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琪 《科技与出版》2021,(11):23-28
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在整个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中占据核心地位,相比其他话语更易于走向世界,且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学术出版"走出去"有利于争夺国际话语权、因地制宜地建构和输出话语体系、提升争取学术话语权的能力.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在规划制定、知识体系和术语体系构建、出版体系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术出版"走出去"需要加强出版和术语相关规划,构建国际化、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术语体系及学术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国家大力要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学术出版作为“走出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我国学者国际话语权和加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释了学术出版“走出去”对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意义,并通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等三种学术图书“走出去”的实际案例,提出了如何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以促进我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娜 《采.写.编》2023,(6):125-127
在全球学术资源共享发展的今天,地方出版社在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坚持社会效益的首要地位、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发展地方学术资源、促进中国学术的传播和发展,如何践行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学术出版的发展变得愈加重要,也愈加迫切。本文结合国家有关出版政策规定提出了加强学术出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地方出版社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地方出版社学术出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苏磊 《出版广角》2019,(20):12-14
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主业,大学出版社作为学术出版的主阵地,近年来在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亮点频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梳理其先进经验与路径,可以为更多学术出版“走出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尹鑫 《山西档案》2023,(3):36-44
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的构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档案学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国档案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档案价值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国际价值、教育价值、产业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重要价值的进一步彰显,可以从传承和阐释好中国现有档案学学术精髓和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新档案学术体系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中国档案学学术的政治话语建设,构建中国道路的档案学学术自觉、学术自知、学术自信、学术自省,进一步发挥学术体系构建的理论效能、历史效能、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6.
许洁  贺晨 《出版广角》2021,(16):10-14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现状与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需求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匹配,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文章通过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存在的问题,从编辑能力、国际传播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新媒体能力四个方面提出面向我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载着思想传播、文明传承、资政育人的功能,在当今世界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充分认识中国学术的对外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部分,将构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置于首要和先行的位置;应鼓励、支持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主动作为;要构建可与世界进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规范体系,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规范标准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推动建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吸引优秀的学术人才在"学术研究""学术出版"两个领域转化身份,从而实现学术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出版社是现代出版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材建设、学术弘扬、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术图书是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产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创办国际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学术图书在大学出版社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功能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用议程设置理论分析我国学术期刊在学术话语构建中的功能与责任,以期盘活我国的本土学术资源,提升我国的学术话语能力,建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并提出应规范学术期刊的议程设置体系,把中国式发展优势转化为学术话语的优势,展现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言说内容,继承并创新中国特色的学术思维模式与学术范式等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探究国际图书情报学科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演变,有助于传播图书情报学科的学术话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方法/过程]首先,严格界定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接着,从学术影响力、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等方面分别剖析了国际图情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演变趋势及演化路径;最后,总结分析了中国学者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特点。[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学者在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影响力逐步扩大,最小努力运作机制是其演变的内驱力;学术话语权地位由滞后向引领演化,其规律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学术话语权优势大并且优势积累的来源稳定,其演变契合信息偏好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发展道路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学术话语将学理性赋予主题出版,有助于打通主题出版物的国际传播壁垒,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文章探究如何运用学术话语提升中国主题出版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以编辑能力为核心,提升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力;以英语为核心语种,精准设置关键词,提高主题内容的展示度、可检索率和学术影响力;与跨国出版集团合作进行国际化的编辑和学术推广,使中国主题出版物融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叙事体系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正>热点一:中国特色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入选理由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是搜集、整理图书和文献,传播、交流信息和知识,保护、传承文化和记忆的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国的图情档学研究,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体现中国特色,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路可如 《今传媒》2023,(3):7-11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的延伸,其发展水平与国家的整体学术科研水平息息相关。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媒体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创办多语种期刊力度,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强化编辑队伍培训力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人才;全面拓展录稿途径,大力挖掘优质稿源;立足中国特色学术品牌,重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11)
兰德尔·柯林斯的"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是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受个体的情感能量、学术网络竞争、组织发展以及国家政治需求的驱动,政府部门、大学机构、出版机构以及个体学者等行为主体通过文本互动和身体互动组成学术共同体互动仪式链,共同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存在创新性不足、碎片化以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国新闻传播学可朝着形成学科知识谱系的知识创新和坚持本土理论创新的方向继续努力,同时还需继续拓展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各种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一家以学术出版为主要特色的大学出版社,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目前年出版学术著作已占全部新书的1/3以上.因此,严格规范学术著作出版,提高学术著作出版水平,不仅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出版社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开始,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浙大出版社与国际著名科技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中国科技进展丛书》,推出由中国科学家用英文写作的科技著作,将中国科学家推向国际科学前沿舞台,向国际展示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郑荣 《出版广角》2018,(15):41-43
学术期刊承载着思想传播与智力供给的双重责任,是学术话语的引领者和风向标.要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期刊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须坚持以中国社会实践为本体指归,以打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理论指归,以辩证统一观为方法指归,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归的选稿与用稿原则.这样才能为真正建构中国标志性的学术概念,实现学术话语的本土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年来在走出去方面的理论方针和实践经验,从主题出版、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海外传播影响力等方面,就如何用学术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使命。本文的目的是对图情档“三大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加以解析,以便支撑我国的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方法/过程]本文在对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结合2021年度图情档学术热点,对图情档“三大体系”建设趋向进行了前瞻瞭望。[结果/结论]本文认为,图情档学科体系建设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福祉,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图情档学术体系建设应当遵循由实用性、工具性走向理论化、本质化的逻辑,通过理论的发展引导图情档职业实践的深化;图情档话语体系建设应适度回归传统话语基础,发展新的、有竞争力的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20.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立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指出:学科体系从面向科技情报逐渐转为面向社会科学、农业、医学、军事、安全等领域;学术体系从关注科技文献、文献交流规律的研究逐步拓展到关注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的采集、组织、处理、检索、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话语体系从科技发展、文献工作扩大到资源建设以及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继而逐渐拓展到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情报观下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分析守正与拓展视角下的情报学学术体系,强调情报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话语领域和核心话语权。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情报学一定要能够发情报思想之声、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情报之魂、落实情报决策支持之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时代,在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