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早在50年前,他就提出了“国文教学改革”、“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改革,首先必须是认识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他说;“惟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 1942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自己主编的《国文杂志》中,特以《认识国文教学》作为发刊辞,高举对旧式语文教育批判的旗帜,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他认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而“阅读和写作两项”又是“国文科所做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1963年说:“什么叫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很多年.我们也一直这样来解释语文.虽然叶圣陶先生作了如此明确的解释,但是关于语文涵义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可见他的解释难以服众,因而也只能算争论中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3.
浅谈从“教”到“不需要教”雷太录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学生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己看书、作文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境界。学习、理解叶老的这一思想,对指导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从...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 1 96 3年说 :“什么叫语文 ?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叫语文。”很多年 ,我们也一直这样来解释语文 ,虽然叶圣陶先生作了如此明确的解释 ,但是关于语文涵义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 ,可见他的解释难以服众 ,因而也只能算争论中的一家之言。我们认为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所作的解释是片面而肤浅的 ,至少存在着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一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的合称这一解释忽略了语文的民族文化内涵。语文如果只是口头语言和…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及规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不能不学习和运用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用叶老的“引导自学”教学思想来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切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在语文教学领域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三一贯”(读书、作文、做人一贯,语言、文字、思想一贯,知识、能力、习惯一贯)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今天,进一步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善读善写与做健全公民”的密切联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叶圣陶先生把“读书、作文、做人”联系起来,肯定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正确运用祖国语文来吸收知识、表达情意,从而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健全的公民。他说:“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知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9页,以下简和《论集》)这就是说、阅读、写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要具备基本的读写知能以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时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这就决定了说话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优化课堂“动因”组合强化“品读”语言实践东城区教科研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胡孟炎吕淑湘、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成绩的问题。近年来,就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而言,发展是健康的,研究在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正>至今难忘顾黄初先生于2007年发表在《中学语文》杂志第12期上《重读叶圣陶——为纪念叶圣陶1977年重要题词作》中的一句话:"我想,我们要找到解决现实中那些困惑的正确道路,恐怕还得‘重读叶圣陶’。"一、"守正创新",语文学科最科学精神顾黄初先生晚年一直强调,"守正创新"才是语文的本质精神。"守正创新"是顾黄初先生在《重读叶圣陶》中提出的重要语文创新原则。他在2008年"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首届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上,率先指出,语文教学要创新但必须要"守正"。一切教学改革离  相似文献   

10.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前人对此有过形象的诠释,所谓“读书百遍,其义 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力求创新的同时,对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应该取继承的态度。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学生,如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语感,那么其他一切语文诸要素便无从说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叶老也充分肯定了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新的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阐明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营造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近几年来深入班级研教研学等活动,认为要想抓好…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的教育观和语文教育观倪渝根,田志耘(接上期)第一个提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命题的,是叶圣陶的挚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第一个较为系统地阐述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也是吕叔湘先生。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通观叶圣...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且受到广泛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的生活作文与阅读作文教学思想探微湖北仙桃市实验小学周治平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他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论述指导作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在生活作文与阅读作文两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尽快缩短从“教”到“不教”的过程,这是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同仁们所共同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论语文教学目的、方法和语文能力安徽师范大学林若男一、“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谈及语文教学目的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不用教,学生达到不需老师教的时候,语文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了。”他还曾...  相似文献   

17.
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解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赵先寿今年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他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老的一贯主张,是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70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也...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口语教学”初试河南省郸城县城关一中李成庆“语文”一词,原本就是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合称。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有精辟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一起说...  相似文献   

19.
知在“例”中功在“例”外山东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张在仪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说:“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凭借说”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他一贯的主张。他在《略谈学习国文》一...  相似文献   

20.
读了徐林祥教授掷地有声的断语“语文就是语言”(《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年第3期10—11页),虽引自叶圣陶先生的话“什么叫语言?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总觉得值得商榷。且不说叶老的论断是否严谨,就算他作为语文教育一代宗师,作此论述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国内外其他学者——语言学研究者和语文学研究者对此是如何论述的,如果都结合起来看,恐怕就不能武断地作出“语文就是语言”的结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