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语文课本中不应当存在有语病的句子.我认为下面的两个句子是有语病的,应当予以修改。①他们有的是解放军的战士,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干部,有的是教师和中学生。他们都在为我们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忘我地工作.(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二册《任瑞卿老先生》)  相似文献   

2.
李一凡 《学前教育》2008,(12):16-17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学前教育的研究者,有的是民办学前教育的行政领导,有的是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者和管理者。他们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与他们对话,我们可以更强烈地感受到民办园发展道路中生动的气息和坚定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我的故事——下岗职工的创业历程创业的路是艰苦而曲折的。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下岗职工队伍中,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征途中的先行者。他们中有的原来是普通职工,有的是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有的是个人独闯“江湖”,有的是夫妻或同事共创“天地”,有的在生产、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元杂剧中有的剧作是宣扬中国传统道德的,如孝悌、信义等。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之信义的表现和元杂剧剧作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对这类伦理道德剧作出一番考察,以期对元杂剧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没办法,这孩子真笨!”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无可奈何地哀叹。您的孩子真的“笨”吗?奉劝您换个角度看看。有的孩子虽然不肯安心听老师讲课,但玩起来却颇有创造性,有的是纸工能手,有的是搭积木的“工程师”,有的是“战斗”中能攻善守的“指挥官”,有的巧于编结,有的能歌善舞……这些孩子在他们忘情玩耍  相似文献   

6.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永久话题。每个学校每个教学班都会有后进生,但后进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缺少自信,有的是受家庭背景的影响,有的是交友不慎,有的是习惯不佳。所以,要敲开后进生的心扉,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家访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交谈,向他们的朋友了解等等。老师要想尽办法尽力了解他们后进的根源,然后有的放矢地耐心解决。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纽约的私立中学都是家境富裕学生的不二选择现在,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黄皮肤、黑眼睛。这些青少年大多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富有的家庭,父母有的是房地产大亨,有的是船业巨头,有的是豪华酒店老板,有的是收入丰厚的名医。由于收费高昂,部分私立中学的入学率并不乐观,如今他们已经找到了新的生源。他们十分乐意接收国际学生,尤其是能支付全额学费的中国学生——哪怕他们会说的英语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
研析人类生活中众多的文学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她(他)们都是生命和死亡的结晶体。有的是风险和疯狂搏斗的亡灵:有的是改革与守旧抗争的偶像:有的是正义与邪恶拼杀的雕塑;有的是恋爱与孤独争春的殉葬品;有的是丑恶与美善斗宠的畸形儿……文学艺术形象的这种抗争,在古今中外的作品里,在入选的中学教材里,比比皆是。只要有心和留意,当你去认识他们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对生活与人生意义,对生命与死亡的价值,都将大有裨益。下面几组人物的形象将帮助你走进新的思想领域。  相似文献   

9.
孙泗跃 《教学随笔》2009,(11):26-26
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像是一片自然生成的森林。学生有的是松树、有的是杉树、有的的是柞树、有的是桦树、有的是槐树……不同的树木,它们的参差不齐,它们在各自位置上焕发着生命色彩,构成了森林独特的风景,并在未来成为不同之材。因此.对于山来说,所有的树木都是它怀中的宝贝,它用自己宽阔的胸怀,给予他们以关爱,  相似文献   

10.
1调查中学生前概念的目的 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早在他们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科学课程的学习前就已存在了.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概念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认识与要进行学习的科学知识密切相关,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错误的,人们称这种想法为"前概念(Pre-concept)" .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杂剧作为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其题材来源极为复杂。从目前存在完整的剧目中可知,它的取材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这与元代的社会、时代、文化及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元杂剧本事来源于各个朝代,其数量和题材类型也有其特点,究其原因正是元代的某一特征与历史上某朝恰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元人张国宾所作《公孙汗衫记》与臧懋循收入《元曲选》的《合汗衫》在情节内容上大体一致,但在科白的有无及详略上却截然不同。差异的产生,与元人重曲轻白,以曲为剧,而明人曲白兼取,重案头之剧的戏剧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元代社会前期,杂剧成为戏曲走上繁荣之初的主要创作形式,北方的戏曲作家多结群创作,其中,山东作家群成为当时一个影响颇大的群体。山东作家群所作剧作,题材表现多样,部分存世早期作品鲜明地表现出元蒙高压统治下,文人儒家传统“济世”人生理想从热望走向幻灭的痕迹;后期作品流露出道家“元待”的消极思想。元代山东作家群由儒而道的思想流变,不仅在元代具有典型性,也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动态。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中之所以出现了一批性格各异、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宋辽金元时期 ,北方民族不断入主中原 ,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造成的 ,北方民族的民俗风气尤其是婚俗观、妇女观等对中原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冲击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从而塑造出新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元人范康所作的《陈季卿悟道竹叶舟》,在内容上受到了全真道教的影响并反映出人生如梦,功名无益,不如入道成仙的思想。而臧懋循收入《元曲选》的《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有较大的改动痕迹,反映出了臧氏对道教的怀疑态度。这与当时帝王宠信方士、滥杀大臣、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元杂剧在曲调上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曲调的吸收借鉴出发,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金元音乐文化背景。又结合元杂剧演出的伴奏乐器,进一步论述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影响下元杂剧所呈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7.
元代著名南戏作品《琵琶记》,以其对民间故事的成功改编,悲剧结构的成功设置,甚至是在情节上明显的疏漏,制造了一出较为典型的悲剧。文章分析了剧本改编的意义,双线结构的特点,并认为其结构的缺失之处在于,在本剧的后面部分关目中,以由“悲”转“喜”的大团圆结局对其悲剧性有一定意义上的消解。  相似文献   

18.
元代之前的李逵形象描写太不突出,只是个符号,元杂剧时代大量的水浒戏诞生,李逵形象迅速丰富起来,成为莽细兼备,粗雅合一的喜剧性绿林英雄,个性多样,甚至相互矛盾。李逵作为人物形象不是线性发展的人物,而是随着时代感而突兀变化的人物形象,是带有时代烙印的角色,元杂剧的李逵是"元代的李逵"。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元杂剧的西方和东方学者刻板地运用西方悲剧涵义,怀疑或断定中国戏曲中没有悲剧的语境下,王国维提出的“而元(剧)则有悲剧在其中”的论断,富有中国个性,并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戏曲研究者通常批评臧懋循《元曲选》大量删改元杂剧,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元曲选》所载元杂剧与元刊本比较,在情节、思想内容、人物、曲词等方面,差别确实很大,而将《元曲选》所载元杂剧与早期明刊元杂剧比较,虽有差异,但并不太大,有的甚至完全一样。所以,如果说《元曲选》对元杂剧有所修订,这种修订也应该是在之前明刊本基础上的修订,而非直接取于元刊本。因此,臧懋循“师心自用”改订元杂尉之说实属臆断,《元曲选》同元刊本杂剧不同处应当看作是明人的集体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