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洁 《出版广角》2018,(3):90-92
《轻舔丝绒》是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在叙事上独具匠心,对服饰语言的运用是该作品的一大亮点.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虽带有明显的维多利亚时代印记,但彰显的却是后现代意识和观念,作者以当代的理论认识为基础对历史进行再现,在重现历史的同时反思历史,从而赋予了这部作品鲜明的时代意义.文章从叙事视角的选择、服饰语言的巧妙运用、跨越时空的历史思考三个角度探讨该书的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往未来的门》是凯特·汤普森继《寻找时间的人》之后又一部有关成长主题的作品.作者融爱尔兰传统神话元素与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叙事手法,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空间视阈下探讨主人公的成长抉择.文章从魔幻与现实的艺术手法、有限与无限的时空对抗以及成长与抉择的人性观念三方面展现小说的文本意蕴和出版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未来简史》是继《人类简史》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瓦尔·赫拉利主要通过该书告诉读者未来极有可能是什么情况,以及我们如何做好迎接与应变的准备.这部作品既是对人类漫长发展历史的部分总结,同时又是对人类未来的宏观研究与探讨.一出版便引发了知识界、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的热烈讨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出版意义.  相似文献   

4.
乔春梅 《出版广角》2017,(21):90-92
《地下铁道》是黑人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第六部小说,作者直面美国蓄奴制的悲惨历史,探讨了自由与人权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分析小说的纪实价值、思想价值与文化价值,探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出版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     
推荐理由:本书汇聚了大量珍贵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均为各个年代最知名摄影家的经典之作。制作团队运用先进的照片修复和翻拍技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国家重大历史时刻,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具有独家性和特殊性,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备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本书从民生视角描绘出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用镜头记录中国普通老百姓在不同年代里的真实生活场景,既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长篇画卷,也是一部有意义的主题出版物。  相似文献   

6.
蔡韧 《东南传播》2016,(12):137-138
《船政学堂》作为一部全面展示福建船政学堂、船政人物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的历史人文纪录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从画面系统与声音系统两方面,对该作品的视听语言艺术进行剖析,以期为其他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世界的凛冬》作为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主要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美等国五大家族的年轻人,以他们的爱情故事以及成长经历为线索,为读者展示一个全新的二战历史.该书的出版与发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各国读者的强烈反响,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巨人的陨落》是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出版之后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认可与欢迎.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战争期间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人生传奇经历,其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浩锋 《当代传播》2011,(6):82-83,93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的历史概述和内涵界定,以人文价值的体现为背景,分析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先锋姿态、交互性和作品中传递出的对人类自身价值审思.探讨新媒体艺术在科技和艺术完美整合的同时,如何释放特有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创造独特审美共鸣,以及为艺术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是纪实作品,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纪录片中,古代人物大多由演员扮演,纪录片《王阳明》最大看点就是由扮演者来讲述和演绎历史人物故事。这部纪录片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地回顾明朝大儒王阳明传奇人生的视听作品,创作者通过现实与历史交错的视角,诠释了阳明心学的思想价值、深远影响和时代意义。从现实场景切入展开叙事、以情景再现还原人物形象、用诗歌朗诵串连作品结构是《王阳明》这部纪录片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潘岳诗文选》是一部富有思想力度和艺术特色的大气之作.该作品善于从历史画卷中寻找寄意,活跃着历史人物,沉积着文化底蕴,响彻着时代的足音.作品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作者创作了大量诗联句形式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百年百部"厚重的文化积累与历史价值,其完整性、权威性和经典性,是国内其他任何同类图书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3.
赵文阁 《出版广角》2018,(12):91-93
贾平凹是20世纪70年代末文坛新崛起的个性独特的一位作家.2018年3月,他的第16部长篇小说——《山本》出版.《山本》所涉及的虽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的历史事件,但作者的用心显然不在记录历史,而是将历史置入更为广阔的天地背景,用人事兴废来体现自然运行之道.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意象化的民间说史特点、精神悲剧及底层民众苦难生活来解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书林清话》是一部系统的版本学和书籍史研究作品,本文对该书中包含的史料信息,包括竹简、刻板、活字印刷等我国图书的溯源和发展史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背景和其他相关文献对其史料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Lh.登德布是在蒙古国政治、科学领域颇有成就的著名史学家、满语学者。本文主要以Lh.登德布《简明蒙古历史》(《蒙古历史资料丛书》29卷,乌兰巴托,2006年,原文西里尔蒙文)和L.DINDUB,"A Brief History of Monggolia in the Autonomous Period"(Apublication of MonggoliaSociety.Indiana University l977.正文回鹘体蒙古文)两部著作为主,对Lh.登德布的生平、其作品《简明蒙古历史》以及各历史时期蒙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作品的评价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认为此书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确立受众意识: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确立受众意识是一个须臾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所提供的无数事实足以证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一、牢固树立受众意识是新闻传媒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表现。 每一部新闻作品都存在着价值实现的问题。新闻作品的价值(并非新闻的价值)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二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一篇稿子经过采、写、编、发等一系列环节,进入了新闻传播的流程。  相似文献   

17.
李碧华作品改编的电影很多部被奉为经典,印证了其作品的生命力。本文以李碧华作品改编的电影作为文本,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其别样言情。分别从力比多的投射、力比多的受阻、力比多的毁灭三个角度来揭示作品中男性建构到解构的,以及女性的情深似海到决绝离开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傅斌 《东南传播》2016,(3):87-89
主题性电视系列片是为主题宣传服务的一种大部头的节目形态,其实质是一种电视深度报道。它的使命是传播和引导主流舆论。它的传播能力和引导能力均来源于自身的深度。本文认为,事件深度、结构深度和意义深度是作品深度中彼此关联的三个方面,因此,这三个"深度"也就成为主题性电视系列片深度形成的三条路径,通过梳理事实关系、打造叙事语境以及强化价值认识等手段,可以营造一部主体性电视系列片的多维的立体的作品深度。  相似文献   

19.
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是一座以媒介真实呈现的影像纪念碑,它与大型纪念性的建筑物和国家礼器一样,也具有"提醒"和"告诫"的功能,因而也具有纪念碑性。作品的纪念碑性是通过三个真实确立和呈现的。这三个真实是影像真实、文本真实、真实的符号化。历史人文纪录片纪录的是观念的真实。作品各种"真实"的符号化是必经之路。通过符号化,真实渗透到影像、文本、声音等各个系统,媒介真实得以呈现,作品的纪念碑性才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20.
马琳 《出版广角》2015,(13):108-109
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在作品创作中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真善美的理解.正是因为如此,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对读者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基于这个视角,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翻译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发掘作品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