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娟 《出版广角》2015,(13):38-39
民国时期,国内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期、发展期和低迷期,积累了一定的学术资源.而心理学图书的出版和传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心理学学科的阶段性发展状况.本文对民国时期心理学图书的出版情况进行梳理,并对当时心理学阶段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之不断进步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图书出版与新闻传播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本文从图书出版和新闻传播两个方向出发,深入分析图书在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图书出版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独具的优势、图书出版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展现的不足、浅析图书出版与新闻传播间的必然联系、探讨图书出版与新闻传播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五个方面探讨了图书出版与新闻传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11,19(3):100-104
民国时期出版书目为研究民国出版机构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20册《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为出版书目第一次大规模结集。本文论述了出版书目四方面的史料价值:第一,补充《民国时期总书目》书目资料之不足;第二,有助于对民国时期出版机构进行多方位研究;第三,汇集了民国时期第一手图书发行和书价史料;第四,提供了营业推广方面的经营史料。《汇编》的出版将有力推动民国出版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南书局是民国时期海南岛最大的图书出版、印刷、销售企业,在其短短12年的经营活动中,出版了大量的书籍,推动了海南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其对海南文献的整理、出版,尤其引人注目,使其成为民国时期海南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简论对图书出版的传播学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将图书出版简单附会为大众媒介,屡屡导致图书出版实践的思想混乱.本文拟从传播功能、传播内容、运营方式等层面廓清图书出版与大众传播媒介之间的区别,探求图书出版的传播学属性,将传播学误读导致的出版乱象作归因分析,以期使图书出版回归文化传播本位.  相似文献   

6.
王雯  许洁 《编辑之友》2016,(5):21-24
媒介生态环境变迁下,图书从书面文化传播时代下的主导媒介中剥离,其媒介特性由大众传播媒介转向电力传播时代的文化传播媒介,再转向新媒体时代下的精英媒介和分众媒介.然而当前政府对图书在媒介结构变迁下的传播特性转变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从而制约了图书出版传播功能的实现.文章依托媒介生态学理论,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的传播位置变迁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图书出版价值引导机制、优化图书出版传播功能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倩 《出版广角》2016,(5):82-83
音乐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文化形式之一,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图书出版是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深入把握音乐图书出版的文化属性,并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功能,才能实现音乐文化的良性传播。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 ,新书出版业与图书馆建设形成了较为良性的互动关系 ,古籍出版表现尤为显著。本文着重从图书经费、图书采访两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古籍出版业对我国图书馆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短视频内容的优化升级使其作为知识传播媒介的可能性增强,这为当下出版机构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出版机构可以借助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将文字与视频进行介质联动,对图书产品进行内容补充、阅读延伸和营销推广。出版机构独特的文化资源还可以对短视频进行反哺,促进短视频内容的优化升级和传播变现。  相似文献   

10.
图书出版史显示出图书出版是朝着内容优质、内容表现形式优美、载体优良、传播便利的方向发展的。图书出版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决定了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图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图书的长久存在性,但是数字出版改变了图书的内容表现形式、载体和传播方式,使数字图书可以实现“图文音像并茂”,并通过网络传播。图书的社会需求是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图书出版中心的形成及传播方式。【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国图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特点和中国图书出版传播中心的形成规律,对中国图书出版传播形成的西安、北京、扬州、苏州、上海、南京、广州等主要中心城市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传播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图书出版中心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在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并在皇家图书收集、整理、出版、借阅,个人藏书家收藏、借阅、传抄、刻印,书院、家塾刻本与社团个人自费出版发行,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图书,图书网站及网店等历史长河中进行传播,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图书出版传播方式。【结论】以上研究使人们对中国图书传播的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图书出版的传播,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中文教育图书的海外出版与传播是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建设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构成.文章以美国亚马逊图书网站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考察了国际中文教育图书在海外的出版与影响力状况,并对受众反馈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中文教育图书在海外市场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出版广角》2018,(7):55-57
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图书出版的对外传播形式,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加强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对"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部分项目,探索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图书出版传播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隆涛 《出版广角》2015,(10):56-57
中国图书出版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出版翻译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图书出版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当前图书出版的现状,并以市场和翻译为出发点,提出了几条我国图书出版原则以及出版翻译中的小策略,旨在提高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图书出版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地域文化传承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图书出版造成冲击,图书出版必须从优秀地域文化中挖掘更多的可用资源,不断推动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巍 《现代出版》2007,(1):11-21
主持人语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出版肩负着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如何使中国出版真正走向世界出版的主流市场,如何将中国文化的巨大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新闻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这都标志着汉语文化海外推广进入了政府强力推动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中的出版数据为研究样本,纵向梳理出版历程、横向描摹版图群像,勾勒出民国时期中国日本文学类图书译介出版事业的发展脉络和活动轨迹,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出版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图书馆在常规业务外,还兼办出版业务。主要从出版种类、规范出版及发行两个方面对民国图书馆出版业务作简要概述。在出版种类方面,主要有书目出版、图书出版、期刊出版三种;在规范出版与发行方面,规范出版主要侧重于各项出版要求,发行方式主要有交换与代销、零售与邮购等。总之,民国时期图书馆的出版事业,不仅促进了图书馆业的发展,而且对出版业的进步与规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皖京  张文红 《出版广角》2023,(7):53-56+79
当前,主题出版势头强劲,但少儿主题图书的潜力尚未在出版市场中显现,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少儿主题图书在传播方面存在范围模糊、形式单调、渠道固化和内容局限等问题。少儿主题图书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传递民族文化,激励少儿读者做社会主义新人,少儿主题出版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明确传播范围,精准定位目标读者;创新传播形式,贴合作品内容;提高传播意识,做好已有内容资源的传播工作;优化传播内容,突出图书特点。  相似文献   

20.
韩少功作品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广泛接受和积极评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中国故事是其作品海外出版传播的助力,英语世界知名学术与人文出版机构是其作品海外出版的主要贡献者,图书评论与获国际文学奖提升了其海外影响力.翻译出版选材聚焦中国好故事、多措并举开展海外图书出版推广以及搭乘中外文学交流便车提高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是韩少功作品英译出版对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