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学而思”。对学生,他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能积极认识治人之道,对这种“道”能融会贯通。所以,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所谓“温故而知新”(《为政》),正可作为“学而思”的注解。“温故”而不能“知新”,就是“学而不思”;如果不“温故”而欲“知新”,那当然就是“思而不学”了。学与思结合才能学习好,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他以为对于那些不去追问事物原因的思想懒汉,是无法进行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50年代后期掀起的本世纪第二次教改运动偏重理科,使语文教学出现了某些危机,学生普遍识字量不多,缺乏应有的阅读能力,不能正确地阅读一般作品,突出表现在作文上,错别字多,语法知识薄弱,文句不通,无法正确表达思想,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近年来,许多教育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工作,使写作教学和研究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一)重视加强写作教学。注意提高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社会发展对中学语文教育人才的需求,是我们研究成人高师专升本“中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基本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全社会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果;有利于促进教育更  相似文献   
5.
一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便不难发现,语文教育基本上脱离了素质教育轨道,而在“应试教育”的狭路上艰难地攀援。传统的狭隘的教育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大语文教育观念树立不起来,由此而产生出基础语文教育变成升学教育、分数教育的现象。语文教育的社会实用性被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被排除了,广泛的课外语文学习被挤掉了。语文教育走入了单一升学教育的误区,所教所学全成了升学的“敲门砖”,语文教育成了狭窄的“瓶颈”,而且几乎被堵塞了。  相似文献   
6.
自我导向学习简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成人学习形态纷纷应运而生,真中自我导向的学习是最受重视的,也是被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发展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也成为近年来最常被提到的教育目标之一。据国外专家调查研究发现,自77%的成人皆在从事目我学习活动,“教自己”已成为学习新事物的主要方式。自我导向学习是指学习着自己感受学习需要,而主和设计学习经验,制定一种学习的计划,包括确亘目标、导来人对、物力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然后依计划进行,并评鉴学习结果的一种过程。学习计划可以在自三或庄他人代为设计,并不…  相似文献   
7.
成人高师专升本学历教育“中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初探张在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成人高师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多层次知识结构的未来教师,这正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师资培训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8.
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提升学校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素质与教育水平呈正相关态,高教育素质是高教育水平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艰难推进折射出教育素质的缺陷和差距。教育市场的竞争,要求学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魂,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应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学校文化需要策划,SIS识别系统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知在“例”中功在“例”外山东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张在仪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说:“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凭借说”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他一贯的主张。他在《略谈学习国文》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