解,更有严歌苓小说中所表达出的"弱势对强势的慷慨的宽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民潮的兴起,移民文学应运而生.但移民文学研究远远跟不上移民文学的发展,移民文学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移民文学概念的使用还较为混乱,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影响到移民文学的研究进展和深度,学术界应该对移民文学的概念进行规范.此外,从现实依据和历史渊源看,移民文学研究都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殖民者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对立在后殖民时期表现为两种文化相互的杂交,这种含混杂交的文化态势使殖民地文化失去了其完整的本真性。作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V.S.奈保尔,在其早期的代表作《毕司华斯先生的房子》中,通过一个印度大家族图尔斯家族的衰落和解体,展现了前殖民地特立尼达地区印度移民文化在西方文化的侵袭下最终的失落和解体。这种印度文化根基的断裂造成了前殖民地印度移民文化家园的沦落,和他们本身的"无根感"。  相似文献   

17.
丰云博士的专著《新移民文学:融合与疏离》,不仅分析了新移民文学多向融合的特质,还解析了该文学所隐含的双重疏离的特征。这种疏离具有丰富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疏离既是一种有效的远观,也是一种新的身份定位,更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并非独立的抽象存在,而是植根于精神、文化与社会框架中。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语言使用与其身份密切关联,因而非洲社会语言多样、文化多元的复杂语境对于讨论非洲文学至关重要,同时语言成为核心问题。殖民主义历史致使语言在非洲不仅是语言事件,同时也是政治事件。作家选择域外语言进行书写,在双语/多语之间斡旋,将殖民者的语言转化为可资利用、以对抗殖民主义的武器;或者利用多语现象携带的复杂意义,采用翻译的双语写作,运用多语言策略达到颠覆文化和语言层级的目的,并以此建构自己的话语权。后殖民文本以一种新建构的语言,既能挑战自身本土的传统文学模式,又能挑战殖民者的主导文学结构和传统,以此实现双重运动。如此,后殖民双语作家得以避免后殖民文本沦为西方文学样式和标准的囚徒。  相似文献   

19.
英国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白牙》中高度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状况.文章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探讨《白牙》中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社会困境,指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父权社会的压迫和西方白人女性的歧视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移民在白人主流社会迷失自我身份,处于失语状态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白牙》是当代英国女作家扎迪·史密斯的成名作,真实描述了后殖民时期英国移民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探讨小说《白牙》中反映的英国战后第一代移民所处的社会困境,指出反对异族通婚和有色移民边缘化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这一困境导致战后移民迷失自我身份、模仿西方文化、扭曲宗教信仰、产生自卑心理等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