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作为一种教学评价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评价已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分项考试、分项记分的方法,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凸现评价指标多维度、评价形式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进而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我国每年参加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考生达数千万人。充分科学地挖掘和利用这个庞大的数据资源——对考试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为不同层面的教育参与者(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说明教育考试评价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服务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为一项教育制度,为我国教育发展和人才选拔发挥了重要评价作用.高考是中小学教学风向标,应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相衔接,进一步改革考试内容、方法.规范中小学考试,要处理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使考试更科学、真实、有效.考试分数是考试结果的记录符号,和考试一道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评价及促进作用,要理性看待考试分数.“百分制”是学生成绩的符号记录形式,同考试和分数一样,具有教育工具性能,审慎利用,能为教育健康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4.
用“提高分”促每一位学生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及尝试解决的方法 考试评价是教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调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使用这个手段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常以考分的高低评价学生,对学生进行成绩排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发展,导致多数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甚至胆怯、退缩等许多心理问题,学生因考试成绩排名不理想而做出意外的事情也时有报道。  相似文献   

5.
个性与创新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个性是创新的土壤.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同程度限制、压抑甚至泯灭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应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打破原有按专业招生模式,实行按高考文、理、工三大类招生,以学分制和配套的本科生导师制为基础,推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考核考试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凸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素娜 《教师》2012,(34):19-19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流行语反映出长期以来无限丰富的教育异化、窄化为唯一的分数。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价,这是小学语文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教学与考试评价是一对密小可分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锁链,只有通过动态评价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思想去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只有当考试评价符合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时,才能产生最大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教育形式下,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就是考试。以考试的分数为出发点与归宿,强化考试的选拔、淘汰功能,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大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分数可以选拔人,也可以埋没人。新的教学理念反对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下面我谈一下如何进行评语评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课堂评价用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与学生沟通、互动的用语,也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探讨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以及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作用很有必要.从教师角色、教学目标、学生差异等方面出发,可将教师课堂评价用语分三类.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加以区分,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层次的智能,教育教学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能差异。利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在内容、方式、标准、类型、结果等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掘学生潜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推动的下,许多学校把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课业和心智发展的唯一测评手段,而且考试设计和考试方法多局限于那些能够用纸笔材料加以测评的知识技能.对于那些没被测到的或者难以用纸笔测到的高级心智技能,则在日常教学中不够重视。同时,学校考试评价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试卷,不重视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在质性方面的描述评价;只重视x,l-认知领域可测性内容的考试测量,忽视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只重视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发展进步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只注意学习的共性目标.不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作个别化的评价。其严重后果.是赋予了基础教育所不应有的强烈的竞争性和筛选功能。并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褊狭,善于考试而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缺乏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有学校教育就应有考试,教育不能没有考试.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考试。考试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本身没有错。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13-13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2.
物理小制作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点,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头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评价观就是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利用考试试题将所有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东西都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形成考试、教学、发展的良性互动,而作为一种有效的导向因子的物理小制作试题,在近年来中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还是考试的问题.它主导着教育教学的运作,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主体发展的一个部分、一种手段和一个方法,就自身而言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才使考试的原意发生了扭曲.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才是考试真正的价值取向,为此,考试制度改革要保障学生主体发展,考试内容要检测学生主体发展,考试方式要适合学生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变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技术评定和运动达标的考试方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术科课教学过程中达到“三会”,即“会讲”、“会做”、“会教”;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正呼唤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如果我们仍墨守成规地进行考试,势必将抹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样不仅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会使学生畏惧考试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让考试成为学生的乐事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考试、考核评价提出改革策略,指出根据不同教学阶段采取不同考试方式及表现性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当前人才需求和教学实际明确构建中职学生考试、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双向互动平等观、培养学生生存能力观、终身教育观;改革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和扩大媒体的使用范围;准确定位教育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增加咨询课程、案例教学、实例作业、评论写作等内容,将课堂教学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追求考试方法多样化;创新教师奖励制度,侧重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定与奖励.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机制,鼓励、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毛东海 《上海教育》2007,(12A):46-47
考试作为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教育评价活动,是根据考试目的的需要,对学生的素质水平进行测试、甄别和评价的一种社会活动。具体操作中,按考试的类型、目的的不同,考试所凸现的主要功能与不同。而当前,考试的目的、功能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如何让考试真正显现其本身的作用,体现出教育教学的真正价值,还教育一个真实的存在状态?答案的唯一的——让考试回归本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考试作为一项教育制度,为我国教育发展和人才选拔发挥了重要评价作用。高考是中小学教学风向标,应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相衔接,进一步改革考试内容、方法。规范中小学考试,要处理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使考试更科学、真实、有效。考试分数是考试结果的记录符号,和考试一道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评价及促进作用,要理性看待考试分数。"百分制"是学生成绩的符号记录形式,同考试和分数一样,具有教育工具性能,审慎利用,能为教育健康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