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促进工学结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教育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进行工学结合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与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通过“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了工学结合教育。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通过调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即学校重视、企业参与、责任明确、风险公担四个方面,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先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实现了与IT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的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学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式,通过与行业企业相依靠办学,对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发展的共同利益进行明确,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促进校企之间建立长期且稳定的联系制度,进一步将不同的学校及企业之间的教育环境及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人才得到多种模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高职院校实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订单式”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不应是“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恶法”,它不仅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给了企业在规范管理、吸引人才、挽留人才、加强团队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上的重大机遇,但同时也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不少挑战,这种挑战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系统和规范,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在实处,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夯实基础,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从教学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不仅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也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能够为学生、为企业双方都带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认识深度不够,仅停留在探索与实践阶段,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应的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是关键。针对目前学校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院校建设正在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