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为残酷战争中的一名军人,陈赓被公认为是最有人情味的。即便对你死我活的敌人,陈赓也表现出其有情的一面。有一次战役打完后,陈赓和部下视察战场,他身边的一个战士踢了一脚国民党士兵的尸体,陈赓  相似文献   

2.
身为残酷战争中的一名军人,陈赓被公认为是最有"人情味"的.  相似文献   

3.
张小灵 《高中生》2011,(28):40-42
陈赓与彭德怀,同是湖南人,同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不同的是他们的性格:陈赓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彭德怀则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而陈赓与彭德怀这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陈赓"骗"彭德怀,"骗"出的是亲密战友之间的无私关心和真挚情怀。彭德怀被"骗",被"骗"出的是革命家的磊落品质和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4.
汪金友  陈滔 《高中生》2010,(16):46-48
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作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陈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里的水咕咚喝之,而后,擦1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 ,除了抓住描写小红军饥饿、疲惫的样子的句子和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 ,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教学之外 ,还设计了一个补白教学片段 ,让学生从想象中去理解、去补充。师 :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边读边想 ,你对小红军的处境有什么体会?生 :年龄小、饥饿、寒冷、疲惫。师 :陈赓要帮助小红军 ,小红军又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先走的?生 :当陈赓让马给小鬼骑时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并说体力比陈赓强。生 :当陈赓命令小鬼骑马时 ,小鬼倔强地说要和马比赛 ,并做出准备和马赛跑的姿势。生 :当陈赓要…  相似文献   

6.
典型细节是作者精心提炼的艺术结晶。它往往含义深刻,给人启迪,需要我们涵泳其中,反复体味,才能真正悟解。比如《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第八册19课)写陈赓同志在长征途中的茫茫草地里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可这小鬼摆出副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的瘦脸,居然“微徽一笑”,用一口四川话拒绝了——不骑陈赓的马,不要陈赓伴行,不吃陈赓的干粮!最后,这小红  相似文献   

7.
纵观全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突出了一个“骗”字。作者独出匠心反其义而用之,充分地表现出小红军不畏艰难困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一、“骗”的原因小红军采用“骗”这种手段,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肯连累陈赓同志。这从课文中可以找出具体答案:一是陈赓同志两次把马让给他骑,二是陈赓同志要与他一同行走,三是陈赓同志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正因为如此,所以小红军千方百计要“骗”陈赓同志。  相似文献   

8.
我今年10岁,而长征已走过70年的历程。长征中那一个个动人心魄、可歌可泣的故事是最吸引我的,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陈赓同志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前行时,遇到一个跟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小红军也是忍饥挨饿,面黄肌瘦。当陈赓要让小红军骑马时,小红军却满不在乎地说,自己的体力比陈赓这个老同志强。接着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要同马比赛,并做出比赛的姿势。当陈赓同志想让小红军和自己一块走,小红军却说要等同伴。无可奈何的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小红军,小红军却拍了拍鼓鼓的干粮袋,不肯接受。当陈赓同…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陈赓把核心技术、核心机密交给了一位很有才华且忠诚于国家的女教授。周围的人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不断向陈赓反映:这女教授的哥哥现在是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不能把重要工作交给她。  相似文献   

10.
"西线无战事"——很搞笑;"东线有战事"——很紧张;"战场无儿童"——很正常;"战场全都是儿童"——完蛋了。可是现在,全校同学,下至一年级,上到快毕业的六年级,无一不成  相似文献   

11.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中写道:“‘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向来的路奔跑起来。”这又是陈赓同志被小红军“骗”了。细读课文,陈赓同志被小红军“骗”了3次。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其专著《艺概》中强调指出 :文有文眼 ,题有题眼。眼乃神光所聚 ,观照全篇。《倔强的小红军》的题眼是“倔强” ,抓住这一题眼 ,引导学生理解全篇 ,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一、解“倔强”的内涵课文从以下几方面描写了小红军的“倔强” :一是不肯骑马。在长征途中 ,小红军掉队了 ,两只脚穿着破草鞋 ,冻得又青又红。陈赓看在眼里 ,让他上马骑一会儿 ,可他硬是不肯 ,还装出要与陈赓赛跑的样子 ,多么倔强 !二是推辞同行。小鬼不肯骑马 ,“命令”他也不行 ,陈赓只好提出与之结伴同行。但对于陈赓的提议 ,小鬼仍然不肯接受 ,他借口…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精神,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教学过程:  师:下面请大家默看第二部分,边读边想:陈赓准备怎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想出什么理由拒绝?用笔划记。(生默读,划记。)  师:第一次,陈赓是怎么说的?小红军是怎么拒绝的?  生:(略)  师:请男生读陈赓的话,女生读小红军的话。(生分角色朗读,师板书:骑一会吧比你强)  师:第二次,陈赓是怎么说的?小红军是怎么…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本中《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在说到陈赓被小红军说服、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以后,有这样一段话,“不知为什么,陈赓骑在马上,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许多教师教到此处,为了引导学生读进去、想开去,进行扩散性思维训练,总要设问:陈赓为什么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在学生讨论之后,大多数教师往往依据教学参考书的说法进行这样的概括——“陈赓同志自从见到这个小鬼,就有担心他支持不了的感觉,一直放心不下”。笔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陈赓创建情报网、营救被捕同志和惩治叛徒等三方面为此作一阐述 ,以求增进对一代名将陈赓同志的深刻认识 ,同时 ,也表示我们对这位新中国开国元勋诞辰的深深纪念  相似文献   

16.
益彩 《初中生》2011,(34):10-13
核心提示:陈赓与彭德怀同是湖南湘潭人,同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他们的不同之处在性格上:陈赓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彭德怀则表情严肃,不苟言笑。陈赓与彭德怀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有着深厚的  相似文献   

17.
这次修改《中国历史》第四册教材时,对《南线我军突进中原示意图》(以下简称《示意图》)作了修改.此图反映1947年6月30日到9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进入大别山,陈毅、粟裕、陈赓左右两军进入中原,和山东、陕北战场协同作战的概况.这次修改比原来的《示意图》反映的时间短、内容少(原来的《示意图》反映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后进行战略展开,时间一直到1947年12月).另外,删去了敌方的战略符号、敌军转移的箭头和一些不必要的地名,使图面比原来的简明.为使图文一致,《示意图》上增加了"大别山"、"沙土集"等地名.现将《示意图》内容简说于下.  相似文献   

18.
1961年3月16日,共和国大将陈赓在上海溘然长逝,留给人们的是“百战将星”无可匹敌的战绩功勋,和那本沉甸甸记满了他战斗经历的《陈赓日记》。时至今日,50年岁月长河的流淌未能;中刷掉陈赓留给历史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1,(12):10-13
陈赓与彭德怀同是湖南湘潭人,同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他们的不同之处在性格上:陈赓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彭德怀则表情严肃,不苟言笑。陈赓与彭德怀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陈赓“骗”彭德怀,“骗”出的是亲密战友之间的无私关心和真挚情怀;彭德怀被“骗”,则反映了革命家的磊落品质和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20.
葛维缨 《老年教育》2006,(11):13-15
1929年11月11日夜,陈赓亲自指挥中央特科红队击毙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子弹由前额洞穿后脑,脑浆进裂而亡”。尽管没有资料显示陈赓是否亲手杀死了白鑫,但这场被上海各大报纸写成“霞飞路暗杀案”的行动,显然是陈赓情报生涯中最震动人心的一幕。历史比戏剧还要精彩。1928年到1951年,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各租界巡捕房甚至青帮小头目都熟悉的名字“王庸”,从来没有出现在陈赓自己的字中,更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作为中央特科情报科长,陈赓和他的同志们保守了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