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哈姆莱特八段独白的内容及位置较为详尽的分析,发现戏剧独白在<哈姆莱特>一剧中不但在量上占有很大比重,在质上堪称经典,而且在全剧的结构和情节的发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以及剧中使用的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莎士比亚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他为后世之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的《窦娥冤》和课外读本的《哈姆莱特》都有有关鬼魂的描写,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譬如,对于鬼魂形象的理解历来就是学生热衷于探讨的一个难点问题。下面将对两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以企有助于学生对它们的理  相似文献   

4.
对《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所刊《<荀子>"刑错而不用"考释》一文中的观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的《窦娥冤》和课外读本的《哈姆莱特》都有有关鬼魂的描写,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譬如,对于鬼魂形象的理解历来就是学生热衷于探讨的一个难点问题。下面将对两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以企有助于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她们与主人公哈姆莱特之间的关系。剧中乔特鲁德对哈姆莱特女性观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她产生了厌女情节。而正是由于哈姆莱特女性观的转变,导致他对爱人奥菲利娅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奥菲利娅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叫“果壳中的字宙”? 果壳中的宇宙出典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莱特》。在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有这样一句吟唱:即便把他关在果壳中,他仍然是无限空间之王。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莎翁和霍金原本就是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无限空间之王。霍金  相似文献   

8.
作为莎士比亚的经典巨作之一,《哈姆莱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及讨论的对象。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为读者呈现出了精彩绝伦的画面。然而剧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多为男性,大多数学者关注的焦点多是以哈姆莱特为中心的男性人物。在这个剧本中,女性人物出场不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为数不多的女性出场在这个剧本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以女性人物为中心,将剧中出现的两个主要的女性人物:王后和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亚,结合剧中情节、时代背景及作者个人经历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绍振教授在《语文建设》2010年第六期上撰文《<背影>背后的美学问题》后,北京外国语大学丁启阵教授针锋相对,写了篇《我赞成把朱自清的<背影>从语文课本里删去》。接着,二位从《向孙绍振教授讨教四个问题》到《我看他  相似文献   

10.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其中的乔特鲁德和奥菲利娅这两个女性形象不容忽视。王子哈姆莱特的复仇虽然可歌可泣,可是,通过他对这两位女性的态度以及对这两个女性形象本身的分析,可见其对女性的偏见与不公,进而揭示哈姆莱特自身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11.
程陵 《当代电大》2003,(7):24-26
4 论述题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 ,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 ,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 ,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不断地与敌人周旋 ,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2.
程陵 《当代电大》2002,(7):27-29
4 论述题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 ,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 ,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 ,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不断地与敌人周旋 ,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3.
1980年12月25日,我在《四川日报》学术讨论栏,发表了一篇文章《也谈实事求是与哲学基本问题》,对孤闻同志的《对<实事求是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商榷》(以下简称孤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不久,《四川日报》又登载了王为超同志的一篇文章(以下简称王文)和我商榷。这个问题,涉及党的思想路线,我觉得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探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和中国元代杂剧大师之一纪君祥的名作《赵氏孤儿》两大名剧的题材取向、剧情结构、剧中人物特征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5.
程陵 《当代电大》2004,(7):41-43
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  相似文献   

16.
程陵 《当代电大》2001,(7):26-28
4 论述题 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仲仲,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要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替父报仇,还要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改造现实,改变这个颠倒混乱的社会,在这一方面他感到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7.
<正>贵刊2015年第1期曾刊登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若干应用》一文,笔者对其中两个例题的解法有不同看法,特与大家商榷.为了便于说明,先将文中的例8及解答抄录如下:例1 m为有理数,讨论k为何值时,方程  相似文献   

18.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该剧以中世纪丹麦王室包尔锡诺城堡为背景,通过描写贵族与平民、王权与民权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尤其是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这一形象的复杂性格一赢是评论界争论的中心: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的事为什么迟迟不做?从《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灵魂极其深刻。感情非常丰富的形象,几乎人类所有崇高而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他的身上有所体现,而人类自身难以克服的某些弱点也在他的身上闪现。由于他性格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的因素,使得这个形象变得十分深奥,难以理解。当然,这也正是这一形象具有永恒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剧作中,分量最重的是《哈姆莱特》;在这些剧作所表现的典型人物中,最有时代概括性的也是哈姆莱特。剧中的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这是一个取材于历史传说的剧本。丹麦人沙克逊·格兰姆克在八世纪初期第一次记录下这个古老的传奇。传奇中叙述年青的王子,佯装疯子,麻痹并杀死了作为他仇敌的叔父,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传奇以王子的顺利成功而结束。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法国作家倍尔弗耳,在他的《悲惨的故事》中转述了这个传奇。以后十年中,伦敦舞台上演了关于哈姆莱特的剧本,剧本可能是汤姆斯·吉特写的,现己失传,仅存作家汤姆斯·罗兹在五九六年说的一段讥笑话,“鬼魂在舞台上诉苦地叫着:‘哈姆莱特复仇吧’!正象一个贩卖牡蛎的女商人在叫卖一样。”莎士比亚一六○一年写成了《哈姆莱特》,他一定是利用了这些材料。不过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既不是史料的复活,也不是真正的丹麦王子,而是来源于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并且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为什么这样说?根本原因在于莎士比亚把他的时代的先进人物,换上一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写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共有四十三篇.《<一个整社的好经验>一文按语》,是其中的的第二十一篇.《<合作社的政治工作>一文按语》,是其中的第二十七篇.这两篇按语,是论述政治工作和文风问题的珍贵的革命文献.下面谈谈学习这两篇光辉按语的粗浅体会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