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德雷福斯案件的缩影,法朗士名篇<克兰比尔>反映了19世纪末法国的社会与法律.从法理学角度解读这部作品,可以揭示当时庄严法律形式背后腐败的司法状况、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疏离,反映现实社会对人权的忽视,分析法律精神的实质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从中不难看出法国历史上人权观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从法理学角度讲,正义是法律制度所要实现的最高理想和目标,也是人们用来评价和判断一种法律制度具有正当根据的价值标准。由此可见,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也是最高价值。法引导社会正义,社会正义促进法走向文明。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是为了维护公正和正义的事业,因此,法理学应把正义作为其永恒的主题:立法应充分体现社会正义的要求,司法应切实保障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版权用尽是复杂的法律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被认为是WTO法中的难题,在世界各国中争议也很大。传统的观点从法律正义的角度出发,大多反对版权用尽。其实,法律正义是发展的,是回应社会现实的。当我们从法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版权法中权利的垄断与垄断限制、公平与效率、秩序与自由这些基本的法律范畴时,对于版权用尽的制度安排问题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版权用尽在法律上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制度。这不能不引起立法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道德正义和法律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最初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被追求,后来在分化的社会中获得各种表征,由此思想史中出现了对正义的各种呼唤: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综合的正义。在现代社会的正义舞台上,法律正义是前台的主角,道德正义是后台的导演。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可以被总括为道德正义先于、大于和高于法律正义。具体说来,道德正义为法律正义奠定基础,规定范围,和提供标准,而法律正义使道德正义获得部分的保障,得以具体的实施,和立足现实的土壤;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在历史的和理论的次序、逻辑外延、理论地位、实现方式等方面皆有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逐渐弥合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之间的裂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想,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两条相辅相成的途径。但是法律的道德化应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之泛滥,而道德的法律化应防杜不合时宜的禁欲主义和专制主义之泛起  相似文献   

5.
程静 《华章》2011,(28)
法律经济学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的边缘学科.而正义、正义的价值等问题则是法学领域中最为传统与经典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如何对不同正义价值进行取舍的问题,以经济学的“效华”作为核心衡量标准,以“成本——收益”及最大化方法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来进行法律正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正义观经历了一个转变与重建的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从早期的法律正义转向经济正义,解构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并从经济基础、实现路径和价值目标等维度重建了科学的正义观,认为经济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本质内容,经济增长是实现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分配是实现正义的根本路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正义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德里达抓住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张力,指出法律神秘的权威基础是强力,而不是正义.法律只能无限接近正义,任何确定的法律都有成为不正义的可能,所以法律是可以解构的;而因为正义的不可还原性,正义是不可解构的,解构活动就产生在分开可解构的法律和不可解构的正义的间隔,解构就是使法律更正义.正义的主体与非主体不稳定的区分、责任的无限性和他者的语言确证了解构法律的可行性以及这种解构使法律无限接近正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元一体的法律,要求我们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应从多视野的角度出发,分析与把握法律这一社会现象。本文从文学是法律的传承手段,文学是法律正义的张扬者等方面分析文学的法律价值,以求对法律与文学关系给予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9.
正义的成本     
花费10元抓住偷窃1元的小偷、牺牲八人拯救一名大兵雷恩,值不值得?追求正义。可以不惜代价吗?从法律的角度。或许应该。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则要考虑成本是否可以承担。  相似文献   

10.
法律制度永远以正义为最高价值追求,因为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法律将应有权利不断确定为法定权利,即使公民拥有充分的法定权利,才能为实现权利奠定基础;当然,法定权利得以实现并转变为现实权利,还要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为保障.可见,在应有权利→法定权利→现实权利的顺利转化下,权利正义才会产生并促进着社会正义的实现.通过对现实中大学制度的考察我们发现,可能因为高校法律制度本身缺失的原因造成权利的大面积流失,最终影响了整体社会正义度.文章通过分析大学制度缺失的类型、权利流失的样态来探讨制度缺失与权利流失、社会正义的变量关系,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对大学法治建设的足够关注.用正义的制度堵住公民权利流失的缺口,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法律上将正义分为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理论界到司法实践,一直是争执不下.我国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重实体轻程序”,只要能实现实体正义,还原客观真实就可以不问手段,程序正义的薄弱使得审判的公正性大大削弱.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既不能走“重实体轻程序”的老路,也不能片面的追求程序至上,要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囿于历史与时代的局限,道教思想家们不可能提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正义理论.不过,他们以自己朴素的话语方式深刻触及了社会正义观的内涵、社会正义实现的基本保障.由道教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正义实现的基本保障可以看出,平等生存与发展权利的正义观念是道教社会正义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是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中两种重要的方法,通过两者方法对法律条文及现实生活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解释,研究,进而法学研究能够前行,法律发展也符合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本文即是通过法律与伦理、道德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法律如何在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实现正义的角度对两种方法进行理解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具有公正性、合理性,人们追求正义,同样也追求程序正义。而当前研究程序正义,往往是从操作层面和正义价值论上研究,研究制度改革,忽略从立法角度探讨程序正义设立。立法模式下程序正义,就是以立法视角对法律制定的过程中可能影响程序正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揭示立法对程序正义的影响,进而制定出具有正义性的法律程序。本文以立法模式下程序正义设立的概念为基础,分析我国立法模式下程序正义设立的现状,以期说明立法对程序正义的影响;从司法者的价值、司法职业群体和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理性探究,引起人们对立法模式下程序正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借鉴法律经济分析的观点从微观角度来论证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雇保护制度的立法关注点,就是在劳动权保障论的观点上,在强调原来从抽象谋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功利主义正义观的同时,不应忽略更具体关怀社会境况最差者的社会正义观。劳动法应当抽出弱者利益,由国家公权形式实现底线保障,并通过国家干预而生成的某些弱势群体个人利益的社会化形式。因此,在劳动法的视野下,以人为本进行社会整合的目标应该是罗尔斯正义论的第二原则“差别原则”.即提倡最少受患者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规范不可能包罗万象,而社会生活却是变幻莫测的,欲以有限的规范把握无限的社会就不可能将法律设定为一个封闭的体系。法律条文中一般规定与特殊规定的设置既可以满足实在法对法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的需求,又可以达至法律灵活适用的境界。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一般规定与意在增加法律弹性、为个案正义留出余地的特殊规定在实现普遍正义与个案正义进而实现法治理想的追求中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性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很大的争议,由于无法准确定性,使得在处理案件时经常发生类似案件不同处理的矛盾局面.鉴于见义勇为行为对维护社会正义,弘扬道德观念的重要意义,从明确见义勇为的法律性质,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理论的合理性,得出与具体案件相结合来分析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性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正义作为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是构建合理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物权法》的法律规定中既蕴涵了法律正义,又蕴涵了道德正义。《物权法》实现了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其实体正义主要体现为归属性正义和交换正义,其立法技术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辩诉交易制度渊源基础上,从诉讼权利理论、刑事司法正义观、法律价值等法理学角度探讨该制度的基础,进面有利于人们从理论上把握辩诉交易本身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颖 《教学研究》2007,(5):402-404,416
法是“善和正义的艺术“,法的理性体现在法的内涵中,体现在法律对社会的调整中.这种理性要求人们具有独立的人格,确立自己所应有的行为操守和法律信仰,并从心底生发出对以正义为内核的法律精神的崇尚.它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